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博爱医院一病区 422000
【摘 要】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间收治的98例肺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49例患者)和常规组(49例患者)两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与常规组的79.59%相比明显升高,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实验组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等指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 对肺心病患者给予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治疗,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肺心病;疗效
肺心病在临床治疗中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又被称作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支气管或者肺动脉血管病变致使肺动脉高压而诱发的心脏病[1]。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种,临床症状主要是心悸、咳喘、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随后逐渐出现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比如心、肺功能衰竭以及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伤等。临床中药物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本院此次研究使用硝酸甘油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肺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间收治的98例肺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49例患者)和常规组(49例患者)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肺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实验组患者男女例数比为18:31,最大年龄为69周岁,最小年龄为46周岁,平均年龄为(53.45±9.87)岁;常规组男女例数比为20:29,最大年龄为70周岁,最小年龄为43周岁,平均年龄为(53.71±9.63)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吸氧、平喘、止咳、纠正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
1.2.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及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将20-40mg多巴酚丁胺与10-20mg硝酸甘油融入浓度为0.9%的1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微量泵入,速度控制在5ml/h。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
显效:心悸、咳喘、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不良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恢复2级或以上;有效:心悸、咳喘、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不良临床症状部分好转,心功能恢复1级;无效:心悸、咳喘、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不良临床症状未改变甚至加重,心功能未恢复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有效数+显效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 <0.05)表示。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与常规组的79.59%相比明显升高,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SP、MPAP、PADP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实验组患者PASP、MPAP、PADP等指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P、MPAP、PADP等指标对比(n,)
3 讨论
肺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心脏衰竭是致使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肺心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使心脏负荷加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及发生痉挛,无法保障有效的心肌供血,心力衰竭便随之出现[2]。临床治疗肺心病的关键环节是对患者肺动脉进行扩展,促使肺动脉高压下降。目前在临床治疗肺心病过程中所采用的抗感染、吸氧、平喘、止咳、纠正水电解质等常规疗法,主要是为了促使肺小动脉痉挛的症状得到缓解。硝酸脂类药物能够有效扩张患者血管,促进血液流通,而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硝酸甘油的主要特点是价格低廉、起效快,可有效作用于血管平滑肌[3]。一氧化氮的释放能够使鸟苷酸环化酶得以有效激活,从而大幅提升平滑肌内的环鸟苷酸含量,起到对其收缩状态进行调节的作用,并有效扩张患者血管、减小血管阻力,使肺动脉压及时降低。多巴酚丁胺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药物,可对人体内的β1受体起到选择性兴奋的作用,使用大剂量的多巴酚丁胺可兴奋β2 受体,对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搏出量,使血管得以扩张,加大心排血量,同时对外周血管阻力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使肺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得以有效改善[4]。
此次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以及硝酸甘油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与常规组的79.59%相比明显升高(P <0.05);并且实验组患者PASP、MPAP、PADP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与常规组患者相比,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 <0.05)。提示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以及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临床症状,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多巴酚丁胺以及硝酸甘油联合应用于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艳. 浅析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川芎嗪应用在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8):84-85.
[2] 刘远水. 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9):140-141.
[3] 王文俊,纪亚梅. 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171-172.
[4] 薛翔. 硝酸甘油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084-1085.
论文作者:戴南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硝酸甘油论文; 实验组论文; 常规论文; 肺动脉论文; 多巴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