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_王霞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_王霞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中学 2503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眼下一种极具创意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本文中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物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当前初中教育阶段中物理教学教师,已经在班级中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间的自主物理探究意识,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物理学习实际应用的能力。

如何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成为了眼下物理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

一、初中物理学科小组合作学习,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教师误将小组合作理解成为单纯的小组讨论研究。在实际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学习景象:当教师在教学物理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时,经常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进行提问,但是班级中的学生却毫无反应。面临这种现象,教师往往选择由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研究这一方法。但是,学生往往不会真正的进行学习讨论,而是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进一步的抑制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措施

1.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了能够在学习小组完成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及时的指导知识,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带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进行“摩擦力”这一课程时,可以让学习小组中的学生自主地完成一个小实验。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学习成员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的大小变化。在推桌子的过程中学生普遍产生疑虑,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经过课堂实验的实验引入,逐渐引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不断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出学习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小组中的内部合理分工,使每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2.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在实际开展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时,教师需要时刻进行知识的引导,并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之中。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为接下来的物理教学内容的开展以及将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结构,提供大量的参考数据,教师需要将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作为主要教学依据,对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进行部分的优化调整,切实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合作小组的科学方法,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爱好兴趣进行科学的学习小组划分。使得班级中的全部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小强 C区初中物理实验中小组合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旭东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浮力相关知识的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赵智凯 初中物理特长生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论文作者:王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论文_王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