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管是科技水平还是经济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逐渐迈入经济大国行列,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已经上升到另一个阶段,不再仅仅关注是否吃饱穿暖,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逐渐升高。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交通、通讯都离不开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更是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因此电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一大要素。因为人们对电力日益增加的需求,致使电力行业逐渐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有关企业更是应该重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对输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输电线路;线路施工;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配电网系统发展迅速,其中,10kV配电网电力工程呈现全面发展态势。我国多数10kV配电网电力工程项目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配电控制水平低、技术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基于此,应积极整合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完整的技术管理规划,从根本上提高整体配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第二种是吊线缠绕光缆、第三种是自承重架空光缆,在这三种主要架空光缆中,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在使用的方面最广,在日常生活中叫做光纤地线或者OPGW。电力工程中的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就是变电站,工作人员要经常性的检查维修,而且根据损耗情况,保障在输电线路方面的可靠程度。变电站维修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变电站的主要要素,并能够熟练运用最新的维修方法进行维修,对变电站老化比较严重的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换。
2输电线路施工的具体内容
根据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和运行的具体情况来说,因为工程施工阶段存在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工期较长、技术的要求较高、施工过程较为复杂,这给施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作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杆塔工程、基础施工工程、架线工程和光缆工程都是输电线路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基础施工工程的目的是防止杆塔运行时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从而出现变形、下沉等现象,使输电线路基础设备的稳定性得到保证,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确保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施工时,质量与安全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光缆是一种良好的导电材料,然而在光缆工程中,有一点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光缆中含有的一些金属元素,会在雷雨天受到袭击,所以要考虑防雷问题。在杆塔施工中,具体有直接型和耐张型两种输电线路,这是从杆塔的受力特点进行分类的,而且输电线路的输电质量和效率也与杆塔的材质有很大的关系。施工人员要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杆塔的位置和距离,对杆塔的强度也有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载,保证安全及时并且在电能耗损量最低的前提下输送电能。作为输电线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架线施工的具体工作内容有紧线、安装、放线和接地。进行架线施工时,针对环境条件的不同,所采用的架线方法也不同,这样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使工程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输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3.1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
基础工程的施工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地质的勘测,要对输电线路施工路面下方土壤的性质有深度的了解,通常有岩石锚杆型、岩石嵌固型和掏挖型这三种基础,其中中等风化岩石是岩石锚杆型基础的材质,强风化石是岩石嵌固型基础的材质。因为这些不同性质的岩石的存在,施工人员要拿出不同的施工方案来对路面进行施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损坏基础地质,在此条件下,要保证基础的稳固,防止电线杆塔下沉、坍塌现象的发生。现阶段,在输电线路施工的过程中,基础施工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地质的监测没有达到标准,基础施工方法还存在缺陷等方面,如果项目建设队伍在施工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地质勘察到位,在开挖前确定好地质性质,就不会在施工后期出现下沉、坍塌的现象。所以勘测人员对地质的勘测尤为重要,根据地质的性质确定不同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开展,针对水位较高的软土层,其合适的施工方法就低碳技术是复合式沉井型基础。
3.2架线施工过程
架线施工通常分成两种类型,而施工方法也是根据类型的不同来做选择,在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是直接拖地放线法,但是这种方法有很明显的弊端,就是这种方法在实施时会伴有摩擦力,摩擦生电,严重时破坏线路的绝缘层。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又出现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张力伸展放线法,这种方法具备以下优点:①能够有效的减少线路的磨损;②施工人员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总而言之,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专业能力要强,技术要熟练,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增强安全意识和管控意识,要落实好上级人员安排下来的任务,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使电能的输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4配电网电力工程应用
以某供电公司供电项目为例,验证配电网电力工程优化措施应用效果。该项目整体输配电容量为8175kVA,因为供电半径较长、导线型号较小,项目在2017年出现了沿线台区低电压现象。在对该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网损较大,结合整体线路运行现状展开深度分析可知,负荷电流在线路电感上的电压降是基础因素,尤其是26号、48号区段,且电压幅值偏差超过了标准规定值,影响了地区工业和民用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基于此,相关部门制定了加装串联电容的技术优化措施,确保能将负荷末端电压波动范围控制在±20%,提高供电质量。结合案例对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受端电压为10.5kV,最大负荷率为25%,在进行相应的技术补偿后,效果如下:1)提升电压,在对相关提升幅度进行补偿量管理的过程中,能将额定电压的升幅度进行处理,优化补偿量的应用水平,最低提升幅度能达到额定电压的3.33%,实现预期效果;2)提升线路输送能力,在进行串补工作后,能有效减小相同负荷条件下的负荷电流,并且能有效提升线路的实际输送效果;3)降低线损,在对最大负荷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中,在对始端电压进行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功率因数设定为0.9,对前后线损降低量进行计算,假定最大负荷是每年的7月份,损耗降低量的最大负荷参数损耗数值降低了60%左右,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用电规模的逐渐增大,输电线路的施工标准不断升级,施工要求愈加严格,输电线路的输送距离也逐渐增加,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复杂高新,要把工程做到位,就需要在建设电力工程时,对其技术控制与施工管理进行强化。在此之中,施工技术的好坏是直接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增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电力企业在该电力项目工程中能否完成任务最为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兰泉钦.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中的技术要点与细节问题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3):243.
[2]王彦东.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科技,2017,1(10):88-90.
论文作者:王圆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线路论文; 杆塔论文; 基础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论文; 光缆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