中美关系新趋势及其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关系论文,东北亚论文,其对论文,新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东北亚安全局势不断变化,朝鲜半岛险情频出。中美关系是决定地区安全秩序走向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2010年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梳理,分析中美关系的走向及其对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的影响。
一
2010年前3个月里,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双边争议不断。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有报道称美国政府支持谷歌公司在华的活动;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美国财政部威胁要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美方上述举动,都被中方解读为对国家尊严、国内稳定和经济利益的严重损害,并激起强烈反应。
胡锦涛主席于4月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首脑会议,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这两项重要活动暂时缓和了中美之间的紧张气氛。但是不久之后发生的所谓朝鲜击沉韩国军舰的“天安号”事件,以及一些涉及范围更广的海上安全问题,使中美关系再次恶化。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7月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的发言中,敦促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南中国海岛屿声索国共同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并宣称在该海域“自由航行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当场对她的言论做出了严厉回应,继而中国媒体也进行了强烈谴责。
8月,中国官员、媒体评论员和专家,特别是军方人士,谴责美国计划在黄海与韩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活动。在同一时期,中国领导人热情接待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这是他本年度对中国进行的第二次访问。另一个敏感事件是,刘晓波在10月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政府除向挪威政府和诺奖委员会表示强烈不满之外,也断定美国是此事件的幕后操纵者。9-10月间,美国官方声明说,位于东海的中日争议岛屿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此举进一步证实了美国对中国的敌意。奥巴马总统11月的亚洲之旅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华盛顿希望在该地区强化其军事存在,并在军事同盟之外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以此制衡中国的崛起。
11月23日,朝鲜和韩国在西部海上边界附近交火。美国和中国的反应截然不同。这一危机加剧了中美彼此间的不信任。奥巴马政府试图迫使中国约束朝鲜的行为,有些美国人还认为这一事件不仅是“朝鲜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中国问题”,因为是中国在背后为朝鲜撑腰。但是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才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始作俑者,在这场危机之后派遣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到黄海军演是对中国的挑衅。
二
2010年中美互动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一种长期趋势,并导致相互不信任加深,地缘战略竞争激化,两大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日益错综复杂。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国际背景。尽管美国受到了金融动荡及经济低迷的严重打击,但是同欧盟和日本相比较,美国经济复苏较快,活力更强。美国决策者、国会议员和智库都普遍认为,中国是目前全球经济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并敦促人民币大幅升值。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元的金融主导地位和美国的全球军事优势,是维持其霸权地位的两大支柱。但是,二者目前都受到中国崛起的挑战。另一方面,中美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在进一步加深,科技、人文、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在扩大。竞争与合作并存,是中美关系的常态。问题在于两国舆论与社会精英对竞争的一面往往印象深刻,而对合作的一面了解不多。2010年的中美关系事态发展,更加深了中美将要迎头相撞的忧虑。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对自身实力和国际大局的认识差异加大。美国政府和政治主流拒绝承认美国正在衰落,也不认为世界各国民主化的趋势已经逆转,资本主义江河日下,更不接受美国因其衰落而应在国际事务中示弱的主张。但是中国在迅速变化的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中,发现了更多的积极因素。在中国人眼中,发展中的新兴大国通过相互合作,正在挑战西方的主导地位,并使西方的发展模式黯然失色。正如一些中国观察家所说的,在现代历史上,中国首次进入了全球经济和政治事务的舞台中心,20国集团会议机制即是最好的阐释。中国在20国集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领导人仅仅被“邀请作为嘉宾”参加八国集团会议。按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计算,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实力对比近年来变化迅速。2003年,在中美关系被誉为“历史上最好时期”之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不足美国的1/8,而2009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是美国经济的1/3以上。据估计,到2020-2030年的某一时段,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许多中国人不禁要问:如果中国占尽天时,它为什么不采取更积极、更自信的外交政策,为什么不对美国更为强硬?
中美两国的民意调查显示,两国在对方国家的形象越来越负面。中国人普遍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比布什政府还要恶劣,表现在华盛顿“重返亚洲”的种种举措,特别是加强其在亚洲的军事同盟和安全关系。美国威胁朝鲜,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遏制中国。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宽松”政策推升了国际油价,在一些中国人眼中,这是造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政府对国内维稳问题极为重视,导致对美国有关中国政治的一言一行都相当敏感。媒体和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热议给中国人增添了自豪感,为抵制西方价值观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理由。在美国方面,公众普遍听到的是关于人民币汇率调整缓慢、中国“人权纪录不佳”、缺乏军事透明度、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等负面消息。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疑虑。
不少中国专家担心,美国计划从伊拉克撤出所有军队,试图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泥潭中抽身,表明其安全战略重点正从大中东地区转向亚太地区,从而很可能把中国确定为主要的安全威胁,并因此而设法协调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遏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和影响力。这些专家指出,奥巴马政府正在利用中国同印度、日本、越南、韩国等邻国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矛盾,达到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地位的目的。美国在2010年的一系列行动和态度,包括对朝鲜的强硬政策、与韩国和日本的联合军事演习、对在南海同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表示出的明显同情态度、与印度加强安全合作等等,都被认为是一个以中国的安全利益为代价的总体战略设计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回应,中国应当继续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加强与朝鲜的关系,在安全和外交问题上与俄罗斯合作,并扩大其在公海进行的远洋海军活动。
美国政治家和战略家则正在争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影响。许多人表示质疑,认为北京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在亚太地区的霸权,进而可以在全球事务中与美国竞争。一些美国军事领导人和分析家声称,美国必须维持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优势,应该对中国意欲对其进行挑战的野心加强防范。他们指出,最近中国的军事和外交活动,以及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发言都是令人担忧的信号。
三
中美关系中的上述变化与趋势对东北亚安全和相关各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中美两大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在同时上升,但两国作用上升的领域却不相同。中国的长项是经济,其经济利益和活动已经渗透至该地区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地区各国大都日益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例如,韩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韩美与韩日的双边贸易额之和。美国正在力图加强其经济竞争力,例如谈判签订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参加国等等。然而,美国在该地区的真正影响力是它在安全方面的作用。面对一个正在崛起但同诸多邻国存在领土争端的中国,该地区许多人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可以起到抗衡和稳定作用的角色。既然两大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且相互不可替代,因此当两大国为影响力相互竞争的时候,许多地区大国都会感觉进退两难。
韩国是处于这种困境的典型国家。虽然韩国人害怕被美国甩掉单独面对北方的可怕对手,但他们也同样担心成为美国可能采取的遏制中国战略布局中的一粒棋子。在2010年3月的“天安号”事件和11月的延坪岛炮击事件之后,韩国媒体比较激进,公开表达了对中国立场的批评甚至恼怒。但是,韩国政府却不愿公开表达其对中国政策的不满,以维系韩中关系的稳定。一方面,在重大的国际安全问题上,韩国的官方立场同美国坚定地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韩国绝不愿意在安全问题上完全依赖美国,为了美国而疏远中国。一些重要的韩国政治人物和分析家告诉他们的中国同行,一旦朝鲜半岛实现统一,韩国将不再支持美国在朝鲜半岛保留其军事存在。
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也像韩国一样,在中美两大国之间进行双重博弈,企图左右逢源。美国的政策分析家目前往往描绘这样一幅画面,即该地区的人们因中国的自信而备受困扰。然而,中国官员和分析家根据他们在同邻国接触中的所见所闻,倾向于认为美国试图在中国及其邻国之间挑拨离间。这种信念可能导致中国在修补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的同时,更加努力地致力于抵御美国的影响。实际上,在地区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都存在不同的观点,这种分歧使中美两国在制定各自的政策时有可乘之机。例如,对于朝鲜、中国和美国,在韩国内部存在不同的态度和政策建议。北京已经注意到,前两届韩国政府主张“阳光政策”,强调为了和平与繁荣必须与朝鲜接触,而目前的政府更喜欢对平壤采取强硬的态度。现在,首尔貌似更倾向于在对自信满满的中国做出反应时,与美国走得更近,尽管这种“拥抱”仍然是非常谨慎和不确定的。
因此,北京、首尔和华盛顿三方的关系现在非常微妙,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壤在未来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除了世人尽知的钚计划,11月,平壤展示了其设在宁边的铀浓缩设施,世界为之震惊。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北京第一次正式承认铀浓缩设施,并且清楚表明对此非常失望,同时反对这个计划。这似乎是给朝鲜发出信号,如果朝鲜再次从事美国和韩国认为的挑衅行为,它不能安心地指望得到中国的支持。而这也让中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首尔和华盛顿不同意中国恢复六方会谈的倡议。但是,如果朝鲜继续伸出橄榄枝,像它在过去几个星期做的那样,那么,韩国和美国都将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中国,也来自各国国内的温和派——要求举行包括朝鲜在内的双边或多边会谈。
当中国和美国的安全关切点从台湾问题转移到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问题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时,亚洲的战略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了。随着中美之间竞争加剧,想要建立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能够使和平与稳定变得可行的全面的区域安全架构,将变得更加困难。
(刘春梅根据英文稿翻译)
标签: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论文; 中国朝鲜论文; 朝鲜历史论文; 中美论文; 美国打朝鲜论文; 东北亚局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