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122-02
2型糖尿病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胰岛素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此时口服药物难以很好的控制高血糖,必须予以胰岛素治疗。赖脯胰岛素25是一种新型的人胰岛素衍生物,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我们应用赖脯胰岛素25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4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12)岁,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人组患者均无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无感染、外伤等应激情况。无胰腺炎,严重心脏肝肾疾病。已妊娠及准备妊娠女性不入选。两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ic)、并发症上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停用口服降糖药,根据患者入院情况计算胰岛素用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赖脯胰岛素25(优泌乐25R,美国礼来公司生产),对照组予预混人胰岛素30R(优泌乐30R,美国礼来公司生产),两组患者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使用剂量。赖脯胰岛素25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餐前0.5h皮下注射。两组其实际两位0.1U:kg-1:d-1。经过2周时间调整血糖达标后进入稳定期,时间共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雅培型血糖仪,每天监测七点血糖谱(三餐前、后2h、22:00)和治疗前、后3个月的HbA1C(采用拜耳DCA2000鉴定)。空腹血糖4.4~6.5mmol/L,餐后2h血糖7.0~9.0mmol/L未达标标准。两组均分为剂量调整组及稳定期。若血糖<3.9mmol/L或患者有明显低血糖症状则考虑为低血糖事件。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空腹血糖、HbAlc、胰岛素用量比较。见表1。
2.2 低血糖事件比较
整个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发生低血糖8次(40%),无意间严重低血糖及伴有意识障碍的低血糖发生,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6次(80%),有3例各发生1次严重低血糖事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餐后 2h血糖比较
治疗后早、晚餐后2h血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仅存50%,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一种胍类或一种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6年后,β细胞功能仅存1/4,此时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才能达到血糖良好的控制目标。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而且有利于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较常用的方案为1d注射2次胰岛素,即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赖脯胰岛素25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预混制剂,25%赖脯胰岛素(快速起效成分)和75%(中效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赖脯胰岛素在皮下注射后以单体形式存在,吸收快速,因此可以在餐前或餐后立即给予胰岛素注射,而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混悬液(NPL)的中效特点,用于维持全天的基础胰岛素水平。皮下注射后15min起效,作用最强时间为1.5~3h,作用持续时间达到6~24h。可以良好的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从而使全天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预混人胰岛素30R含有30%中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皮下注射半小时之内起效,约2~8h达到血最大浓度,作用持续时间达到14~24h。因此不能模拟人胰岛素生理样分泌,使餐后血糖不能满意控制,而且容易出现下餐前低血糖。所以赖脯胰岛素25与预混人胰岛素30R相比,更接近生理学反应,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研究提示,HbAlc越接近靶目标,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越大。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有效的控制低血糖的起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这种担心不仅包括医生,也包括患者:尤其患者出现低血糖后,精神上会有很大负担。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赖脯胰岛素25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尤其是早晚餐后血糖,并且无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且注射时间非常灵活,进餐即打针,不需要等时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并且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袁朝军,刘海英,王桂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胰岛素论文; 低血糖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餐后论文; 皮下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