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入住的48例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18个月随访。通过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将术后评分结果与术前评分相比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的平均值要显著高于术前评分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合理的处置,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202-02
前言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显现。骨量下降,加之血管弹性的降低,在增加了老年人群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风险的同时不利于骨折愈合。怎样治疗股骨颈骨折,降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多种方式,如钢板或空心螺钉内固定、股骨头置换、全髋置换[1-2]。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具有治疗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等问题,治疗效果较差,目前还未能完全解决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问题[3]。而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该问题。李军[4]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现该术式应用范围较广,获得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我院选择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48例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确保无绝对禁忌症,合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对象
我院选择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48例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在7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由于车祸导致骨折的有12例,由于跌伤骨折的有3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经过了相应的CT检查,结果显示,颈中型有16例,头颈型有14例,头下型有8例,基底骨折有10例[5]。从患者的骨折移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IV型(31例)、III型(17例)。
1.2 采用方法
(1)术前准备。包括生理及心理两方面。首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方案、手术意义、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向患者普及有关该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其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要经过完善全面的常规检查,以便掌握整个机体情况,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的基础疾病情况,请泌尿、呼吸、心脏等相应科室协助调整重要脏器功能以达到手术治疗的可行范围。调整越快越好,以免延误了手术时机。患者在术前30分钟内需要注射静脉滴注抗生素,这样可以减少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
(2)术中处理。开放静脉通道,对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阻带进行麻醉,对患者麻醉平面扩散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给与其适量的麻醉剂药量。将患者置于健侧卧位,采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出患者受损的骨头,彻底清除髋臼残存的软骨以及组织,植入髋臼假体,保持外展45°、前倾10°。髋臼的固定根据骨质情况决定,条件不好者用骨水泥进行固定;较好者选取生物型假体。特别对于预期寿命偏长或返修可能性较大的患者骨水泥假体效果不佳。扩髓后置入股骨柄假体,而后牵引髋关节进行复位,并放置好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护理,回病房后取平卧位、抬高患肢,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需控制好输液的流量以及输液速度以防止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的排尿量进行记录,做好病情变化的处理准备。观察引流量及性状,检测血常规及生化,如血红蛋白下降明显必要时输血。在术后为防止脱位需禁止内收、内旋等动作。患者术后需要在专科医护人员或康复科医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进患者肢体中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肢体水肿问题。另外,通过饮食调节促进消化功能逐步恢复。
1.3 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关节活动、疼痛、以及其他各项生理功能的情况。对术后患者进行不定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相应评分,将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较,评价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采用spss18.0以及Harris评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值<0.05时,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并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对这些患者术后12~18个月内进行不定期随访,所有均未失访。相关人员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评定系统评分表进行实际填写,术后随访评分为80.91±6.31分,46例患者没有出现持续以及间歇性疼痛,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行走疼痛,其X线片没有出现假体松动或下沉等问题。手术前相应评分只有45.09±6.44,P值<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所示。
表 患者术前术后评分结果比较分析
例数 评分
48人术前80.91±6.31
48人术后45.09±6.44
P<0.05
3.讨论
伴随年龄增长,骨组织流失后脆性增加,老年人容易产生股骨颈骨折等问题。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髋部、腰骶部等疼痛。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在受到较小冲击时就容易发生严重性骨折。研究表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严重下降,骨质丢失相比较男性患者来说更严重,因而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数量往往多于男性。此外,老年人机体运动能力的下降,肌肉组织的保护功能降低,直接外力及传导均可导致骨折;加上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患有半身不遂等脑血管疾病,身体的协调、自控能力低下,因而增加了由于跌倒而发生骨折的机率。长期以来,年龄一直作为是否行关节置换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6]。但近年来的研究强调生物学年龄,这是根据身体机能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和实际年龄有一定区别,对于基础疾病少、平素体健的高龄患者,生物学年龄相对年轻,手术耐受能力良好,手术适应症需要放宽。本次研究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且未增加明确的手术风险。本组病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功能评分要明显高于术前。此次研究在术前Hariss评分的适用方面,有一些需要商榷,主要在术前部分病人因疼痛查体不配合,故而欠准确。但术后患髋功能的改善显而易见,各项生理功能也逐步恢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现阶段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安宁,刘康,何智勇.四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640-642.
[2]王奉雷.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8):909-912.
[3]杨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7):73-75.
[4]李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47-249.
[5]孙中伟.股骨颈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34-35.
[6]杨黎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2):91.
论文作者:陈检文,董立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颈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不稳定性论文; 评分论文; 术前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