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曾龙凤

(福建省南安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南安362300)

[摘 要] 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掀起了一阵积极心理学思想热潮,其全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取向给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主体的主动防御性,这明显区别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旨在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对人的心理方面进行培养,使之具有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其用积极的状态来面对生活。以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应该以积极心理学角度来展开教学工作,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通过简要阐述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向。

[关 键 词] 中职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不大。积极心理学是一个全新的观点,如果能够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实践是推动力,必须以实践促实效,展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要形成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生活幸福的乡村氛围,必须务实笃行、脚踏实地,从乡村来到乡村去,在乡土里种文明,在群众里找榜样。在宣传思想工作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结合实际、因人而“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阵地建设上,既要传承乡土文化,又要融入先进文化,赋予乡风新内涵。在风尚培育上,要以典型强引领、以榜样塑群样,鼓励村民见贤思齐,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简介

20世纪末美国兴起了积极心理学,这最早是由心理学者格曼提出的。他表明,每个人自身都潜在一种品质和力量,这种品质和力量是积极的,只要被外界因素正确引导,自身便会激发出积极的心态,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中职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便是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先出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即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化解心理冲突,让学生获得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知识;而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疾病进行主动防御,这就与传统心理教育的思路完全不同,它强调人们应该培养积极、乐观、开朗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免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摒弃了传统治疗“心理问题学生”的误区,将授课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难题,通过自身调节找到更加积极乐观的自己,这样的教育模式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心理学家提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通过对研究主体的主观积极性深度分析,研究主体对生活的态度、对幸福和快乐的认识以及抱有积极心态进行工作或者学习时的体验。(2)从个人层次角度出发,研究综合能力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如良好的交际能力或者审美能力能够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容易地获得幸福感,站在个人特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3)从整体性、全面性的角度出发,将研究对象扩大到一个整体,要保证这个整体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如相似的职业态度、价值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教师在加强这方面研究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调查学生的受教育体验,以确定研究方向的正确性。

很多中职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些缺乏家庭的温暖,有些缺乏学习条件,进入中职院校学习其实不是他们的本意。有些中职生渴望上高中,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他们渴望关爱。这些学生的内心是空虚的,他们不甘于现状却无法改变,由于没有精神寄托和感情寄托,往往沉迷在游戏、吸烟等之中,他们靠游戏和网上交友来寻求寄托,缺少正确的情感培养。

二、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生,其年龄普遍在15~18岁,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思想尚未成熟,目的动机不明确。进入中职学校后接受的中职教育对其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学生来说,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浮躁

最后,从群体角度进行积极组织系统入手,创建符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体系。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良好的组织环境能够促进个人的积极品质形成。现代社会需要营造公民责任感强和道德制度完善的社会环境,家庭需要给学生提供温暖,而学校要保证校园安全,教师要保证愉悦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世上,还体现在环境的适应性中。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寄宿制就学,他们需要独立生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少中职生在人际交往环境中会产生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这需要心理教师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健康辅导。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也离不开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建立全方位的整体思想心理教育体系,让学生挖掘出自身的积极潜质,激发该有的青春活力。

(二)内心空虚,有一定的自卑感

总之,农村的小学数学中,学困生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根据这些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慢慢提高。

中职生在离开家庭开始寄宿式管理后,自我意识渐渐开始增强,萌生的成人感使其不再愿意过多接受家庭的管教。但中职生的年龄还小,自控力明显不足,他们接受外界不良诱惑的抵抗力不足,容易在自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一旦他们沾染上不良事物,便会养成坏习惯,长此以往可能成为不良青年。

(三)自控力不足

设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二维平面部署区域T中,随机部署着N个有相同感知半径Rs和通信半径Rc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以下简称节点),节点集为S={S1,S2,S3,…,SN},其中节点Si的位置坐标表示为(xSi,ySi)。

(四)就业导向不明确

首先,可以从主观角度的积极体验入手,调查中职生的积极心理状况,为授课内容提供素材。积极心理体验,即通过感官和心理两个维度让人感到愉悦、幸福,并对未来生活积极看待的一种状态。人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受到积极体验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兴、兴趣、自豪等。一旦中职生具备良好的主观积极体验,他们便会很快地适应中职学校,其社会认知发展水平会随之提高,对消极的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免疫。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体验的树立,增强学生的正能量,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认知判断、行动动机和方案策略选择等与人的幸福状况是相互影响的,快乐幸福的人能够作出更为正确合理的选择,对外界敏感的信息能够更容易抓住重点,能够建立更加清晰的目标;而一旦作出正确的选择,人便会从中获益,进而产生快乐感、幸福感。心理教师要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职生明确好自己的个人目标,并鼓励他们朝着自身期望的方向不断努力。

其次,可以从人格特性入手,加强对中职生的积极人格培养。众所周知,积极健全的人格是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乐观、快乐等积极态度表现了人的身心状况。在24种积极人格特性之中,起最为关键作用的是自我决定性和乐观。自我决定性,即个体确定目标,并制定积极的成长和发展策略,再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达到目标;乐观,即个体看到事物正向的方面,以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看待事物。这两种心理特性能够帮助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我,采取有效的措施面对困难,排解面临的压力。

三、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的措施

(一)开展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中职生的自我认识有限,他们临近毕业时的择业往往缺乏理性,很多中职生甚至不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们的择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惧怕困难的工作,不注重自身职业技能的提升,仅着重于当下能够快速获得金钱,这样就业目标不明确的方式对其今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由上不难看出,大多数中职生是一个矛盾体,他们与同龄的高中生有着共性,自我意识觉醒、人际交往意识强烈等。然而他们缺乏高中生严格的生活管理,他们渴望成人式的自由,又被当下的状况束缚,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使得他们往往会走向歧途。在当今这个越来越看重个人能力的时代,中职生的自卑感越来越强,而反抗意识及渴望自我改变的理想使其心理状况糟糕,尤其是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十分明显。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中职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负责者,必须要全面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中走出来。

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初中学校成为弱势群体,不受老师关注,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进入中职学校后,中职生没有高中生的高考压力,加之他们的学习能力较低,容易在中职院校中迷失学习方向。调查发现,许多中职生对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是想学习一门技术,然后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理论学习不重要,厌恶知识学习,害怕学校组织的理论考试,导致他们无法有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二)转变传统的中职心理健康课教育观

中职学校课程设计内容要科学,要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课程内容应该由易到难,要提供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健康课堂环境,授课应该围绕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督促学生提升自学能力。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思考,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人参皂苷Rc还具有增强精子活力[43]、抑制固定应激引起的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增加[44]、剂量依赖性的镇痛[45]、预防骨质疏松[46]、抑制活化的肾成纤维细胞增殖、防治肾纤维化[47]、抑制非人参病原菌和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48]、诱导CYP1A1 mRNA与蛋白表达[49]等作用,且其没有胚胎毒性[50]。

有效的心理健康课,不能仅仅讲述生硬难懂的心理学知识,而是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心理剧、心理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心理能力进行发展,培养其自信、乐观、希望等积极的人生品质。如培养中职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我们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进行陈旧的案例分析,而是可以采用新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进行。这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由《五个手指》的心理剧表演,导出本课的主题,小组讨论分析出团结的定义、团结的重要性;其次,进行“两人三足”的心理小游戏,小组间展开竞争,游戏结束后,学生谈自己的游戏体验,推出团结收获的成功喜悦,如何才能做到团结;接着,深化团结的精髓,再进行两人合作“穿针引线”小游戏、分享学生生活中的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最后,师生共同小结。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体现,遵循实践—体验—再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教学思路,让中职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学者和教师要努力探索新的途径来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探讨并予以解决。如今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不再像过去一样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中职学校需要统筹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多元化、合理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毕竟是刚提出不久的教育理念,很多理论还需要教学实践来不断验证和完善。心理教师要从多方面渗透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在传统心理教学模式下融入积极心理学教学理念,使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完善,更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树立正确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心理基础。

此研究中,A组康复效果的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比B组高,P<0.05。提示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以关节镜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金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6).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38-02

◎编辑 陈鲜艳

标签:;  ;  ;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