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影视表达与文化传播论文_高嘉

浅析少数民族影视表达与文化传播论文_高嘉

——以傣族电影为例

高嘉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媒体的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日趋多样,以影视作品表达为传播形式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价值。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发展比较迅速的一个民族,不管是在文化传播上还是商业利用价值上,傣族的民族文化传播日益多样,最值得一体的就是傣族题材电影,影视表达的形式有助于傣族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少数民族影视表达有助于促进傣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本论文将从傣族影视表达上来浅析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表达;文化传播;文化属性

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现在的民族发展,少数民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开始时期,我们要深入到这个民族里,才能感受民族的特色,到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去了解一个民族,包括它的成长、进步和发展,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影视来感受民族风情,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影视艺术的发展,我们对影视的需要越来越高,不单单是用欣赏的眼光去观看影视作品,现在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审美意识,评价影视作品的好坏也逐渐加深,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作品来说,能不能很好的展现出少数民族的特色,能不能禁的住受众的评价,就是考量影视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影中影视表达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真实性,对于少数民族电影来说,不仅在于对当地风俗风景场景的还原,更在于还原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理状态。拍摄中尽量选用少数民族当地的演员,对当地进行真实环境拍摄。

影视表达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深厚的影响。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中,语言、服饰、歌舞、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有符号,是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特色的表现,在影视的表达上如何将这些民族文化真实的、巧妙的展现出来就是影视表达的难点之一,媒介化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媒介化生产对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冲击。在整个媒介化的发展过程中,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碰撞与磨合、民族文化的异质性调整等问题在民族文化符号的传媒化过程中越来越突出,民族文化传媒化的形式日渐严重。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事物的传播都在潜移默化下被各种媒介所操控,由此,少数民族文化也在逐渐被传媒化,现在的我们对一个民族的了解,不再是亲身走近那个民族,或者是生活融入进去,而是通过现在社会传媒化的形式走进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些报道,在影视作品的表达上,如何将这些具有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是影视创作的中心,如果说在一部少数民族影视作品中没有得到想要的表达效果,那么,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就得不到满足,那么也就不会有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傣族电影进行了简单的了解,不难发现在这些影视作品中,不管是不是完全的以傣民族为影视表达中心,都在不同程度上带动着傣族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就是这些影视作品的出现,让更多的受众,对不同题材感兴趣的受众都能或多或少的去了解傣族,去认识傣族,从浅入深。

就以我们都很熟悉的傣族电影《孔雀公主》为例,这是一部傣族题材的电影,整部影视作品以展现傣族民族文化为主。首先,从这部影片的名字上就可以对傣族有个初步的认识,孔雀公主是傣族原始的一个民间传说,以这样一个傣族传说为影视表达重心展开对傣民族文化描写。在影片中,创作者毫不保留的向观众展现了该民间传说的起源,以这种直观的影视表达形式向受众传达出来傣民族的神话传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传播;其次,在这部影片中对傣族服饰、生活环境、傣族建筑和傣族的歌舞都进行直观的展现,傣族特有的歌谣贯穿整部影片,在对傣民族生活环境的影视表达上,创作者利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形式民族文化影视表达来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播,让傣族文化更加丰富地展现出来。

少数民族影视表达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不仅仅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传播效果。我们利用影视表达来展现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仅是要真实的还原民族文化,更主要是直观的展现,不能肆意进行改编,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例如《孔雀公主》这部影片,一部堪称是完美的傣族电影却因为其中的一段神话传说引来了一堆骂声,创作者将傣族的“琵琶鬼”的故事进行自我再创作,这样傣民族本地的族民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民族文化的一种亵渎,不是真实的民族文化传播,对受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

利用影视表达在传播民族文化,我们要做到就是在媒介化的生产影视艺术传播民族文化中启发大家的民族认同感,对本民族文化的坚持和继承,这也就是说以新媒体的影视表达来传播文化既要坚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处理好民族文化融合的冲突和认同关系,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积极发扬坚持和适当的忽略做到准确的判断,在保持傣民族文化的同时,在影视传播上对文化进行提升,在传播过程中展现少数民族文化,提升受众对傣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饶曙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04).

[2]黄海娟.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中的“三性”原则[D].西北民族大学.2010.

[3]姜玮玮.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仪式场景传播[D].云南师范大学.2008.

[4]李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视点的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

[5]柳盈莹.媒介变迁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D].复旦大学.2012.

[6]肖青,李宇峰.传播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社科纵横.

[7]郝朴宁,李丽芳.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建构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8]张怀强.1949~2009年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概述[J].艺术探索.2011(02).

论文作者:高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浅析少数民族影视表达与文化传播论文_高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