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修炼临场急智的三个层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急智论文,班主任论文,层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人喜欢欣赏名师解决突发事件的聪明才智、高超技巧,也迫不及待地想成为这样的高手,于是临摹之,实践之,想尽快急智起来。但“画虎不成反类犬”者有之,掉入小聪明泥淖者有之,成为刻薄之师者有之。这都是心太急,徒学其形,未得其神,甚至走火入魔。
因此,我越来越想大声对想拥有教育急智的班主任说:“临场急智不只是产生于临场的聪明,更产生于教育理念的优化和心智模式的更新!”
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例。
2010年10月份的一天,历史老师(女)走进办公室对班主任(男)说:“最近有点奇怪,肖刚(化名)总在上课时出去上厕所!不同意吧,好像不太人性;同意吧,又怀疑他出去干什么坏事。他现在又去厕所了,你去看看他到底在干什么?”
班主任站了起来,满腔怒火:“这个家伙,烟瘾大,肯定是躲到厕所抽烟去了!”说完,朝厕所走去。
这个肖刚是个播音主持特长生,上个星期,他参加了一个舞台剧,他的表演收放自如,表情生动,将一个恋爱中的男生演绎得十分到位。我非常佩服,但是,作为他的政治老师,我也知道他成绩非常差,也很调皮。我上课时,他也请假出去过。
不一会儿,班主任带着肖刚进来了。
“你不是抽烟,跑到厕所干什么?”班主任问。
“我没有抽烟,就是去上厕所。”肖刚辩解。
“那你口袋里的打火机是干什么用的?”班主任问。
“那是怕停电,点蜡烛用的。”肖刚答。
“骗人!打火机你就是用来抽烟的。”班主任怒气升起来。
“没有,老师,我在厕所里真的没有抽烟。”肖刚说。
“没有抽烟,经常上课时去厕所?你蒙谁?”班主任怒吼。
“我发誓,今天我没有。”肖刚语气也强硬起来。
两人越吵越厉害,年级组长在一旁也眼冒怒火,办公室的所有老师都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至此,我不再沉默,站了起来,轻轻拍了一下班主任的肩膀后,对肖刚说:“肖刚,你出来,我们到外面谈谈。”
走出门外,我并没有停步,在走廊上办公室的老师依然可以听到我们的谈话声,我示意他继续跟我走,我有一个更为隐秘的地方作私人交流——而不是批评。
我带他来到楼上,这一层都是学生的画室,没人打扰。在拐角处,我停了下来,温和地看着肖刚的眼睛。
“我真的很欣赏你的才艺,那次全校展演你表现得太出色了,将角色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出,即使校长在下面观看,你也没有丝毫怯场。”我先真心表扬他,赞美他,让他的思绪先离开刚才受逼迫的场景,解除防卫是接受教育的前提。
“是的,但是,其实当时我还是很紧张的。”肖刚完全没有了在办公室的那种倔强。
“可是,我们在下面丝毫都看不出。”我继续赞美他。“听音乐老师说,你是这批播音主持生里最出色的一个。”
“哦,我们在湖南学习,学完后有一个毕业测试,我拿了第一名。”肖刚抬起头来,眼睛充满自信。这正是我需要的,缺点的改正不是靠外在的压力,一个孩子的改变主要力量来自于他的内心——内心的力量和自信。
“我真心希望你能考上好大学。”我顿了顿,“不要埋没了你的才华。”
“我知道。”他说:“我一直在努力,相对于高二,我改变了很多,只是有时候老师要求太高。”
“是的,你这样做是对的,这样才有希望,我们都希望你能把文化成绩赶上来。上课的时候,我经常喊你回答问题,有时候看你分神了,还怕你回答不出来。”
“谢谢老师。”
“我上课的时候你也出去过,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
“谢谢老师,我以前上课时是出去抽过烟,但是今天,我真的没有抽。”
“嗯,老师相信你!但抽烟有害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不好,以后还是要少抽。”
“我会注意的,老师。”
“那就好!我会帮你向班主任解释,但是你也去跟班主任好好谈谈,把事情说清楚,好吗?”
“好的,谢谢老师。”
在修炼动态过程中,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修炼:技术
在这个案例中,谈话技术比较明显,班主任采用逼迫式,让学生承认自己抽烟了,结果学生“死扛”。我采用的是迂回式,先绕过他抽烟这件事,最后他还是反思了抽烟的问题。不同的谈话技术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办公室与班主任“死扛”的局面。一个步步紧逼,一个负隅顽抗,结果陷入僵局,双方在现场都无法自拔。这里的关键是:老师只知道前进,打了个死结,不知道后退,不知道迂回,缺乏临场应变的思路和技术。其实,老师一撤力,学生的情绪就会舒缓一些,也容易接受教育一些。
这种谈话的技术在《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原则》里叫“第二序改变”。为了研究解决与学生的疑难关系,我研读这本书半年之久,向懂这个技术的易谷、如此等老师请教,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还写了一些实践案例,这种技术最终化为我有。
关注某种技术,学而时习之,慢慢就会练就这方面的本领。《班主任如何说话》一书的作者赵坡老师就是在不断反思、学习、实践、总结中修炼出非常高超的说话水平。
当然,谈话技术在这里只是一个例子,班主任要修炼的基本技术很多,我们可以不断找到修炼的方法和途径。像王晓春老师的“教育诊疗”技术可以在K12论坛学习,像现在正在蓬勃开展的“班级自主化管理”技术可以在“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学习。
第二层修炼:理念
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观——用何种理念对待学生,属于修炼的第二层。跟技术相比,这属于更为基础的层次。
我之所以出手,是基于保护学生尊严的理念。学生在办公室受批评,他是很尴尬很难受的,他的人格尊严受到威胁,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他是不会承认自己犯错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把他救出这个境地,并且从他的优秀行为说起,唤醒他想做一个好人,一个优秀的人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优秀理念是你的教育行之久远的基础,理念不同,临场智慧水平高低也有很大差异。很多老师有教育急智,但不一定符合人性,符合教育规律。在苏霍姆林斯基这种理念下,是不会产生“最恐怖之事不是死,而是等死”这类对付学生的技术的。
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详细情形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说:有一位老师上课,讲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时,有学生大声插嘴:“女孩子身上都有!”讲课老师马上反击捣乱者:“你妈身上也有呢!”这位老师反应很快,也有力地反击了捣乱者,却是以羞辱的方式制止他捣乱,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收敛一些。但是,从教育本质上讲,这位教师的这一做法对这位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呢?他受到羞辱之后,肯定很反感这个老师,可能因而疏远这科知识和教师群体,甚至对老师产生仇视心理。所以,尽管这种教育急智也很有效果,但却不能真正帮助这个犯错的孩子。他成长的内在力量受到抑制,转变来自外部强制,这样的教育无法实现孩子的自我教育。另一位老师提出可以这样回应:“哦,看来你对生理知识很感兴趣啊,今天不上生理课,我们不讨论这方面的知识,但我相信你以后肯定能在生理学科方面获得成就。”这样回应避免了伤害孩子的颜面,用激励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这种教育就没有忘记我们的教育目的。
临场应变首要特点自然是“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就是教育目的。我们无论怎么变,都不要忘记教育的目的:为了孩子的成长。
第三层修炼:心智模式
在上面的案例中,你如何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式,属于修炼第三层。
心智模式是我们学习的内心框架,我们内心都有自己在长期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心智模式。干国祥老师说:“我们总是能够,甚至往往只能够读到我们能够读到的。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没有对话,仁者将难以见到智,智者将难以见到仁。”心智模式仿佛一个筐,你自己决定它的形状和容积,你决定它是密实的,还是疏漏的,它的缝隙有多大,它朝哪个方向开放,你决定它装哪些技术,哪些理念。
当你感到讶异,受到震撼的时候,你的心智模式开始改变。
那么,我们要怎样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式?
首先要学会观察自己。
你是否能察觉自己抑制不住的暴怒?当学生刺激你,你的牙咬得咯咯响,你感觉到自己的怒气正在上升,你觉得你要发脾气了,但是,你也知道,劈头盖脸地把学生骂一顿是没有效果的,两种思想在头脑里交锋,你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冲突,这个时候,我们说你学会了观察自己。不会观察自己的人,会狠狠地把学生骂一通,出了胸口恶气,看到学生像霜打的茄子垂下脑袋,心中自鸣得意:还是臭骂有效啊!这样的老师是不会观察自己的,他陶醉在自己既有的模式中。
同样,有的老师陶醉于喋喋不休,有的老师沉迷于改变他人,有的老师困惑于学生反反复复,他们总是把问题和错误归因于学生。这样的老师也没有察觉:自己的思维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绕圈。
然后,要有认知失衡,体会到别人观点的新异,吸纳别人的创意。
学习处理突发事件案例的时候,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赞许或反对:“我也会先表扬学生啊!”“这个老师怎么能不尊重学生呢?”你其实没有什么进步——心智模式没有改变。如果你讶异:“为什么会产生死结?”“原来教育首先是关注人而不是关注学习啊!”这样,你的心智模式就得到了修改,你进步了,你就有更多更好的技术和理念面对突发事件了。
简单地肯定和反对不会有心智模式的转变,因为它是基于你内心既有的原则。当看到别人的处理方式,你察觉你的信念、你的原则存在问题的时候,你的心智模式就开始改变。比如说一个崇尚规则的老师,在班级制订了严谨细密的班规,严格地依法治班,一直执行到毕业。当他有一天看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知道了道德发展六个阶段,发现了遵守规则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阶段,这时候,他内心起了狂澜:原来,人不仅仅需要遵守规则,还需要倾听内心召唤,规则不是至上的。这只是第四阶段而已,还有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还有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个时候,他就会反思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反思自己之前崇尚的教育方式,寻找比班规更好的提升学生道德与人格的教育方式。有了这种准备,遇到突发事件,这位老师的临场应变就会考虑不同阶段的适应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怎么提升他们的阶段水平?
技术、理念和心智模式这三个层次的修炼既是逐层递进,又是相互为用的。一个人习得某类技术,他就会形成某种理念,而这些都会装进你的心智模式这个“筐”里。当你习得新技术,理念就会更新,同时“筐”也会发生改变,“筐”的改变会改变你选择的方向,看允许哪些新的技术和理念进入。从学习心路来看,临场急智应该是一个从浅表临摹到深层体味的过程,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一个动态开放的修炼过程。
当修炼从一次循环走向下一次循环,面对突发事件,我们会比以前看得更清晰,奠基于心的优秀理念会提醒我们不要急功近利、走火入魔,启示我们思考的方向,妙手拈来平日精心锤炼的技术,急智自生,高招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