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反潜作战系统构建与关键技术
冷兆龙,刘高峰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3)
摘 要: 针对平台中心战条件下反潜作战存在的探测能力弱和攻潜距离有限等问题,提出了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的一种远程反潜作战样式构想,建立了“感知—通信—决策—通信—攻防”的远程反潜作战过程概念模型,设计了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流程,并探讨了系统关键技术,能为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的反潜作战体系提供一种技术可行的新手段,对反潜武器装备研究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反潜;作战样式;系统组成结构;工作流程
反潜一直是海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伴随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的深度变革,反潜作战正在向体系反潜方向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在反潜作战体系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基于“网络中心战”、“空海一体战”、“分布式作战”、“有人/无人系统联合作战”等作战思想,美军发展了一系列新装备、新技术,如集监测、通信、导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下网络Seaweb(水声通信网)、PLUSNet(近海水下持续监测网)等[1-3],又如ACTUV(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水面艇)、DASH(分布式灵活猎潜)、LDUUV(大直径无人潜航器)等项目[3-7]探索有人/无人协同的作战模式。文献[4,8]从顶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反潜体系的发展思路,文献[9]提出了水下预警探测体系建设的需求,文献[5,10]探讨了水下战术网络的有关问题,文献[11]专门研究了舰艇编队反潜作战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专注于先进技术手段在反潜中的运用,而少见突破平台中心战的反潜作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本文从反潜作战体系建设与发展出发,提出远程反潜作战过程概念模型,探讨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的组成结构、作战流程及其关键技术,以提升反潜作战体系的远距离反潜作战能力。
张仲平急了,忙问怎么回事。徐艺边跑边告诉他,说钱和拍卖推荐函他都拿下来了,我们得离开这是非之地,左达要跳楼自杀。
1 远程反潜作战样式概念及其优势
1.1 远程反潜作战样式概念
反潜作战指反潜兵力搜索、驱逐和攻击敌方潜艇的战斗行动。反潜作战样式是对反潜作战行动的具体划分,在网络中心战条件下,按照作战海域、作战任务、反潜兵力等具体作战因素的不同,可对反潜作战样式进行具体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反潜作战样式划分
其中,常规反潜作战样式主要是以海上反潜兵力为中心来开展反潜作战行动;联合反潜作战样式主要是以多军兵种以多种形式参与的协同统一反潜行动。
1)感知实体
1.2 远程反潜作战样式优势
常规反潜作战样式各具优势,但存在反潜侦察探测范围较小、武器作用距离有限、不具备长时值守等能力短板。相较于常规反潜作战样式,远程反潜作战样式具有以下优势。
艾迪追寻自我和生命意义的希望被安斯全盘否定。弥留之际,艾迪想象着自己的葬礼——她对安斯的最终惩罚。艾迪对自己葬礼的这种感知的叙述,向读者展现了其背后的势——个人主义。
1)作战距离远
远程反潜作战由远海要道和重点区域部署的水下感知网提供目标探测信息,并可以利用岸基部署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完成对潜艇的攻击,大大提升了作战距离。
据中国知网统计: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我院医务人员近两年发表得学术论文2016年度为482篇、2017年度为557篇。有效提升了我院各类型读者的信息素养和科研产出能力,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技能。
感知实体是整个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的必要输入和关键前提,由水下感知网以及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等传统探潜兵力组成。
远程反潜作战可使用各种远程导弹武器,平均飞行速度为7-8马赫[12],相当于反潜机的10倍,可以大幅提升作战行动的敏捷性。
3)作战隐蔽性好
反潜兵力不需要亦不会与敌进行近距离接触,提升了作战隐蔽性,同时也保证了兵力行动的安全性。
4)作战效费比高
常规反潜作战中的各种有生作战兵力,如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等造价昂贵,作战行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远程反潜作战中利用水下感知网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结合,作战效费比更高。
2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构建
1)体系化原则
2.1 系统构建原则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是一类复杂的武器系统,本文从发挥远程反潜作战优势角度出发,开展系统建模与设计等工作。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作为反潜体系中重要手段之一,为便于融入已有装备作战体系,应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保证系统的规范化与兼容性。
2)模块化原则
应采用功能模块化思路,构建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的探测感知、信息传输、指挥决策、武器控制等功能模块,以提高设计、开发、调试、升级的效率,降低使用与维护难度。
水下感知网由水下探测器按照一定阵型,预先隐蔽部署于领海边沿、主要航道出入口或其他重要海域,形成反潜预警区,包括探测单元(为保证探测隐蔽性,主要采用被动工作方式)、能源单元、通信单元、锚定单元等,以实现对海域的长时间、大范围、可靠、隐蔽的探测,并及时将搜集的探测信息传回指挥决策系统。
导弹武器发控单元接到指挥决策单元的作战指令后,迅速完成进入阵地、技术准备、装定参数等一系列导弹发射前准备工作。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必须具备较快的作战反应时间,以保证打击时敏目标的成功率和作战效能。
4)实用性原则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应最大限度满足联合反潜作战使用需求,既便于战时使用,又便于平时值班、取证使用。
5)可扩展性原则
为应对未来水下作战发展,如UUV、AUV等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远程反潜作战系统应考虑预留功能扩展与升级接口,延长系统生命周期。
2.2 远程反潜作战过程概念模型建立
1987年,美国空军上校John R.Boyd提出了经典的OODA环作战过程描述模型,将作战行动分解为观测(Observe)、定位(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四个环节组成的循环活动。根据远程反潜作战系统构建原则,基于OODA环作战过程模型,可将远程反潜作战过程抽象为感知—通信—决策—通信—攻防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贵铅样品中银,同时采用火试金重量法[18]进行比对试验,两种方法的比对结果见表6。
“大信不约,好校长何止十百,大爱无疆,好老师何止百千,大成不反,好学生何止千万,大道不违,好学校就在此间。”这是屈哨兵局长在《广州教育赋》中的话,但绝非诗意的虚言。随着“好教育进行时”现场报告会对于广州好教育的展示、“教育热点面对面”电视节目对广州好教育的讨论、“媒体探营”小组深入“家门口的好学校”进行采访,随着向全社会征集好教育的标准,由全社会评选家门口的好学校,不知不觉间,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好的教育生态这些广州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已经挂在老百姓的嘴边。
图2 远程反潜作战过程概念模型
2.3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组成结构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冷存储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节省成本,还在性能、可访问性、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和兼容性等多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在大数据中心领域将大放异彩,开创数据存储新生态。随着冷存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来在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海量数据存储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军事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岸海一体化反潜作战样式构想—远程反潜作战样式,即在远海要道和重点区域部署水下感知网进行反潜预警,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将水下感知网系统、岸基作战指挥系统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系统有机连接在一起,形成紧密协同的岸海一体反潜作战网络,完成对潜艇的侦察监视和精确打击。
2)作战敏捷性好
3)敏捷性原则
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等传统反潜兵力作为水下感知网的补充。参考远程精确打击,从发现目标至导弹命中,一轮作战行动通常至少需要数十分钟。经过这段时间潜艇可能已经离开了反潜预警区。因此,需要利用常规探潜兵力进行作战效果评估和反馈,确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实现作战系统的闭环控制[13]。
图3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组成结构
2)决策实体
决策实体是整个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的核心,由情报处理、辅助决策、作战指挥等功能单元组成。
信息处理单元:侦察实体提供的是目标探测信息和自身定位信息等初级情报,通常无法直接用于作战决策,需要采用解算、融合、评估等处理手段,完成目标运动要素分析、目标类型识别、行为意图判断、未来位置预测、目标威胁评估、战场态势显示等任务。
作战筹划单元:利用处理后的情报信息,迅速生成攻击目标清单。依照我方兵力情况制定攻击方案,包括且不限于打击位置点选择、导弹阵地选择、导弹目标分配等内容,辅助决策人员进行快速高效的战术决策。
高温颜色釉艺术作品的主要艺术形式表现为色彩的多样式,颜色釉陶艺作品都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在窑炉里产生极具天然性的肌理效果,由于高温颜色釉作品制作难度较大,烧坏率比较高,烧制出来的效果又极具特色,而且每次烧制的效果都不一样,因此,作品极具偶然性,有种可遇不可求的特性。
作战指挥单元:将作战信息自动快速分发至各个作战平台,同时对战场时刻保持监控,接收各个作战平台关于设备、人员、装备等情况的实时反馈,进行作战行动协调,并按照预案对各类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除上述三个主要功能单元以外,还应当具备仿真推演、模拟训练、信息安全等单元,为系统的作战使用和日常训练提供保障与支持。
3)攻防实体
攻防实体是最终实际执行远程反潜作战行动的实体,由实际作战使用需求确定,主要是导弹武器系统,也包括传统反潜兵力。
导弹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发控单元和反潜导弹单元,适用于对潜攻击。
目前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数增加,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形式也要多样化,各具特色的专项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在众多的专项旅游中,人们不再满足愉悦性的观光类旅游活动,也在寻找另类旅游活动。唐山地震遗址作为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印记,对于人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自然的残酷,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远程反潜导弹单元中,为了实现对水下潜艇的攻击,远程反潜导弹应当配置减速装置,能够在飞抵指定区域后降低飞行速度以释放战斗部入水。战斗部为一枚或多枚自导鱼雷,入水后可以自导实现对潜搜索与跟踪,完成攻击任务。
在过去的“十二五”计划里,我国疾控机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仍然暴露出档案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和数量不足的问题。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在我国的进展比较晚,所以我国常用的档案整理电子办公设备、相关的档案数据库、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等等都比较缺乏,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的效率。
当作战任务不需对潜艇进行硬杀伤,而是对其跟踪、取证和驱离的情况下,系统亦可引导附近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等传统兵力进行抵近搜索。
地理教材有许多插图,包括分布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地理插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图像的重要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以形象促进抽象的思维,结合文本理论和媒体见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图的能力,以及挖掘教材的图像来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4)通信实体
通信实体是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的“黏合剂”,将各个实体、单元、装备、人员,通过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有限通信等形式紧密联系起来,组成信息高度共享的战场实时网络,提升系统敏捷性与作战效能。
易非的心痛了一下,像有个小人在心里把她唯一敏感的那根神经猛拽了一下,可她还是笑了,笑得像一朵雨后的栀子花,她说:“我是爸爸的亲女儿呢,能不像爸爸吗?”
2.4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毛主席像章制作了几万个品种,有几十亿枚,是全世界领袖像章中发行量、佩带量最大的。”李建明说,“毛主席像章是一种艺术品,也是一种红色文化。”
图4 系统工作流程图
首先,根据预警探测需求,划定预警探测区域范围,并隐蔽部署水下感知网监听周边水域,进入值班状态。发现目标信号后,水下感知网将探测信息传回,进行情报处理和作战筹划。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进行导弹攻击,并指挥导弹发射平台发射导弹或引导反潜兵力进行搜索、跟踪、取证、驱离。最后进行作战行动评估,转入下一步作战行动,或是系统恢复作战值班状态。
3 系统关键技术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领域的许多技术,需要解决水下感知网技术、信息快速可靠传输、信息融合处理、作战指挥决策、导弹飞行控制、弹体结构设计、作战效能评估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其中,关键技术难点在于水下感知网、作战指挥决策以及攻潜武器的设计与开发。
3.1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WSN)技术
水下探测问题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一是目标运动分析过程具有非线性,二是目标运动具有不确定性,三是海洋环境中环境噪音的影响。远程反潜作战中,水下感知网需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隐蔽监听,进一步提升了问题的难度。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WSN)领域相关技术是可行的解决思路之一。通过基于局部信息的节点选择策略LNS(Local Node Selection)[14]、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Multiple Phase Shift Keying)[15]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网络内部的通信与协作能力,且具有网络规模大、覆盖范围广、自组织性强、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以较好地满足作战需求。
3.2 作战指挥决策技术
远程反潜作战的作战距离较远,这是其最大优点,同时也是技术实现难点:要求作战反应速度更快、解算精度更高,对作战指挥决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该难点,可以参照对海远程精确打击体系中作战指挥决策相关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中心战特点,建立起系统内部的深度互联、高度协同与信息共享。同时,完善自动处置程序,充实自动处置规则,提升指挥决策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作战行动的敏捷性与准确性[16]。
2.1 孕产妇一般情况分析 孕产妇年龄集中于25~29岁,占48.50%;文化程度以中学居多,占56.00%;定期参加孕妇教育者仅为31.50%;多数孕产妇月收入在2 000~4 999元之间。见表1。
3.3 导弹武器技术
远程反潜作战系统中,远程反潜导弹需飞抵指定区域后减速,并释放鱼雷入水完成自导攻击。作战过程中,导弹的运动变化复杂、控制难度大、对系统要求高。现有的导弹武器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事实上,从技术角度来看,当前的中远程导弹和反潜导弹设计技术已较为成熟。关键在于针对远程反潜作战的特点,将相关技术整合,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17],在已有的导弹武器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升级。不仅可以满足远程反潜作战需求,还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4 结束语
远程反潜作战是一种新型反潜作战样式,具有作战距离远、敏捷性好、隐蔽性好、安全可靠、效费比高等优点。本文对远程反潜作战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建立了远程反潜作战系统的概念模型、组成结构与工作流程,并探讨了系统关键技术,对反潜武器装备研究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琳,张永峰.美国水下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39(19):84-86.
[2]聂卫东,马玲,张博,等.浅析美军水下无人作战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7,25(5):310-318.
[3]柳正华,张义农,朱鹏飞,等.国外舰船重大新技术发展[J].舰船科学技术,2015,37(S1):1-7.
[4]熊鹏俊,刘智,张昊,等.水下攻防作战体系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6,38(19):145-149.
[5]赵峰,周学军,吴芬,等.基于DoDAF的水下综合信息保障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3,27(6):423-426.
[6]李红军.美国“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艇”对反潜战的影响[J].现代军事,2017(3):49-52
[7]许彪,张宇,范鹏程.美海军无人潜航器发展现状与趋势[J].飞航导弹,2017(12):36-40.
[8]司广宇,苗艳,李关防.水下立体攻防体系构建技术[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8,40(1):1-8.
[9]盛军德.水下预警探测体系建设初探[J].国防,2017(12):37-41.
[10]张海燕,丛键,罗秋霞.水下战术网络和安全技术研究[J].通信技术,2017,50(5):944-949.
[11]姜广贺,翁辉.水面舰艇编队网络化反潜训练系统构建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2(4):43-46.
[12]隋先辉,时筱惠,张小东,等.反舰弹道导弹关键技术和作战使用特点研究[J].飞航导弹,2018(5):29-32.
[13]刘高峰,孙胜春,郭予并.联合作战指挥与控制技术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14]张强.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与目标跟踪关键技术[D].杭州:浙江大学,2016.
[15]周莹.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16]程晓雪.对海中远程精确打击体系[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5,6(1):16-21.
[17]储昭华.导弹的模块化发展与研究[A].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第六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2018:5.
Construction of Long-range Anti-submarine Warfare System and Key Technologies
LENG Zhao-long, LIU Gao-feng
(Weapon Academy,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 430033,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weak detection ability and limited combat distance in platform-centric anti-submarine warfare, a concept of long-range network-centric anti-submarine warfare mode is proposed.A conceptual model of long-range anti-submarine is established.A conceptual model of long-range anti-submarine warfare process of “detection-communication-decision-communication-action”is proposed.The structure and workflow of the long-range anti-submarine warfare system are designe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system are discussed.It can provide a new and technically feasible means for the anti-submarine warfare mo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twork-centric warfare, and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anti-submarine weapons and equipment.
Key words :anti-submarine; combat format; system structure; system workflow
中图分类号: E925.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3819.2019.06.002
文章编号: 1673-3819(2019)06-0007-05
收稿日期: 2019-06-26
修回日期: 2019-07-12
作者简介: 冷兆龙(1992—),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刘高峰(1965—),男,博士,教授。
(责任编辑:张培培)
标签:反潜论文; 作战样式论文; 系统组成结构论文; 工作流程论文;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