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在对艺术的追求上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学层面上中国古典园林富有文化底蕴的艺术成就和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在很大层面上归功于众多颜色多样又千姿百态的植物材料和其在配置手法上的独具匠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核心要素之一,园林植物所承载的美学思想和其展示出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园林中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地位和美学特色。为了探讨古典园林植物在中国的主要类型和其运用的基本手法、植物本身所传达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本文尝试以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为背景,结合当代园林特点,对传统园林植物的美学思想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植物配植 美学 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主要类型
在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种类,本文大体将其将其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并将会对每类植物作更细致的划分。此外因为藤本植物种类较多并且具有草本与木本的双重特性会把藤本植物单独罗列。
(一)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是指具有大量的木质部分并且细胞壁也多数已木质化的坚固植物。木本植物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三类。在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乔木植物有银杏树、梧桐树、松柏、桂花树等;灌木则有紫薇、杜鹃、木槿、海棠、迎春、月季等。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自1996年开始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杜鹃花节,其花开时展现出的满园春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人前来观赏游玩;半灌木则是在古典园林中以牡丹为代表的那些上部是草质,只有茎部具有木质的木本植物,其外形与灌木相似,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半灌木为多年生植物,但它只是枝条以下为多年生,上部则会在冬季枯萎然而下年又重新长出新枝。
(二)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又可称之为“草”,它们的生命力强然而生存周期短, 没有木本植物存活的时间久,它分为一年生、二年生以及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在古典园林中出现较多的是矮牵牛、凤仙花、翠菊、石竹等;二年生有二月兰、紫罗兰、风铃草等;多年生草本种类很多,在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也很广,如菊花、水仙、荷花、雏菊等。另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竹子也是草本植物中的一员。
(三)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会依附于其它物体进行生长,根据其依附物体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攀靠类, 同时它也兼有草本与木本的双重属性,这是因为有少部分藤本植物会因为周围没有可以依附的物体发展成为灌木,如常见的常春藤、爬山虎、牵牛花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藤本植物常常依附于墙体、山石,例如,苏州怡园内攀援于墙垣的凌霄也因其艳丽的色彩为原本单调的空间增添了许多生气。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运用的基本手法
(一)融于景——表达美学思想
竹子作为古代诗作中的一大主题同时也在园林中是出现最多的植物之一,窗、墙等处都会映射出它的倒影,除了美观外,它还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象,例如在苏州留园的漏窗中就能够看到植于窗外的竹子在漏窗的视觉作用下若隐若现,十分生动有趣。此外,江南园林建筑都是粉墙黛瓦,通过在墙前种植一排排竹子来打破视觉上的空白感,人工“描绘”出一副墨竹图,饱含诗情画意。
(二)融于意——抒发内心情感
在古时,古人也会通过观察植物的特点和习性赋予其特殊寓意,例如芙蓉与“富荣”谐音,象征着人间的荣华富贵。或者将植物拟人化,例如花中“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中的竹子因其笔直且不容易弯曲的状态被看作是高风亮节的贤人君子象征。榆树因其叶子与古代铜钱很相像可以作为玄武的象征,有招财进宝之意。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都是构成古典园林的重要要素,其中植物贯穿于山水与建筑之间,是一个将三者融而为一的状态。在水体中常种植荷莲,除视觉美外还能够呈现出鲤鱼戏荷的美好景象,另外也是为了表达出古人追求君子品格、独清独醒的意愿。通过植物表达的这些寓意,展现出古典园林园主们想要表达的自己独有品质和人格修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融于人——满足居住需求
植物为人带来视觉的美感,并且能够通过呼吸净化空气,古人也是从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植物给人带来的自然享受从而将其大量地植于园林中。在古典园林桂花树一般种植在书堂、楼阁、亭等建筑的附近,等到开花时芬芳馥郁,带给在此休憩或活动时的人以心情愉悦之感(以著名的留园闻木樨香轩为例)。古时,在女子的居住活动区域会出现较多的草本类植物,以此来满足女子对花草的喜爱;男子活动区域则出现常绿且笔直的植物,以此来提醒他们品性的刚正不阿。但如果植物的摆放位置过于突兀,例如在窗前摆放或种植高耸的植物,不仅会影响光照,还会影响人的视野从而使植物的价值体现降低。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融于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和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植物,才会最大程度的发挥植物的作用。
三、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价值体现
(一)色彩美
园林植物的色彩是所有感官中最引人瞩目的,也是给人的感受最为深刻的。色彩在世界范围内有其共同的象征,但其象征也亦因民族、自然、信仰、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从古典园林来说,其植物色彩的搭配和选择都十分独具匠心。在苏州园林中以“绿”为主题的景点就很多,在拙政园里有“绿绮亭”、“晓丹晚翠”、“浮翠阁”等,明代的文徵明在其《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中描写拙政园景色的诗句就有:“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生动形象的写出拙政园静谧如同山林美景的绝妙景色。当然,绿色仅仅作为古典园林中的背景色,更要以花卉、果实的颜色作为点缀。拙政园里花木的搭配充分考虑了花的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颜色也多以红色系为主,当绿色在视觉景观出现过多的情况下,少量的红色色系会给人带来放松与平衡。园内春有桃花、牡丹、杜鹃、玉兰、芍药,夏有荷花、石榴,秋有菊花、炮仗红,冬有梅花等。各景点都有色彩缤纷的花木与主景相映。果实的色彩也是醒目的视觉享受,枇杷、石榴、柑橘、梨子、柿子、南天竹等是入园时的常见植物。拙政园就有着很多观果类植物,如枇杷园群植枇杷树,初夏满枝金灿灿的枇杷果实与碧绿的叶子相映,令人想起戴复古的《夏日》诗“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园林中春华秋实的景观正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在不同的季相变化甚至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都有不同变化,惹人流连忘返。
(二)意境美
中国美学思想中有一种西方美学涉及不到的“意境”之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从诗与画的创作而来,而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美学特点便是注重对意境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山水诗、山水画影响,其构图布局更是要将诗情画意融于其中。如同造园要像吟诗作画一样,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不仅仅只有幽雅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只有使诗、画、园三位融于一体,才能体现出中国园林古典园林“意境美”。计成在《园冶》中就提出过一条造园的基本原则,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就是因人建造园林,根据园主人公的性格赋予园中景物比拟和象征,使园中景物与主人公的性格相称,借园中景物展现园主人的精神世界。“借”就是借他处景色为我所用。通过“因、借”,营造出自然天成、悠远空灵的意境”。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就是将中国园林引入自然和人为融为一体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境界。因意境源于古代的诗画创作、审美经验的总结,它随诗、画意境的源流而形成、发展并广泛应用。在造园中始终坚持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景情交融、相融滩分,形成中国园林所独有的特色。
四、结语
将园林与诗情画意相融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中国古典园林精准地运用各种赋予其精神象征的造园要素从而使其物质空间可升华至诗情画意的境界,这是古典园林的精妙之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美景大多都同园林植物有着紧密联系,古代文人雅士寄情于植物,多以植物来托物言志,寓意造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源泉就是从自然意境中所悟出种种人生哲理,植物是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主要手段之一,是园林要素中极为重要的一员。从时代发展至今,作为新一代造园师的我们理应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精髓,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现代园林造景之中,创造出符合现代美学的自然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周维权.中国一占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吕文博.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空间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5]王晓红.色彩植物景观与园林应用[J].贵州科学,2005(3).
[6]寿劲秋,叶苹,赵飞鹤.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暗示手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
[7]朱钧珍.中国园林值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李嘉丽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 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园林论文; 植物论文; 美学论文; 中国古典论文; 古典论文; 藤本植物论文; 中国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 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