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与党的理论创新_理论创新论文

“三个代表”与党的理论创新_理论创新论文

“三个代表”与党的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1)05-010-0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新形势下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深刻认识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更好地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坚持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的要求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源泉和动力。江泽民同志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特别强调了理论创新问题。2000年6月他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提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研究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解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提出的重要问题,把现代化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第203-204页,第199页,第20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他在视察西北五省区时指出:“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只有坚持理论创新,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真正做到‘三个代表’”。他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第203-204页,第199页,第20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他反复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在不断前进的。我们的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勇于创新。他号召全党同志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理论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的党。在20世纪,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面向21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历史任务,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鲜明地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

“三个代表”的精髓是创新,坚持理论创新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理论创新是面向21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迫切要求。“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怎样使我们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充满活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实现民族复兴的崇高责任。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诸多复杂矛盾。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带来了新的经济社会问题。如何面对世界经济科技新变化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抓住新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如何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产生的影响,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如何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深入了解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消除各种腐败、丑恶现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大胆探索,理论创新,提出正确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理论创新是发挥党的历史主动性和革命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发挥党的历史主动性和革命创造性问题,这是在历史发展的重大关头对全党同志提出的要求。“三个代表”的主体是人、是政党。“三个代表”能否实现,关键看执政党其党员的能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不少,机遇和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要抓住机遇和有利条件,战胜困难和风险,把我们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就要求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发挥历史主动性和革命创造性,以进取的精神开拓一条新路。理论创新正是这种历史主动性和革命创造性的体现。在人类历史上,先进理论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先导,掌握先进理论的阶级、团体和政党,才可能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引导社会不断前进。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都是在困难条件下,依靠正确的理论、路线指导,依靠广大党员的无限忠诚和不懈奋斗精神,克服困难取得的。面对新世纪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历史的主动性来自于思想的自觉性,来自于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的实质,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党的创造活力,从而使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什么时候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或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党就会落后于时代,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处于新世纪的重要时刻,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条战线都面临艰巨的任务,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以贯之。“三个代表”再一次向全党提出了理论创新的崇高任务,并且为进一步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把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推进理论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前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方针。实现“三个代表”,要求我们紧紧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推进理论创新。创新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第203-204页,第199页,第20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理论创新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社会条件。邓小平理论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我们的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等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知识和信息在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引起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劳动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要把握这些深刻变化,解决新形势下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途径、手段和方法问题,就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勇于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观点,从理论上作出深入研究、分析和科学的回答。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推进理论创新。

先进文化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广泛吸收借鉴其它文化的有益成果,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创新的,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不能适应时代,没有创新内容的文化,只能成为历史上的过眼烟云,荒墟陈迹。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而作为系统化知识的理论,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因此文化的创新决定于理论的创新,先进文化的前进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引。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网络的发展,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更快、更直接地影响我国思想领域和社会思潮;我国社会变革深化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对高尚文化生活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怎样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作出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才能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推进理论创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和最终归宿。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新变化,了解人民群众的观点,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心愿。对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研究、不了解,不提出正确的措施妥善解决,不能从理论上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就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把握群众。理论要说服人就必须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不断发展。失去理论创新精神,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不会有吸引力、感召力,就不能代表和领导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要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我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我们党的每个干部和党员真正做到代表人民利益服务于人民利益,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懈。

理论创新反映了党的领导水平,体现着党的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充分说明,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发展的前提,是体现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高低和是否成熟的标志,因而是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当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面临复杂变化,新的实践不断深化,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面对现实中提出的问题,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提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对策建议,推进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而向前发展。

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首先,要把坚持与创新统一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第203-204页,第199页,第20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改革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和观察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不致于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把创新和坚持结合起来,在创新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不坚持,创新就会走偏路;不创新,坚持就不能持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教条式地拘泥于个别词句,固守某些已经过时的结论,更不是被一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念所迷惑,而是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真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面向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更加深刻和复杂,更加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坚持和创新结合起来,就一定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第二,要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与实践的互相作用,无限循环,推动人们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认识与实践、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没有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就走不出一条新路,也就不可能有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教条主义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打破枷锁放开手脚,也就没有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只能边实践边总结。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在进行艰苦探索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实践的突破和发展,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要继续发扬敢于探索,大胆突破,理论创新的精神,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继续开拓新的道路。

第三,要把坚持以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为中心与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统一起来。坚持以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理论创新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但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有世界性的眼光。邓小平理论正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古往今来兴衰成败的历史证明,目光短浅,坐井观天,缺少预见性、战略性的深谋远虑,迟早要在激烈的竞争上失败。当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仍在迅速变化,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和把握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深刻了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动向,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了解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作出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产生,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吸纳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而发展的。面向21世纪,我们更要以贯通古今的宽广眼界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四,要把理论建设与学风建设统一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的最根本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理论创新不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冥思苦想,而是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抓住问题、摸实情况,掌握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2000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先后到许多城市、农村、工厂、机关、社区,亲自深入工人、农民和基层干部群众调查研究,为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好榜样。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我们党要担负起历史责任,就更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学风,真正深入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三个代表”与党的理论创新_理论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