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室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目的:对术后综合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选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栓塞治疗完成后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瘤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记录[1]。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发现,对照组出现并发症几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瘤栓塞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方式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后护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189-02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由于患者部分血管异常改变导致脑血管瘤样突起。与其他疾病相比,此种疾病不管是致死率还是致残率都极高,如若当前患者病情严重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现阶段下在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大都选用血管内栓塞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手术涉及方面较多,且不同患者的自身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其术后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其护理过程中应用术后综合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选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7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为(54.14±2.16)岁,其中椎一基底动脉瘤8例,左后交通动脉瘤7例,右后交通动脉瘤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54.13±2.15岁,其中椎一基底动脉瘤9例,左后交通动脉瘤9例,右后交通动脉瘤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栓塞治疗完成后对其进行常规护理[2]。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护理方式如下:(1)术后常规护理: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应使患者选用平卧体位,平卧时间应大于24h,同时穿刺侧应保持伸直体位,还应利用沙袋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有效降低患者痛感,压迫时间应控制在6~12h,在手术完成后应对患者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变化进行实时观察,同时还要对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明确而认知,实时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不良情况,如:血肿、渗血等。同时还应利用相关设备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如若患者手术完成后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报告主治医生;在手术结束后6h应叮嘱患者家属尽量多饮水,同时还应对患者腹部进行定时按摩,进而有效降低尿潴留出现几率,如若患者在饮水2h后无法自行排尿,应使用导尿术辅助排尿。(2)并发症观察及其护理。在此护理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患者,应叮嘱患者家属不可有大幅情绪波动,要安心经验,同时患者本身应尽可能的保持大便顺通,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如果患者血压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动脉瘤破裂加剧;对于脑梗死患者,应对患者感官功能进行实时观察,如:意识变化、肢体变化等;对于脑血管痉挛患者,在术后48~72h后对患者身体意识、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察,如若发现患者有偏瘫或者失语等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还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对患者动脉血血样以及静脉压进行监测;除上述情况外,应告知所有患者术后在排便或者咳嗽过程中应控制力度,如若患者出现便秘情况,应给予适当润肠药物治疗,以免因用力过大导致动脉瘤破裂出现再次出血。(3)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应叮嘱患者在后续生活工作过程中注意休息,心情情绪不可起伏过大,同时还应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要遵循医嘱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1.3 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瘤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用数据均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来实现统计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均采用t进行检验,本次研究中数值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颅内动脉瘤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发现,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创伤感染、先天发育是导致颅内动脉瘤出现的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等[3]。由于颅内动脉瘤病情相对较为严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在患者确诊后必须要立即进行手术。现阶段下,颅内动脉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颅内动脉栓塞术自身风险较大,因此对于术后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本次研究表明,在动脉瘤栓塞术完成中应用术后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几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应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报告主治医生。
总而言之,在动脉瘤栓塞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方式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延平,李乐军,时忠华,梁建广,吴春富.长春西汀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7,33(06):859-862.
[2]林宇佳,张国栋,廖政贤,谢锋,张文,吴兴华.双容积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栓塞术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0):1685-1688.
[3]靳玉萍,范小宁,程春梅,刘萍,朱梦梦,危志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76-78.
论文作者:徐石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栓塞论文; 颅内论文; 术后论文; 情况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