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唐安敏

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唐安敏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 6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局地气候变化和地震作用迭加影响,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剧烈变化、局地降雨、冰雪冻融、区域强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因素耦合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地质灾害治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地质灾害的定义和类型:地质灾害是指自然(降雨、地震等)或者人为(开挖、爆炸)因素的作用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它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潜在不稳定斜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环境及工程设施安全,改造或改良各种潜在不稳定地质体或已经失稳地质体的一系列岩土工程。主要目的是保护地质灾害危及区的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安全生产的意义是保护所有参与施工建设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珍惜每一个参加建设者的生命。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丘陵、高原和山地占了整个国土面积的7/10,地质构造活动比较频繁,气象条件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我国的地质灾害不断爆发。每一个省份基本都发生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比较突出的地区就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给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其中影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较大的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1、地质灾害现状

川蜀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这和川蜀地区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位于我国大陆地势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的四川,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零碎的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变化多端的天气情况导致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

(1)特殊性。一是工程对象的特殊性:治理对象是不稳定或潜在的不稳定地质体。处在不同变形阶段的复杂地质体,施工难度非常大,施工场地狭小、稳定性差等;地质体自身稳定性差,对施工扰动非常敏感,施工开始前必须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和工序。

二是施工技术的特殊性。施工断面开挖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场地特殊、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特殊的大体积砼浇筑技术;特殊的注浆技术。

三是施工工艺的特殊性。

四是施工工序的特殊性。为减少施工扰动对治理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在治理施工中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顺序。

五是施工安全的高风险性。施工场地环境的安全风险大,安全隐患多。高危险性作业多,高危特种作业工种多。需要多个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预案。施工安全控制难度大。

(2)不确定性。一是地质灾害的勘查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地质灾害评价所用的参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不确定性:建立在勘查和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由于设计基础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设计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3、产生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施工人员的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人的行为是安全关键。据资料统计有88%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三个方面:设备和装置的缺陷、作业场所的缺陷、物质和环境的危险源。三是环境的不利因素。四是管理上的缺陷。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事故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缺陷。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4.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环节中安全管理的科学安排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中间环节较多,管理实施较为复杂,必须科学合理安排,严格管理。首先,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各环节有清晰的了解,将确保施工机械、施工材料和施工环境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作为主要目标开展工作;其次,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环节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环节灵活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以满足不同施工环节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同时,要实现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再次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必须根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制定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各施工工种的安全施工操作要求。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目标、控制程序、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安全措施、检查评价、奖惩制度等。所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必须在实施前予以评审。最后,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施工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水平。

4.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健全,结合实际实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做到持续改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一个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过程,其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安全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必须要 “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相关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现行的基本机制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实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使这些基本机制能够真正落地实施而不是空有其形,让基本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是必须建立完善和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人,在工程项目订立合同之后,安全管理工作应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进行。要依法明确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并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二是各级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项目部要组织员工学习安全规章制度,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项目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必须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安全教育、项目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要针对其所存在的危险性,并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讲究效果。教育员工做到“四不伤害”,杜绝“三违”现象发生,并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性安全作业培训。四是项目部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纵向延升到班组全体作业人员。应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工长、班组长进行详细交底。定期向由两个以上作业队和多工种进行交叉施工的作业队伍进行书面交底。保持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五是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各级人员必须坚持综合性、季节性、节前和节日期间、汛期、日常安全检查等。针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高危险性,安全员必须每天对本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善于在日常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即时指正,限期督促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六是开展危险源辨识、研判,实行分级管控。根据每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在工程开工前认真细致全面地对本工程的所有危险源进行预先分析、研判,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分级管控,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七是多召开安全例会,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多召开例会,对在日常检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施工中存在的隐患等进行分析、商讨处理方案,并对大家进行安全教育,时刻提醒大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安全例会总结以往的安全教训和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找出 “通病”、“顽疾”,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八是善于运用台帐管理,重视档案分析工作。项目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安全台帐,按项目建立台账,实行分类管理。九是加强应急救援管理。结合实际,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项目部必须按规定定期组织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并在演练后对预案和演练效果进行评审,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适用性。十是购买人员工伤保险或作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工程团体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因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高危险性,安全风险特别高,必须为所有作业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十一是严格考核和奖惩,定期对管理制度、规程等修订和评审,做到持续改进。定期对各级人员进行考核和奖惩,对管理制度、规程、预案等进行修订评审,确保持续改进。十二是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保护施工区内林木、植被,注意保护地下文物等,制定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六必须和六不准”,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建设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十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按PDCA动态循环和持续改进管理制机,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

其次,相关人员应该不断观察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优化管理机制从一项静态的工作转变为一项动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及时的发现机制中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更好的发挥机制的有效性。

最后,施工单位要强化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通过有效的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认知和管理水平,通过奖惩制度监督管理人员切实展开监督工作,督促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素养,从而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此外,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也必不可少,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地质灾害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机、物、环境的状态与控制,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要想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工程本身和所处地区的地质环境出发,结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强度较高、跨度较大且特殊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谨慎、细致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使不断优化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并落地落实采取新的安全管理办法,才能让安全管理措施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使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抑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顶工程安全管理规定》(2018年2月12日第37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务院第708号令)

[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

[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

[8]《四川省省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评审办法》(2018年5月)

[9]《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刘传正,2009,北京: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唐安敏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论文_唐安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