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县佛子中学 535400
摘 要:农村中学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付教育热点问题,关爱青少年成长,责无旁贷。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更令人担忧,作为中学老师,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青春期 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安好,便是晴天”,这是天下多少父母的真切感受。农村家庭的孩子,上了中学就寄宿在学校,二十四个小时有人看护,很多人以为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思想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激烈竞争以及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产生逆反、脆弱、焦虑不安、孤独的封闭心理,导致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笔者在乡镇中学工作了20余年,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
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渐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的农村孩子,他们的父母因出外打工,大多数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一些农村孩子在周末回到自己的家中,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就算是可以到亲戚朋友家,但也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3.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此外,有些学生的父母离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
二、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并要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4.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成长中孩子是需要爱的,让我们用情感教育为农村中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论文作者:宁春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中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就会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不健康论文; 《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