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导入成为“点睛之笔”论文_邓铁彬

让课前导入成为“点睛之笔”论文_邓铁彬

邓铁彬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一中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49-01

当代中国,日新月异,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伴随信息载体的普及,学生接收知识体现出多元化、层次化,面对网络、手机、电视节目等媒体的信息输出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出现了不愿意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现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这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一个难题。都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不半”, 我们就从“开头”说起,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继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不是就会打破这种学生不想学习的局面,所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会迎刃而解,教学往往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一节课摆在面前时,诸多的教师在想同样的一个问题:如何把这节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能够得到更好的反馈效果等等。然而却忽略了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你如何开头,也就是课堂导入这一环节。

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好的开头能起到下面的效果:

1.勾通情感的桥梁。导入环节不仅有助于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尊重、信任教师的积极情感,而且可以拉近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距离,降低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

2.奠定课堂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良好的导入能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石,做到首尾呼应,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

3.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及时的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是导入的首要作用。导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通过无意注意最终导入有意注意;(2)直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4.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外在表现和内部需要。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能直接激发学习动机。导入的良好效果须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导入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5.明确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导入环节能够指明学习目的、新内容的设计方式,安排学习进度,以及提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指明了学习的内容,也可以适当渗入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更容易调控、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这样。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一般来说,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常见,也比较实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这种方法很常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常用的技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二、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又叫旧知识导入法,是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是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

三、创设环境,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就是选用语言、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四、边玩边学,游戏导入: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紧张状态,也让教师放松了心情,学生在玩中学到了新知识。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导入:随着一体机等教学设备广泛应用于课堂,这种方法现在应用的比较多,就是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资料达到开头的目的,和情境导入有些相似,也可以是前面几种方法的融合,让学生在感受画面和声音时学习新知识。

六、悬念导入法: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

七、演示实验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的技法。此法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中学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

八、实例导入法:学生的学习以书本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这种方法,各科教学都可以采用。但运用时要注意:选材要典型、生动、浅近、具体,并且紧扣教材,引证准确。

九、典故导入法:通过寓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中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学生欢迎,在各学科的发现和发展史上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如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公式原理的发明过程及一些发明创造的诞生等,从中选取一些适当的片段,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引起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当然典故的选用须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

导入的过程大致有五个阶段: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进入学习课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导入过程。但在具体操作中,必须灵活运用,不能机械照搬,有时这五个阶段界限并不明显,甚至互相交融,有时导入并不需要这样完整的五个阶段。总之,课前导入从形式,内容,声势上都应讲究方法和技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邓铁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让课前导入成为“点睛之笔”论文_邓铁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