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物理课题不仅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有效的复习是高效课堂的体现,是提高成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复习;有效专题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054-01
初中物理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复习备考为重中之重,千万不能马虎,每年都有新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离开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毫无意义。但是现在教师的备课多数备的是“讲案”,就是教师只是关注了自己在课堂上如何讲,而没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会如何学,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课前的备课就在课堂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中考考什么,怎么考,一定要精心备课,做到有的放矢。放眼本省十年中考试题和其他省市的好题,从中总结,做到胸中有数,不浪费一节课,不浪费学生每一分钟。只有教师认真地备课,上好课,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比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效果,这就是良性循环。而现在更多的教师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认真备课、上好课,而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批改、课后辅导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上,这就造成了教学过程的恶性循环。
其次,提高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为了提高兴趣,要选择一些典型视频说明某些知识点的重要性,在网站输入关键词,如惯性的危害,电热的危害等,利用网络视频的视觉冲击,感受物理知识和生活的紧密相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专题选准,选择有效的专题,学生容易出错题目,如简答题专题,惯性题目中考经常考,4分左右,电热专题,4分左右,但惯性题目学生只要抓住4步法:即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发生什么情况,哪个物体改变了运动状态,物体或物体的那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物体会回到题目上即可,初二学生已经训练的不容易失分,初三只要稍微复习即可,教师讲一题,训练一题就行了,重点放在电热训练上,电热较复杂,它涉及焦耳定律,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电阻的变化等知识点,教师上课时出示一个题目,学生先做,然后提问一学生,将答案放在多媒体上,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充分考虑题目所提的知识点,不要遗漏,有些简单的题就不要小左合作,一定要注意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不是每个题目都需要合作的,以防浪费时间,讨论的都是学生会的,不会的由于时间有限,放到下课去做,因为小组讨论的话,一节课只能深入3,4个题目,过多就没有时间,千万不要喧宾夺主,讲了次要丢了必要。
第四,学生当堂的作业要借助多媒体放到银幕上,把问题放大讨论。教师要在学生作业上进行点评,圈点划线,着重符号,以显示每一句画的重要性,认证分析学生的真实想法与物理知识点的关联,是否答非所问,还是其他想法,还要问下学生自己的想法,以便纠正错误或判断失误,给学生一片申辩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切记一刀切,满堂灌,死记硬背,否则事倍功半。
第五,教师要进行知识梳理,知识整合,知识点归类能让你清楚的知道每个知识点的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能帮助你准确把握书本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特别在做完一个题后要学会归纳这个题都用了哪些知识点,以方便下次遇到这类题时,能够做出迅速的判断用哪些知识点去解决这个问题.侧重点是什么,怎样答题才能的全分。不要简单的只做题,要进行板块复习,把知识总结到一块,穿成窜前后因果关系一清二楚,不要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忙于题海战,做的筋疲力尽,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同样用了很长时间,但是成绩不是很理想,浪费大量时间。
第六,要克服学生浮躁心理。
在《学习智慧》一书中:“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是浮躁”,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改一遍,再改一遍,教师一定要批改,然后盯住学生改,必要时要面对面,手把手对学生讲解,教师不厌其烦,学生才能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是感性动物,只要他感受到的你的关心和爱护,他就会拼全力去奋斗,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课间时间,多在同学中间呆会,找个话题与他们聊聊。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无论学习与生活,与他们聊会,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把我当作知心的朋友,把自己摆在一个学生内心的倾听者和心理辅导者的位置。找最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2]郑安生.论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学习,2014(1).
[3]杨芳.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2(02).
作者简介
郭学军(1970.2—),男,汉族,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山西运城芮城风陵渡第三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论文作者:郭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点论文; 题目论文; 物理论文; 芮城论文; 时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