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第四人民医院 226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适量为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抗抑郁剂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具有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临床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疗效
抑郁症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节骤的不断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抑郁症状对社会的危害已引起医学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如何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1]。近年来一些医学家尝试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其疗效较为良好。为证实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以我院9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6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8例,平均年龄(47.5±8.5)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2年,平均为(4.86±1.7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通过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总分均超过17分,96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地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较大区别,无可比性(P>0.05)。
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②无其他重大疾病;③经确诊为抑郁症患者;④一个月内未曾服用过抑制剂类药物或停用抗抑郁剂1周以上;⑤签署知情同意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病例排除标准:①患者有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②其依从性较差;③酒精药物依赖及过敏体质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抗抑郁类药物中的一种,有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使用小剂量的镇静催眠药口服,治疗观察6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电针取患者的百会、印堂穴,配风池穴,连接HANS-100A韩式电针治疗仪,选用频率为2赫兹或15赫兹的疏密波,以患者能够忍耐为限度,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两天治疗一次,共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总分<7分表示无抑郁症,总分为8~17分表示为轻度抑郁,总分>17分则表示患者有严重抑郁症。按照公式计算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显效:减分率在50%以上;有效:减分率在25%至50%之间;无效:减分率在25%以下;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精神疾病之一,由疾病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的抑郁症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想法[2]。目前关于抑郁症的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以及环境因素都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3]。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式是西医抗抑郁药物治疗方式,但药物治疗方式存在起效慢、不良反应大等缺点,因此该方式在临床上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显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采用电针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电针治疗的方式恰好弥补了药物治疗方式的不足,进一步增强了其治疗的疗效[4]。在本组研究中,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抑郁症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9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42%,P<0.05,具有统计学意意义。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电针治疗配合抗抑郁类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小玉,谭新宇,王德军等.逍遥散联合草酸艾司西肽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4):71,74.
[2]汤庆平,赖根祥,张静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1,14(6):836-837.
[3]吕响超.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109-110.
[4]谢丹,秦敏.头皮针结合腹针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53-54,55.
论文作者:杨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电针论文; 疗效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总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