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研活动效益的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活动论文,试论论文,效益论文,评价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评价科研活动应以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在分析科研活动效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活动社会效益、科学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科研活动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科研活动评价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在深化、拓展,评价的方法不断发展。本文仅就我国科研活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科研活动评价重点和评价标准的选择
对科研活动进行评价,不管是出于短期的政治、经济原因,还是出于长期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明确科研政策方向的目的,都要弄清楚究竟评价什么。一般认为,评价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科研计划是否是实现预定目标的最合适的方式;资源利用的效益;实现目标的效率。实际上,多数评价集中在计划的管理、运行的效能上,这是与工作效率和资金的效益紧密相连的。然而,很少有人从战略上评价计划所确立的目标是否合理,尽管这应该是对计划进行评价的最基本的内容。
评价科研活动的重点和评价标准,与一个国家的政策有关,也往往集中在比较容易监测的过程和局部上。例如,英国近年来强调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因而其评价重点就放在科研成果的转移、推广上;芬兰则注重国际合作,因而其重点往往放在研究的质量上,以使研究成果被国际科学界所接纳[1]。
评价标准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对政策制定者,而且对科技界、科研过程产生重大影响。评价标准选择正确与否,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关系到对科学家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当评价标准与科学界本身的价值观念一致时,就会产生共鸣、激励作用,会对科技界、科技工作者未来的行为产生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评价科研活动,必须选择好评价重点和评价标准。
那么,我国科研活动评价的重点和评价标准应如何选择呢?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全面贯彻这一方针,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关键,是要使科学进入生产过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振兴。因此,科研活动的评价重点应放在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上。
科研活动的评价标准,我认为应以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科研活动效益又是社会效益、科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体。因此,在评价科研活动效益时,应根据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全面评价其社会效益、科学效益和经济效益。
2.科研活动效益的概念和特点
科研活动,是指增加已有的科学知识,并予以实际应用的系统性、创造性的活动。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动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最终目的是用来扩大和满足人们的需要。但科研成果常常不能直接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通过新工具、新材料等间接实现的。因此,科研活动效益是对科研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度量。科研活动效益的特点是:
2.1多重性
科研活动效益是社会效益、科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体。一项科研成果往往同时具备三种效益功能。因此,科研活动效益必须根据具体科研项目的目标和特点来确定。在评价科研成果的效益时,常常采用一种效益作为基础标准,其他效益则作为辅助或限制性要求。
2.2潜在性
科研机构研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往往要经过几年时间,才能在物质生产系统中体现出它的效益,即体现在物质和劳动的节约。而且效益作用的大小,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
2.3不确定性
科学研究是探讨未知的劳动。一项科研成果,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其效益往往不能立即被人们所认识。应用研究的效益不仅可能偏离预期效益,而且可能根本没有效益。这是与物质生产系统效益完全不同的。
2.4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评价科研活动效益时,一个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人们往往热衷于在那些可用定量指标衡量的局部进行评价,而忽略了那些不能用定量指标衡量的局部,使评价有失客观。因此,评价科研活动效益,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来进行全面评价。
3.科研社会效益的评价
科研社会效益,反映了科研活动对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劳动条件和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等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劳动条件的改善;(2)劳动的性质和内容的变化;(3)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善;(4)生活条件的改善;(5)国防能力的加强和国家威望的提高。
对科研社会效益的评价主要采取定性评价方法。其方法立要有:
3.1定额评价法
定额评价法,就是在解决技术经济问题时,把有关限制作为评价的定额标准。例如,对生产条件、生态条件和环境条件规定几个法律条例作为评价的限制要求,比如空气的清洁度、工作排出物的限量、噪音的限度等。
3.2专家讨论会
所请专家讨论会,就是请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就某一项目和政策问题进行评价。这些专家通过不断地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交流情报加强对“内部”的情况了解,通过保持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平息对评价动机的干扰,这种既保持独立性又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评价是成功的,是客观的。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调查表的形式征求有关人士的意见;科研成果实施前和实施后状态对比研究;特殊案例分析等有效方法进行评价。
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研成果,常常伴随有经济效益,反映为劳动资源的节约。例如,新的治疗方法,群众性的体育措施等,在国民经济范围内,这些成果相当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劳动潜力的增长。
4.科研科学效益的评价
科学效益,表现为获得的新知识对科学本身发展的贡献。信息是科研活动的第一个和直接的产物,而对科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是科学的基本功能。科研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基础研究,研究者主要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分析事物的性质、结构和关系,提出和检验传说、理论或规律,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基础研究的科学效益最大。应用研究,研究者主要也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其实质就是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发展成实际应用的形式。应用研究对于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而进行大规模试验和普查工作,所得到的大量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形成图表、经验或者理论公式,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用于指导发展研究。因此,应用研究科学效益次之。发展研究,是指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知识,创造性地、系统地用于国内或国际上第一次出现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系统、新程序,或对已有的产品、工艺、材料、方法等所做的实质性革新。因此,发展研究科学效益最小,而经济效益却最好。
为了评价某项科研成果的科学效益,首先要选出几个指标来表示该项科研成果的科学效益特性;然后采用加权系数修正所评分值[2]。其计算公式表述为:
式中:
S——某项科研成果的科学效益
S[,i]——评价指标i的评分值
w[,i]——评价指标i的加权系数
n——评价指标数
5.科研经济效益的评价
在科研领域内计算评价经济效益,首先决定于面临任务的特性(经济的或非经济的)、研究和实施科研成果的资源量,以及对经济效益计算精度提出的要求。一般地说,科研经济效益主要适用范围是以经济为目的应用的技术科学,其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产出的成果进入生产领域后,可以计算评价其经济效益。反映科研活动经济效益的指标一般有:
5.1 科研劳动生产率
在科研工作中,可用科研成果推广使用取得的经济收益额与科研人员平均人数之比来反映科研劳动生产率。其计算公式是:
科研成果推广使用取得的经济收益额,不仅考虑到新技术与被替代技术在成本费用的差额;还要考虑到该项新技术能在多长时期发挥作用。用该项科研成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可能增加的收益与开发该项科研项目的总投入的差额表示的经济收益额。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E[,r]——已应用成果推广后取得的经济收益额
C[,1]和C[,2]——被代替技术与新技术的年成本费用
T[,u]——新技术的全部周期
β——年产量增减系数(可考虑取0.8-1.2)
K——开发新技术的投资
科研人员平均人数,是指直接参加科研活动并领取工作报酬的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及辅助人员)平均人数。
5.2科研生产费用率
用科研成果推广取得的经济收益与完成该项目投入的推广费用对比,计算科研生产费用率,可用于评价推广某项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科研生产费用率越低,说明科研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反映科研经济效益差。
5.3科研投资效果系数
该指标是指由于科研项目投产而增加的科税总额占科研支出费用总额的比重,也就是说用科研活动的成果与科研成本比较,反映科研活动的投资效果[3]。其计算公式是:
科研投资效果系数值大,说明科研效果好;反之,则说明科研效果差。
5.4科研投入费用回收期
该指标是用投资回收年限来反映科研的总投入和总成果的对比关系。回收期愈短,说明科研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说明科研经济效益差。其计算公式为:
上述3、4两个指标是反映科研活效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既可以就某个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评价,也可以就多个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计算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