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文山 663701
摘要:我国的配矿方案中的配矿要求有一定的指标,通常在配矿时需要满足相应矿物质如锌、锡、铜等一类的公式标准。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悉心研究关于配矿方案如何在均衡原矿品味中的应用的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突破原来的国内原配矿领域的管理模式,提升配矿效果和控制配矿质量。在采矿配矿过程中所要求的配矿合格率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以上,而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将配矿的合格率控制在这个标准要求的合格率以上,又能保证制定的配矿方案在具体应用中能够维系原矿品味的均衡,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配矿方案;均衡作用;原矿品味;应用浅谈
本文首先通过原矿堆场配矿区域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原矿堆场配矿的配矿方法两方面入手,对配矿的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然后在对配矿指标、配矿设计、配矿取样、堆矿配矿和出矿配矿几个部分展开了分析,为配矿方案的应用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过程解析。最后通过对前文的分析,总结了配矿方案在配矿过程中是以什么原理进行的出矿品味的控制,让原矿品味的系数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论述,为配矿方案在均衡原矿品位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一、原矿配矿的几种模式
1.1原矿堆场配矿区域管理模式的建立
要想原矿堆场的原矿品味保持均衡,从原矿堆场的配矿堆矿方式的管理上就要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一般来说,传统原矿堆场的矿石堆放都在一个功能比较单一的矿石堆场里,所有的矿石都被一视同仁地做统一的堆放管理,在出矿的时候也是在整个矿区内选取部分堆矿进行出矿。理论上来看这种堆矿配矿管理模式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堆矿的过程是有一定时间周期且有一定顺序的,堆矿矿石内部的变化非肉眼可见,因此在不断堆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对方的矿石质量可能已经有所不同。将一些指标已经产生波动的矿石取出来作为配矿样本,必然也会影响配矿的均衡性和生产性能。
为了解决因为单一单元堆矿,在堆矿过程中由于时间和顺序的差异引起的出矿指标产生波动的问题,在建立原矿堆场配矿区域管理模式时可以采取多单元、分区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1]多单元、分区域的概念就是将原矿堆场划分为多个小单元,然后将质量和指标完全相同的矿石堆放在一起,使每次出矿的产品质量都尽可能保持一致,而这个小单元的性质相对于传统的大堆场来说也更加稳定和均衡。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对这些小单元进行逐个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将整个堆矿矿石进行区域化分时管理的一种模式,由点及面地对所有的矿石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使堆场配矿的质量更稳定可靠。
1.2原矿堆场配矿的配矿方法
原矿从出场到出矿的过程可以视为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原矿堆场堆矿和出矿这两个关键步骤。如果将这个过程只视为一个简单的矿石的堆存和装运倒运的过程,就很容易忽略过程中的诸多细节然后影响到堆矿配矿的质量和效果。在进行原矿堆场配矿时,需要在堆矿和配矿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满足实际的配矿应用要求。一般来说,在进行堆矿时采用的是水平层非连续平铺堆矿法,出矿配矿时则采用的是全断面直取法,以此来消除堆矿配矿过程中因方法不当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原矿配矿的依据和过程
2.1配矿指标
配矿的指标设定要通过配矿的比例计算来确定,不同的原矿堆场所需要配出的矿产中的锌、锡、铜的比例各不相同。按照要求的不同,配矿技术员需要根据单期采掘计划反推出供矿品味,然后再制定出合理的原矿采掘进度计划以完成供配矿的计划需要。在进行配矿方案中的配矿指标的设定时,有相应的参数基本标准,而在配矿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该指标进行。在实际的配矿过程中,采矿员需要根据工作面矿石的具体情况采取地质块段品味、矿量、炮孔岩性以及生产取样来确定最终的矿石品味和配矿量。
2.2原矿堆场的设计与取样
在经过对堆矿矿区的单元式管理模式之后,在选择取样时,所得到的样品的质量就会更加接近于配矿计划所需而制定的相应的参考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矿石区域后,就可根据上文中所说的堆场配矿方法进行矿石取样、运输和配矿。[2]在原矿堆场的设计方案中,对于堆矿场地的大小、采石的矿石的大小、运输的方式以及样本的标准都要做出明确的要求。可以将堆场设计为大小为50m×80m为规格的单元,然后将质量单元划分为20m×20m×0.5m的小单元,每个小单元能够储存的矿石总量约为200t(20车,每车约装10t)。此外还要考虑堆场的出矿作业能力,并将堆矿的高度设计成相应的层数,每层的高度也要做出合理的设计。本次将层数设计为21层,每层的高度为10m,区域划分立体设计图如图一所示:
图1
2.3堆矿配矿
主要的堆料方式有如下几种:1.人字形(或等腰三角形)堆料方式;2.三菱形(或波浪形)堆料方式;3.人字—三菱形堆料方式。人字形堆料方式是比较简单的一种,用于细粒矿石或铁精矿效果较好,如用于块矿则粒度偏析较大。三菱形堆料方式可使粒度偏析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要求堆料设备除纵向行走外,悬臂还能回转及俯仰,设备结构和操作都比较复杂。人字—三菱形的堆料方式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取料方式有端面取料、侧面取料和底部取料等几种。端面取料指的是取料机作业时沿着料堆纵向由一端开始直至另一端。取料时由于选用的取料设备不同,有的取料可在料堆的整个横截面进行,如用滚筒取料机。有的取料时只在横截面上局部横向推进,一个周期后再往纵向推进,如桥式斗轮取料机。端面取料在料场中比较普遍使用。侧面取料是取料机沿着料堆纵向往复在料堆侧面取料,侧面取料的混匀效果不如端面取料的好,因此在配矿及混匀作业要求效果不高时可采用。底部取料是在料堆底部皮带通廊内的皮带机上装设在轨道上移动的叶轮式取料机,沿着料堆纵向专设的矿仓孔往复运行,把料取出卸至皮带机上运走。
2.4出矿配矿
并非所有区域的原矿品味指标都能在出矿时就达到配矿要求,对于没有达到配矿要求的指标,要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控制,随后将配对的结果进行抽样分析。采样分析的结果合格之后就能计算出单元区域内矿石的平均指标,再由区域到整体的步骤计算出整体区域内的累计指标。在每层堆矿时,首先要注意对每一个单元都统一采用相同的配矿管理方法,然后再将矿石比例的累积指标调整到统一合格的水平范围内,才能够真正达到出矿配矿的要求。随后即可按照设计过程中的出矿运输计划安排正式出矿,[4]且在出矿过程中尽量将相邻区域的矿石在接近的时间内安排出矿,以保证出矿区域的配矿均衡。
三、出矿品味控制
出矿品味的控制就是要将出矿配矿的达标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文中案例所要求的配矿合格率在相应的参数以上,而根据在配矿过程中对各项矿石比例的平均指标和累积指标的全面控制,基本能够保证在实际配矿应用过程中将配矿品味的合格率控制在要求标准的概率以上。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保证配矿方案在均衡原矿品位的应用过程中科学合理,满足设定的指标和要求,就要从堆矿管理方式出发,逐步对配矿的设计方案、方法、步骤和出矿配矿过程进行控制。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对不符合要求的状况作出及时的处理,才能保证原矿品味稳定均衡。
参考文献:
[1]戴立新,张万超,赵志杰.矿山出矿构成与配矿方案的优化[J].采矿技术,2017,(1):28-29,31.
[2]于福壮.从磨矿开始浸出的金氰化流程原矿取样及品位计算方法探讨[J].黄金,2015,24(10):44-46.
[3]姚让彪,林取乾.龙头山金矿选矿厂原矿品位、氰原品位问题探讨[J].黄金,2014,(7):65-67,68.
[4]赵禹宏,段永维,赵兵,魏会军.浅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提高矿石回采率[J].矿业工程,2017,(04):97-100.
论文作者:王凡英,冉光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9
标签:原矿论文; 堆场论文; 矿石论文; 指标论文; 过程中论文; 单元论文; 方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