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有待开发。强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由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营造入手,用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把课本知识形成学生的自有财富,锤炼学生的真挚情感。
关键词:中职教学语文教学艺术分析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职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良好的提问艺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任务自始至终在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中完成。提问在美国的教学中应用很广,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早在1912年,美国就有学者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占去了普通学日的80%的时间,课上问答交互活动约占课时的50%左右。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课堂提问的策略对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克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费时低效”“心知肚明却无从下手”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语文教学艺术,让激情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所谓“激情”就是指强烈激动的情愿。语文教师本人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是激情的源泉。讲课有无激情,是否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会用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方法在朗读、精讲、设问中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关于朗读,鲁迅说过:文章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声音美就需要朗读来体现,精彩的朗读使学生赏心悦目、心领神会,它是深刻理解课文感情内容的快捷方式,是书面语言转变为形象生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张力,弥补了平面化的文字表达的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精讲则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并能在文本中感悟自己的喜怒哀乐:或憎恶、或同情、或伤感、或快乐……至于设问,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精华,设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问题的解决中突破教学难点、化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语文知识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
二、教学艺术
1.情感自然真诚挚。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学会以情动人,要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用心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歧视学生,给予中职学生更多自然而然的关受;运用自然的表情、语言、动作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亲力亲为中完成教学内容的神态、表情及语言传递。亲切、自然、从容的表情对于中职生的心理是最好的暗示,能让学生放松学习、自由学习。要运用贴切的鼓励、引导、表扬赞美学生,在强化交流、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课堂融洽平等。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点燃学生的兴奋点。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彰显出老师高超的调节功能,因此,老师首先要敢于认错、故意出错,向学生咨询,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全力解释,不能“自不知,以为知”,承认“学而不足”,便是一种进步、一种诚实、一种互动。与此同时,要放下身段,不摆学究态,不摆权威架子。作风民主、态度和蔼的老师通常都更易赢得学生的亲近与尊重。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倾听学生的各种意见,以此营造出协调、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3.教学基本功过硬。作为老师,没有三把刷子,肯定难以服众。而中职语文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意识相对较强、个性特征突出的少年,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很难保持课堂秩序。因此,中职语文老师平时必须充分强化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能力,做到能够信口拈来、准确贴切、过耳入心、心生敬意。这是从老师到学生的一种基本功要求,基本还在于老师,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老师景仰、敬畏的最好手段是知识与能力,而不是戒尺与面孔。
与此同时,要强化板书训练。字是门面,也是一种标志,同样可以传达一种权威,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让学生先入为主,对老师产生好印象,也为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尽管板书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但其功能已经历经无数次证实,这是学生对老师整体实力评价的一个侧面。作为老师,特别是中职老师,切不可因为现代教学手段而荒废这门技艺。再者,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样可以征服学生,特别是可以形成对学生的心理震慑,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就是权威、老师无所不能。良好的朗读会在展开知识传递之际,让学生忘我陶醉,从而产生模仿、学习的冲动与意识,而这正是朗读的基本意图。高超的写作水平会让老师具备过硬的文字基础,凡事都会一针见血,一锤定音,一句话说到点子上。这样,更有利于语文课文分析、写作课指导。长此以往,老师给学生的印象自然会日渐高大。
良好地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展示老师的个人魅力,更可以让中职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使命感,从而由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艳 中职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职业技术,2010,(11)。
[2]黎小勇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2,(04)。
[3]周桂芹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责任教育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论文作者:李琼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中职论文; 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语言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