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县洗马中学 刘国钧 564105
【摘 要】: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情感教育、
情感是心灵的窗口,情感教育的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情感、审美、创造中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调以情情感人,让学生的情感在艺术知识、兴趣、创造互动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全面的满足。我想这就是中学美术教育中主题自由的本质,也是美术教育的目的和理念。因此,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情感的教育,教学中若是师生情感达到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从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动情,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充满了炽热之爱,便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对集体、对祖国的爱。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极强的使命感的教师才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才能满怀热忱地服务于学生。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笨嘴拙舌的语文教师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有的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需要具有多桶水且能不断更新“多桶水”的教师。语文教师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内外的知识,博采众长,广纳百家,用他人丰富的?验来使自己见识更广。这样教学才会推陈出新、融会贯通,抒作品之情,发作者之想,把课上得活泼生动、趣味盎然,学生才会动情于课堂,才会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深深地喜欢这位老师,喜爱他所上的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活跃讲坛、树立声望的支点。
二、情感教育中的教育观念。
设境激情,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教学中,可利用设境激情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把荷花写活了,多像一个个粉面含春、娇羞欲语的少女,姿容妙曼,媚态可掬,堪为撩人的一笔。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腻地描绘了荷花,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能不拥有美的享受。
三、在研读赏析中,进行情感渗透。
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而且能够受到熏陶感染,从中得到一些好的启迪,受到教育。我在讲解《变色龙》时,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主人公奥楚蔑洛夫那善变的语言和神态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他们很快将主人公那种见风使舵、媚上欺下、阿谀奉承的性格特征概括了出来。学生在感受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同时,对主人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省去了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同时,我还注意了课文中名言警句的赏析和熏陶,让学生谈观点、谈看法。四、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应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从中增强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还组织了每周一至两次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我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引导,他们是很能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学校应该选聘责任心强、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而不可用那些吊儿郎当,对工作、对学生热心不够,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半桶水”的人。“学校应求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源。
总之,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刘国钧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动情论文; 语文论文; 课文论文; 才会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