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状况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状况论文,韩国论文,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外见闻
今年一月,我应邀请赴韩国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大会”第六届年会,会议在汉城召开,会议代表都是来自五大洲的经济学专家、教授。东道主十分热情,安排代表赴外地参观了“现代”、“大宇”、“三星”集团所属的汽车、造船、电子工厂。会议结束后,我顺道访问了与江苏结成友好省道的全罗北道,看了全州市、扶安郡和滩涂围垦工程。其间有机会与韩国人士交谈韩国经济的发展,接触到许多信息。现综述我对韩国经济状况的印象如下。
一、国土面积和人口
韩国的国土面积9.92万平方公里,比江苏10.1万平方公里略小。韩国多山,70%是山地,可耕地很少,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的排位很后。海岛很多,渔业很发达。
人口4405.6万人(1993年),城市人口比重高达74.6%(预计2000年达到80.6%)。首都汉城1100多万人,占全国的25%;其他几座大城市是:釜山379.8万人,大邱223万人,仁川182万人。
在六十年代,人口每年增长3%,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下来,1992年为0.91%。人口年龄结构出现老龄化趋势,1994年65岁以上老人人口达245万人,占总人口的5.5%(7%以上为老龄社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经济总量和人均GNP
韩国在1961年以前十分贫穷,失业很普遍,粮食不够吃,需要大量进口,重要的工业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无出口可言。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仅87美元。
从1962年起开始发展经济,经过30多年努力,现在已是中等以上收入的正在高速工业化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23亿美元到1992年增加到2945亿美元。人均GNP也从87美元猛增到1992年的6744美元,1993年7466美元,1994年在8000美元以上。
在此期间,经济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1962—1992年,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4.4%上升为33.8%。商品交易额从5亿美元增加到1524亿美元,国内储蓄率从3.3%增加到34.8%,1996年韩国的国际收支首次出现盈余。1993年进口838亿美元,出口822.4亿美元,外汇保有额202.6亿美元。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是采取了外向型发展战略,使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钢铁产量:1993年钢产量达3325万吨,已成为世界第六大产钢国。地处东海岸著名的项浦综合制铁所,自1973年7月第一座高炉点火以后,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现年产钢水2150万吨。
汽车产量:1993年生产207.8万辆,其中内销145.1万辆,出口62.7万辆。1994年预计生产263万辆,其中三大汽车公司的产量为:现代115万辆,起亚78万辆,大宇40万辆。现在韩国已是世界第六大汽车生产国,目标是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造船业:1993年造船338.3万长吨。造船生产能力在世界名列前茅。主要造船企业有现代重工业、大宇造船、三星重工业、韩进重工业、汉拿重工业等,近期都在积极从事自动化生产,扩充船坞改善物流环境等工作,以适应世界造船市场的发展。
石油化工:韩国不产石油,原油主要从中东进口,1993年进口原油7568万吨。沿三面海岸线分布着几家大型炼油厂,提炼加工后供国内需要。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的塑料、制药业相当发达。
主要行业还有电子、化纤等,不一一列举。
三、产业政策的变化
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很多(如十分重视教育),最主要的是实施了正确的产业政策。
从1962年起,推行出口导向型产业化政策。选择以纺织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为了振兴出口,政府在汇率、金融、税制等方面采取了各种有利于出口的政策。如1964年将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30∶1降到255∶1。制定了减免税法,实行各种出口补贴和优惠政策,给引进的外资以担保。
从60年代末起,开始推进重工业化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法案,如1967年的造船培育法,机械工业培育法,1969年的电子振兴法,1970年的钢铁工业培育法,石化工业培育法,1971年的有色金属冶炼事业法等。1970年发布“重化工业宣言”,1973年制定“汽车工业长期培育计划”。政府选择了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机械、造船、电子六大产业为战略产业,提供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保护和优惠。结果,1981年起重化工业产值超过轻工业,1984年重化工业出口又超过轻工业。从80年代中期起,重化工业成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80年代起,由以往培育特定产业的政策转变为中立政策,即以全部产业为对象,废除了上述“机械工业培育法”等法案,以加强市场的功能。1990年推进进口自由化,开放国内市场。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为主的汽车、电子工业。
四、企业集团的崛起
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由大财团控制的企业集团迅速崛起,以现代、大宇、三星、金星、鲜京等5大财团为首的15家大财团,占有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大财团控制经济命脉的显著作用是能集中投资,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抢占国际市场;其问题是收入分配上的贫富悬殊,占总人口20%的上层阶层占有国民收入的46.7%,而40%的下层阶层只占有国民收入的15.5%。
据《韩国经济新闻》1994年9月30日报导,1993年销售额居前三名的集团是现代(38.48兆圆,约合493亿美元)、三星(33.10兆圆)、金星(22.81兆圆);自有资本的前三名是现代(6.95兆圆,约89亿美元)、大宇(6.15兆圆)、三星(5.57兆圆),负债最多的是现代(24兆圆,约307亿美元)、大宇(18.37兆圆),三星(16.5兆圆)。
我参观的现代集团所属蔚山汽车工厂,濒临日本海,沿蔚山湾占地490万平方米,厂房190万平方米,装运汽车出口的大货轮紧靠着工厂的停车场,汽车可以直接开进船舱。在巨大的总装车间里,流水线在三层立体结构的钢架上运行着,技术和条件是先进的。据介绍,现代集团创建于1967年12月29日,1968年从美国福特公司引进技术和零部件组装,1974年生产出第一辆自己设计的“PONY”(宝马)型车,1976年开始出口。八十年代推出了微型车、货车、卡车、特种专用汽车。由于集团拥有自己的研究所,进行自己设计,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能不断推出新车型。总产量的累计数,1986年1月超过100万辆,1987年12月超过200万辆。1989年8月超过300万辆,1993年8月累计生产600万辆,达到月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其中近半数外销国外。
五、农业在萎缩
韩国的可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1%。大麦年产475万吨,能够自给,面粉、肉类、水果、蔬菜的进口量很大。远洋渔业捕捞很发达,年产水产品334万吨,一部分在捕捞基地附近(如西非)出售,以换取外汇。
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962年时占57%,1992年下降到14%。农村青壮年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农业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据农村振兴厅公布的资料,农家经营主的平均年龄为55.8岁,60岁以上的占40%,40岁左右的仅占10%,农村人口高龄化日趋严重。现有农户149.8万户,其中种稻为主的62.7%,种菜为主的14.9%,以果树为主的8.4%,饲养为主的7.1%。据调查经营意向,有25.6%的农户表示,只要条件允许,打算离田弃农另谋职业。
这次没有机会深入农户访问调查,沿公路看到农村住宅都已重新修建,后来到偏远的海边看到的农舍也相当好。据韩国友人介绍,政府对农民修建住宅、生产用房有资助,有时资助金额达50%,目的也是为了留住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但据预测,15年之后,将只有现有农户的40%即60万农家继续从事于农业。
在全罗北的道西海岸参观的新万金滩涂围垦综合开发工程,是一项跨世纪工程。修筑一条33公里长的拦海大堤,围出401平方公里面积,其中土地2.83万公顷,活水水库1.18万公顷,将耗资24亿美元,费时14年。工程完成后,除建立工业园地,国际机场,10万吨海港,高速公路外,在农业上的作用是增加农田,增加农用水资源,每年可增加食品18.6万吨。韩国政府重视农业、重视基础建设的战略眼光和有力措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六、交通、通讯十分发达
韩国有三个国际机场:金浦、釜山、济州岛。从金浦通往世界各地有44条航线,航空公司拥有100多架飞机,每年接送旅客1650万人次。我从上海到汉城的金浦国际机场,只飞不到2小时,由于新开辟了大连、沈阳、天津、青岛与汉城之间的直航线,机上乘客大幅度下降。
由于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海运,海运业相当发达,远洋船队拥有1000万长吨,年运量达4亿吨。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实力雄厚的韩国造船业还在不断补充船只。
铁路密度很高,9.9万平方公里面积有铁路6517公里;江苏面积相近,只有铁路700多公里。铁路在客运和货运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公路612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56公里。高速公路始建于1968年的汉城——仁川线,仅29.5公里,1970年建成汉城——釜山高速国道,之后又续建了湖南、中部、光大、岭南、东海等高速公路。现在从汉城到全国大小城镇,一天之内可以返回,十分方便。我前后搭乘企业的专用大轿车和高速公共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跑过6趟,看到这些高速公路修得很好,都是双车道,路边在村庄附近设有挡音墙,停车信息的场所设施齐全。汽车的票价不贵,准时发车。
电信发展很快,七十年代电话还靠人工接钱,进入八十年代单独成立电信局,采用电子转移系统,1987年时电话线已超过1000万条,到1992年底电话线路已达1900万条,用户1560万家,每百人拥有电话机35.7部,而且所有电话都可以直拨国际长途。移动电话1993年底已有35万部,我在搭乘高速长途汽车时,就使用电话磁卡向前往目的地的韩国朋友打过电话。
七、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
据韩国劳动部公布的资料,1994年1—4月份城市劳动者月平均工资100.4万元。又据统计厅公布的资料,1993年二季度城市居民月平均收入139.8万元(包括户主的收入乃辅助收入),较上年增长8.0%,扣除物价上涨率(4.7%)实际增长3.1%。消费支出及非消费支出(租税、社会保障基金等)106.2万元,结余33.6万元。另一个资料讲,1993年城市劳动者家庭年收入1773.4万韩元,约折合22700美元,应该说收入不低。据农林水产部1993年的调查,农民户均收入1692.8万元,相当于城市居民的95.5%。
从实际消费水平看:住房,韩国居民自有住房的比例为76%。城市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和地价飞涨,住房分配不平衡。农村的农舍都已翻修一新。私人轿车拥有量:全韩国已超过500万辆,调查资料反映,有大学学历的每2户拥有一部轿车,无私宅住租房的每4户有一部轿车;农村20%的农户已有轿车。一般耐用消费品:城市已完全普及,农村中电冰箱、电话、液化气等设备也已普及所有家庭。衣着:就直接观察到的印象而言,人们在冬季的衣服、装饰都相当好。教育费用:报刊公布的资料表明,有60%的家庭支付教育费,一年户均开支课外费用、学习费用112.68万韩元,大体上是一个月的收入,可见对教育的投入很多。
韩国的物价:1984—1987年平均物价上涨2%—3%。1992年4.5%,1993年5.5%,1994年6.1%,物价上涨的幅度在上扬。这里列举1995年1月间亲身接触到的一些物价情况:方便餐每份3500元(韩元下同),面条每碗1000元,易拉罐可口可乐每听500元,热咖啡每杯500元,出租汽车起步价1000元,汉城地铁车票每张350元,报纸每份300元(订一个月5000元),汽油每公升554元,毛巾每条4000元,牙刷每支600元,三星级宾馆标准间每宿10万元,星级宾馆供应的标准早餐每份16500元(另加小费和税金各10%)。这些基本生活开支的价格水平,对于月收入130万元的家庭来讲,并不算昂贵。
八、对汉城的印象
汉城有古老的历史,又是亚洲的国际城市。一方面许多历史古迹保存得很完好,有600年历史的中国式南大门依然雄踞着;另一方面耀眼的高层建筑群拔地而起,展示着浓厚的现代气息。这个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面积很大,道路也宽敞,并不显得很拥挤。汉江穿过城市,汉江以北几个区是政治、商业、文化活动中心,汉江以南的松坡、江南等地公园和运动场很多。汉江上有18座桥梁,除了铁路和地铁专用的外,主要走汽车。我们看到那座塌落的桥身,仍凸现在桥墩旁的水面上。
汉城街头车辆拥挤,据说全市登记在册的汽车有165万辆,占全国总量的28%。但行车秩序良好,车辆之间保持着间矩,车速不高。为了赶早上班,清晨6时天还末亮,就能看到满街是汽车在跑了。公共交通十分方便,公共汽车很多,候车、上候的人不少,特别是上下班时。地铁是1974年开通的,有5条线,每天平均运送532万人次,是汉城公共交通的命脉。在地铁的转车站换车时,只要认准要搭乘的是红线、黄线、绿线还是蓝线,跟着墙上的颜色线走,从一层走下三层或从二层爬上一层,就不会弄错线路,很科学方便。
在火车站、南大门一带,既会看到矗立的新大厦,许多公司、银行的门面,还有许多豪华商场,时装中心,美容院,各种出售专门商品的店。时而会看到在电子游戏机店堂里不少青年人在玩游戏机,路边的小吃店生意也很兴旺。市场的格局与我国北方城市很相近。
汉城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韩国总资产的60%集中在汉城,几乎所有韩国大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汉城还是教育中心,大中小学学生占城市人口的1/4;51所大学集聚在这里。汉城人待人很热情、诚恳,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