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_王凯

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_王凯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 新疆 830000

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型结构施工的发展,对于大跨度、大体积、大高度的高层建筑来说,混凝土的强度及质量控制干扰因素更多,一旦出现质量控制缺陷,不仅补救措施难度加剧,还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此,本文将结合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特别是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入手,来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改进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质量缺陷

一、模板工程的质量缺陷

模板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本身虽然不是结构的一部分,但在混凝土结构上留下的“痕迹”处处可见,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来讲,不论是从结构性能、还是

外观质量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首先要把好模板关。常见模板缺陷如下:

1、模板安装的刚度、稳定性达不到规定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发生变形、位移、有时甚至坍塌。

2、模板接缝不严,加固方法不当,造成混凝土尺寸偏差超标,外观蜂窝麻面,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

3、模板内遗留杂物或杂物清理不干净,会造成混凝土夹渣等缺陷。

4、隔离剂涂刷不均,隔离剂涂刷时污染钢筋,造成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受到破坏。

二、造成模板产生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1、在施工前,没有进行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

模板在安装前,必须进行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设计应能保证模板及其支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使其能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使其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

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不应胀模、跑模、更不允许坍塌,这些要求对于施工安全和混凝土成型质量十分重要。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将此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没有进行技术交底或交底内容不完整,不有具针对性

笔者认为,合格的“技术交底”至少要做到这样两点:一是要符合标准。二是具有针对性。在工作中,一些交底的技术人员连起码的相应标准都不熟悉,说明至少未认真查阅或学

习过。所谓交底,都是从技术员之间搬来的“范文”抄来抄去,内容远离了施工实际与操作规程。同时,单位技术科室所谓的审核,也只是签个名,并未认真阅读、研究其内容,使得技术交底就成了一种形式,缺少可操作性,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检查的一纸空文。另外,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在模板施工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一项工程的施工都有其个性,对其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理论联系实际,交底才能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质检员放松质检

模板施工质量的检查,在一些人看来,是件简单的事,但实际上,模板工程具有质量、安全双重性,如果质检员检查不到位,存在的质量隐患就没法排除,就会造成混凝土夹渣、蜂窝、麻面、甚至造成模板坍塌。因此,混凝土验收规范模板工程单独列为一个分项工程,规定必须认真执行。

4、模板的过早拆除

过早拆模,容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而造成混凝土结构件沉降变形或缺棱掉角、开裂等。对拆模时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在施工中通常用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判断,而

在施工实践中,由于要赶进度,常以“经验”来判断,有些工地更是常以模板周转为由,提前拆模,这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的危害是极大的,必须进行严格管理。

5、模板涂刷隔离剂

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同时应选取适宜的隔离剂品种,注意不要使用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油性隔离剂。同时,由于隔离剂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可能对混凝土结

构受力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涂刷隔离剂时,应避免污染钢筋。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缺陷

混凝土分项工程是从水泥、砂、石、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称量、拌制、运输、浇筑、养护、拆模、试件制作直至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过程中,其工艺流程均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在施工中任何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

1、外观质量缺陷

外观质量主要表现在蜂窝、麻面、孔洞、缺凌掉角、分层、裂纹、色差不一致等缺陷,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还与混凝土水灰比、骨料的级配、振捣有关。

2、强度缺陷

造成混凝土强度缺陷主要因素有:水泥标号、砂、石、水等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原材料计量、搅拌方式及搅拌时间、外加剂、掺合料以及冬季施工管理不善、养护等诸因素造成。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的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时应根据结构设计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施工地区常用的配合比或经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并且要考虑到所要采用的配合比中是否考虑了现场备用砂、石实际含水率的情况。若未考虑,就应视具体材料的含水率大小,对原配合比进行调整。为方便施工,一般换算成以2袋水泥为下料单位的施工配合比。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掌握调整后的施工配合比,并且根据所进砂、石材料的实际情况或遇雨天含水率显著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不根据砂、石实际含水率换算配合比和不按配合比要求准确地称量材料用量,往往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加强对水灰比、原材料计量的管理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虽然说搅拌台的黑板上写着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机前也设置了磅秤,但操作人员却不认真控制用水量,砂、石不严格按照规定过秤。众所周知,混凝土加水量直

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但在很多施工现场,负责混凝土搅拌的人员和工长、质检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监理工程师,却很少去测试加水量的准确性,对混凝士各种组分的计量也多

流于形式,视而不见,只有当检查人员到场时,才装装样子,应付检查。产生这种现象,均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在实际施工中,必须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对各种组分材料进行每盘过秤,同时仍需要对每一个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开盘鉴定,并至少留置一组28d标准养护试件,以验证混凝土的实际质量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3、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工作的管理

水泥是混凝土最重要的组分之一,水泥进场要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工程设计标准要求,同时还要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等重要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对进场的砂、石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其检测的各项指标必需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检验批量和检验方法应遵照标准的规定执行,同时应使用饮用水。

4、加强对混凝土的搅拌、振捣与养护的管理工作

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鼓筒尺寸、骨料的品种和粘经以及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有关情况来确定。混凝土的振捣首先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20~ 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平板振捣器。对振捣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振捣时间视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同时不再出现气泡且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时为准。插入点应均匀交错排列,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只有遵守了这些操作程序,才能使混凝士振捣密实。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逐渐凝固硬化,这个过程主要由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而水化作用必需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完成。保证混凝土有适当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进行养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原材料、配合比、浇筑部位和季节等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养护。

结束语: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施工现场,都必须做到“三有”即“有标准、有体系、有制度”。标准是抓好工程质量的最基本条件,质量管理体系是抓好工程质量的前提,制度的健全是搞好工程质量的保证。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即要在管好“实物”的同时,还要管好施工过程中的“行为”,因为实物是行为的产物。实践证明,对重要行为如不加以控制,很难管好实物,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做好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1]程积生,王济萍.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J].山西建筑,2007,(3).

[2]张斌.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3]张凯,林忱.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2008,(12).

论文作者:王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论文_王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