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人民医院 061000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科接诊的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不仅能改善负面情绪,还能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就诊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程序化护理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吸烟及肺部慢性感染问题愈发严重,常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而演变为阻塞性肺气肿。据悉,阻塞性肺气肿患病率全国不一,最低为0.6%,最高为4.3%,作为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绵延,不仅影响患者健康和劳动能力,同时易增加医疗费用和缺勤等经济损失,影响社会正常运转。护理作为处理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医疗措施,可辅助医生开展诊疗工作,解决患者就诊期间出现的身心问题[1]。程序化护理统筹患者就诊全过程,有计划、系统化开展诊疗服务,明确主次,严格落实责任制,帮助患者营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身心状态,协同开展医疗工作,可获取最佳治疗效果。本文旨在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所有参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确诊,年龄大于60岁,排除依从性差、精神异常及无法自行完成调查问卷者。研究组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4±2.6)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71.5±2.5)岁。两组病例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采用程序化护理,①微笑接诊,主动自我介绍,分发住院须知和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妥善护送至病房,介绍病友,通知医生,协助完成生命体征采集工作。②护理评估,询问患者或家属发病前有无诱因(吸烟史、家族类似病例),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营养状态、呼吸形态及有无脱水问题,评估咳嗽、咳痰、气促程度,观察痰液性质,适当探视,主动沟通,引导其表达主诉,建立信赖关系。③健康检查,协助完成胸部X线检查和呼吸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告知患者实施的重要性。④用药治疗,分发药物时告知功效及使用方法,观察有无副反应,遵医嘱按时给药,视病情增减剂量;急性发作期给予持续吸氧,指导进行腹式或缩唇呼吸练习,协助咳嗽、排痰,开展护理操作时适当讲解,借助成功病例消除患者恐惧情绪。⑤健康教育,待患者病情稳定时为其普及疾病知识(病因、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嘱咐戒烟酒,注意防寒保暖,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⑥心理疏导,传授情绪调节方法,热情诚恳,因人施护,入院时介绍医院概况及住院部各功能区,根据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给予疏导;急性发病期患者病情急、痛苦大,耐心解说,认真疏导,告知家属患者承受的身心压力,多给予鼓励支持,入室前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病情稳定期间给予生活护理,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或召开病友会。⑦基础护理,急性发病期卧床静养,协助取舒适体位(坐位、半坐卧位),病情稳定时开展适当活动、呼吸训练、呼吸肌锻炼;营养支持,补充易消化无刺激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少食多餐,忌食产气食物,鼓励多饮水;早晚打扫病房,通风消毒,调节室内温湿度,视天气指导患者增减衣物,防寒保暖。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协助办理入院手续,辅助检查,对症治疗(祛痰、止咳、平喘、控制感染),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食物),指导开展呼吸肌功能锻炼及体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情绪变化,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为判定依据[2],HAMA>29分严重焦虑、22-29分明显焦虑、14-21分焦虑、7-13分可能焦虑、<7分无焦虑;HAMD>35分严重抑郁,21-35分中度抑郁、8-21分轻度抑郁、<8分无抑郁症状。
②比较就诊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为判定依据[3],良好51-60分、较好41-50分、一般31-40分、差21-30分、极差<20分。
③比较就诊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情绪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2.2生活质量和就诊时间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54.6±2.7)分高于对照组(48.6±2.6)分,就诊时间(11.4±1.5)d短于对照组(18.6±1.8)d,差异显著(t=10.250,P=0.000;t=19.676,P=0.00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病理改变,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末梢肺组织因残余气量增加,持久扩张加之伴发肺泡间隔破坏,削弱肺组织弹性,增大容积的一种病理状态,以吸烟、感染(呼吸道病毒与细菌)、大气污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失调为常见病因,早期患者多无异常体征,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胸廓前后径增加,听诊可闻干湿啰音。护理工作可改善当下医疗资源有限的尴尬局面,护理服务不仅能保证患者就诊安全性,同时可平衡身心,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就医体验。常规护理内容笼统,护士虽按规定为患者提供医疗支持,但无法兼顾患者个性化需求。程序化护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严格遵循我科护理规定,坚持患者主体地位,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其提供服务,确保患者就诊各环节均可享受专业服务,减少护理漏洞,深化护理内涵,从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两方面为患者提供细致服务,紧紧围绕患者需求改进护理工作,进而整体提高护理质量。实践证实,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微笑接诊、护理评估和健康检查便于科学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适时调整护理服务,指导其正确就诊;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其正视疾病及护理服务,可消除恐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早日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和医疗环境,创设良好心理状态,减少抵触行为,加速病情好转;基础护理可改善患者就诊舒适度,借助优质服务能提升病人和社会满意度。总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齐冬梅. 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30):253-255.
[2]王志芬. 提高中医护理干预水平对老年COPD患者HAMA和HAMD评分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6, 38(11):1739-1741.
[3]黄思莹, 刘淑芬. 浅析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的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5):218-219.
论文作者:苟学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患者论文; 肺气肿论文; 对照组论文; 阻塞性论文; 老年论文; 焦虑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