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袁昱旻

袁昱旻

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新化 4176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产后进行盆地康复治疗的女性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后盆地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1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临床产后女性相关的健康教育普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肌肉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女慈宁宫盆底肌肉松弛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

女性受到妊娠时期激素的改变[1],子宫对骨盆的压力,生产时对盆底肌肉的损伤等都会在成女性产后盆底肌肉松弛的情况,对女性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容易产生尿频、尿急等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2]。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临床对于产后肌肉松弛主要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配合自身的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突出,本文主要观察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特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产后进行盆地康复治疗的女性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产后进行盆地康复治疗的女性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测试并确诊。将85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年龄23岁到39岁,平均年龄(29.81±2.45)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42例患者,年龄22岁到40岁,平均年龄(30.19±2.32)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无精神、意识障碍,可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后盆地康复训练,取站立位,夹紧肛门与尿道口,进行反复的收缩,放松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S左右,每次做5组到10组动作,每天最少做5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电流为0到25mA,频率设定为5到100Hz,患者治疗前须将膀胱排干净,取仰卧位,将探头消毒后缓慢置于阴道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频率,每次20min左右,隔一天做一次;生物反馈根据患者的反馈信号,抱住其调整盆底肌肉的收缩和力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1.4判定标准

(1)盆底肌力测定情况依据我国卫生诊断标准分为0级到Ⅴ级,按照会因肌肉收缩时间爱你判定,0s为0级,1s为Ⅰ级,2s为Ⅱ级,3s为Ⅲ级,4s为Ⅳ级,5s以及以上为Ⅴ级[3]。(2)治疗效果判定: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肌肉恢复正常水平,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肌肉状况有提高,判定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阿婆拟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改变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改变情况

3讨论

女性盆底主要是封闭盆骨出口的筋膜、多层肌肉等组成,对盆腔内器官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参加多种生理功能[4]。女性妊娠后身体激素发生改变,同时伴着子宫的不断增长,孕妇体重的增加等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损伤,加之分娩时对阴道、盆骨等挤压,使女性盆底功能出现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压力性尿失禁,甚至盆腔器官脱垂等严重情况。产后的康复治疗是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女性对于其部位比较敏感,对生活影响不大就拖延就医诊治,一旦情况严重再进行治疗,预后及改善将会变的比较差。所以应加强对产后女性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利于情况的改善[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60.47%,有效34.88%,无效4.65%,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33.33%,有效42.86%,无效21.43%,总有效率76.1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肌肉松弛情况有较好的改善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盆底肌肉松弛多发生女性生产后,但由于其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病情严重,所以应做好临床产后女性相关的健康教育普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肌肉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女慈宁宫盆底肌肉松弛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宏慧,尤如冰,曹晓娟.加味生化汤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产后康复的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342-343.

[2]徐烨,王加,蒙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230-231.

[3]黄祥寿;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1(04):234.

[4]苏曰华,刘萍,崔福鸾.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446-447.

[5]温醒华;石少权;王建英;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72-73.

论文作者:袁昱旻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袁昱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