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的外部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场馆论文,综合性论文,体育赛事论文,设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07)01—0030—05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以下简称场馆设施)作为承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的物质载体,各国在筹备大型体育赛事过程中对于其建设均十分重视。综观各国场馆设施的建设,政府在其中基本上均发挥了主导作用,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场馆设施的建设。在我国场馆设施建设过程中,除在极少数依靠市场化融资建设的场馆设施中政府未进行投资外,其余场馆多由政府或由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政府之所以要投资建设场馆,并在场馆建成后补贴场馆的运营,其原因在于场馆设施为公共产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性。本文拟就场馆设施的外部性问题进行分析,旨为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外部性的概念及其分类
外部性概念是由马歇尔在其巨著《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与内部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后由其学生庇古予以发展形成了外部性理论。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1]。由于这种影响产生于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从外部性的概念可以看出,外部性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中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以及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之间出现差异,使具有外部性的物品的价格偏离提供该物品的成本,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多样,根据外部性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实际后果,可将其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负)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负)面的经济影响,即对这些经济主体带来了利益或造成了某种损害[2]。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可将外部性分为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2 场馆设施的外部性及其表现
2.1 场馆设施的外部性
场馆设施的外部性主要是指场馆设施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根据外部性的分类,可将场馆设施的外部性分为建设的正(负)外部性和消费的正(负)外部性。
2.2 场馆设施外部性的表现
2.2.1 场馆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
场馆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主要是指场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的积极影响。
2.2.1.1 促进城市空间扩展,完善城市空间布局
由于场馆设施的占地面积较大,无论是分散式布局还是集中式布局,都难以在城市中心找到适宜的场馆设施建设用地。因此,我国目前筹建或正在建设的场馆设施多位于城市的郊区,如南京和天津的奥体中心。场馆设施在城市郊区或农村的建设,使其所在区域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扩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使城市的发展突破了围绕城市中心发展的局限。而且,场馆设施在城市郊区或农村的建设还为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与完善提了可能与条件,使城市由单中心的发展格局向多中心转变,促进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调整,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如广州天河在20多年前还是一片农田,1987年六运会在广州举行,天河体育中心在农田上拔地而起,随着以其为主体的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天河区的发展,使其成为当今广州的商务中心[3]。九运会时分别在白云区苗圃地段和黄村新建的广州体育馆和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形成了两个城市发展的辅中心,极大地拉开了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布局,实现了广州城市东移建设发展的城市规划[4]。
根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的研究,2008年奥运会场馆设施建设对北京城市发展最大的影响在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改变。随着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北京将在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北端形成一个集体育、文化、会展、休闲于一体的全新的城市功能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并将在区内形成新的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商务中心区3大城市功能区为主的布局结构,这种城市布局将改变整个北京市原有的城市布局,使北京城市中心从原以天安门为中心的地区北移至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亚北地区将由原来的城市边缘集团转换定位为城市中心区。这种改变将对北京城市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5]。
2.2.1.2 促进城市旧区改造,带动区域经济复苏
场馆设施建设不仅具有促进城市空间扩展,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的外部性,在城市旧城区的改造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城市旧城区的改造难问题一直困扰城市的发展,没有大的外力冲击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对旧城区的改造是很难完成的,而场馆设施的建设恰符合这样的条件。部分城市认识到场馆设施建设对旧城区改造的正外部性,积极借场馆设施建设的契机,促进城市城区的改造。旧城区的居民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所在城市的影响,比较配合旧城区的改造工作,从而促进旧城区的改造。而场馆设施的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又可以为所在区域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所在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复苏。巴塞罗那在筹备奥运会时充分认识到了场馆设施建设对城市改造的积极影响,把部分场馆建设在贫民区,此举推动了贫民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体育运动的普及。悉尼奥运会的部分场馆建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霍姆布什港(曾是电影《迷雾追魂手》的拍摄地),通过场馆建设把一个工业废地变成了注重资源维护的绿色奥运举办地[6]。
2.2.1.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周边土地增值
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必然需要周边有比较完备的配套设施,因此,政府在场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否则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就难以进行。如北京市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期间,场馆设施的投入为170多亿元,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却高达2800亿元。因此,场馆设施的建设可以加快其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场馆设施周边土地的增值,提升土地的出让价格,实现政府收益的最大化,还可以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如长沙体育新城在6年前还是大片的农田、菜地和池塘,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经济落后,无任何市政设施,仅靠一条小路维系与外界的联系。但“五城会”场馆设施的建设,加快了该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这片土地成为国内众多地产开发商竞相争夺的“风水宝地”[7]。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和广州体育馆的建设引起周边地区土地的大幅度增值,房产价格上升了30%—50%[4]。
2.2.1.4 促进城市形象提升
由于场馆设施规模宏大、设计新颖、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一般都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长沙的新世纪体育中心等场馆设施。场馆设施的建成使城市有了标志性建筑,不仅可以促进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加快周边城市环境的改善,优化城市环境,还有利于强化城市的个性。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是城市的一面旗帜,从某种意义上代表这个城市,当人们从图片或电视屏幕看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就会联想到这座城市。因此,场馆设施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
2.2.2 场馆设施消费的外部性
场馆设施消费的外部性主要是指居民在场馆设施进行体育锻炼及承办大型文体活动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的积极影响。根据场馆设施的功能定位,其主要功能在于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因此,场馆设施消费的外部性更多是指承办大型文体活动中所产生的外部性。
2.2.2.1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降低国家医疗支出
场馆设施的投入使用可为附近居民提供充足的健身场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居民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有效降低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支出。据有关机构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居民医疗费用不断增长,目前在有些城市已达职工收入的30%,而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8]。其中有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但城市居民身体素质下降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2.2.2.2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体育锻炼在劳动力的培养和再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场馆设施的投入使用可满足劳动者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劳动者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出勤率、降低疾病发病率,使其以充沛的体力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延长劳动力的工作年限,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有研究表明:在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及国民福利的4大类8种负面因素中,各类疾病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负影响为1.80%—2.20%,排在各影响因素的首位,人口体质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破坏因素[8]。
2.2.2.3 促进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场馆设施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其建成投入使用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但场馆设施对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的促进作用,并不属于场馆设施消费的外部性。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作为体育市场中的核心市场,可以带动体育用品等市场的发展。而且,在场馆设施举办的大型文体活动具有庞大的聚焦作用,可为场馆设施周边地区带来大量的客源,促进交通、旅游、餐饮、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还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如在场馆设施承办大型赛事期间,参赛的运动员有时可多达万余名,再加上裁判员、工作人员、记者、观众等,可为场馆设施所在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带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客流,而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吃、住、行、游览的需要,就应有充足的饭店、宾馆、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服务业。据澳大利亚旅游机构估算,在奥运会年(2000—2001年)新南威尔士州各产业产出受奥运会影响程度前10位(由高到低)的分别是:个人服务业、建筑业、交通和通讯业、公用事业、国内贸易、金融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11]。因此,场馆设施的使用可促进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2.2.4 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场馆设施承办的大型文体活动如大型赛事、演唱会等,往往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社会影响较大,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记者连续报道。特别是大型赛事期间,其宏大的规模、独特的宣传效果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可使场馆所在城市在短时间内成为各种媒体报道的焦点,极大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而且,除对大型文体活动本身的报道外,媒体还会对场馆设施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可使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场馆设施所在城市的固有认识,提高其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如巴塞罗那通过奥运会对其产生的巨大“广告效应”,使其由世界上知名度不高的城市一跃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5]。
2.2.3 场馆设施建设与消费的负外部性
场馆设施建设与消费的负外部性主要是指场馆设施在建设及承办大型文体活动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的消极影响。
2.2.3.1 场馆设施建设的负外部性
场馆设施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灰尘和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带来短期的消极影响,而且对场馆所在区域的交通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2.2.3.2 场馆设施消费的负外部性
场馆设施在承办大型文体活动期间会短时给场馆周边地区带来数以万计的人流,对场馆周边区域的交通产生巨大压力而导致交通拥挤,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如十运会开幕式结束后,70000余人的疏散给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地铁站人满为患,公交公司调动数百辆公交车用于疏散人群,而且通讯网络的过度拥挤,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以至于移动公司不得不出动多台移动通信车以缓解通信网络的拥挤。
综上,场馆设施既有正外部性,也有负外部性,但从总体上看,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因此,场馆设施的建设与使用在给相关主体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对其他主体带来了未能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的积极影响,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改善。从场馆设施的外部性表现来看,最终的收益者是政府,政府是场馆设施建设与使用的最大受益者。
3 场馆设施外部性导致供给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是否投资建设体育场馆设施是根据其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即其投资必须要有所回报,否则,投资者是不会投资的,但也不排除部分慈善人士出于公益目的而捐资兴建场馆设施。由于场馆设施正外部性的存在,致使投资者的私人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投资者成本高于收益,导致投资者不愿涉足场馆设施的投资建设(图1)。
图1 场馆设施正外部性导致供给不足
Figurel.The Externalities of the Venue and Facilities Lead to the Poor Supply
如图1所示,假定场馆设施投资者的私人收益为MR,私人成本为MC,而场馆设施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为MSR。由于场馆设施具有正外部性, 其所带来的边际社会收益MSR大于场馆设施投资者的边际私人收益MR,其差额为边际外部收益MER。根据个人收益最大化原则,场馆设施的均衡量由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MC的交点E1点所对应的Q1点;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最优的场馆设施均衡量应是由MSR曲线与MC曲线的交点E2所对应Q2。因此,在自发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场馆设施的均衡量Q1小于社会最优的均衡量Q2,场馆设施供给不足。由于场馆设施的正外部性,投资者的私人收益远小于社会获得的综合收益,而外部收益不在私人决策的收益之内,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解决,造成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因此,场馆设施正外部性的存在可导致市场失灵,投资者不愿投资场馆设施建设,场馆设施数量严重不足。
4 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途径
4.1 理论途径
外部性的矫正就是指对产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进行调整,使之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相一致,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2]。因此, 根据外部性理论,解决场馆设施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让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制度安排将场馆设施投资及运营主体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内化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理论上认为有效的矫正途径有:政府管制、庇古税、企业合并和科斯定理等[10]。
4.1.1 政府管制
所谓政府规制是指政府部门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直接经济影响的行为[2]。政府管制一般针对的是负外部性, 而场馆设施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多为正外部性,虽然有负外部性,但其外部性多为暂时性的。因此,政府管制对于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意义不大。但在特殊情况下,政府通过许可的方式授予企业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开发权,可以实现部分外部性的内部化。
4.1.2 政府提供
由于场馆设施外部性的存在,致使私人部门不愿投资于场馆设施建设,而且政府作为场馆设施建设与使用外部性的最大受益者,由政府直接提供、建设、运营场馆设施,可以实现场馆设施外部性的内部化。在我国目前多数场馆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均由政府负责的,如武汉市政府修建的武汉体育中心及塔子湖体育中心都是由政府出资修建并由政府负责运营的。因此,由政府提供场馆设施也是矫正场馆设施外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4.1.3 庇古税
庇古税是由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用于矫正外部性的修整性税,即税收和津贴,其目的是通过税收与津贴促使私人成本与社会、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10]。如政府通过补贴场馆设施的投资者或运营商以吸引投资者投资,使场馆设施的建设数量达到社会的最优数量,为社会提供更优的服务。在实际中,多数场馆设施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修建的,少部分场馆设施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兴建。政府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补贴场馆设施的投资者,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场馆设施建设的外部性。在奥运会的7个法人招标项目中, 国家体育场是唯一一个政府允诺向该项目提供不低于总投资51%的资金支持的场地。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目的在于确保国家体育场成为标志性建筑,达到世界最高水平[11]。而且在许多场馆设施运营过程中,每年政府都要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场馆设施的运营补贴。因此,庇古税对于矫正场馆设施的外部性具有积极意义。
4.1.4 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是指通过将外部性生产者与受影响者合并从而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企业合并适应于外部性生产者与受影响者比较清晰的情况,否则企业合并无法实现。而且,企业合并只能将部分外部性内部化,并不能实现所有外部性的内部化。在场馆设施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合并来实现部分外部性的内部化。如将场馆设施建设与周边土地的开发交由一家公司实施,则可以实现场馆设施建设部分外部性的内部化。
4.1.5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在矫正外部性时,适用于外部性只牵涉几方,谈判成本比较低,而且外部性来源比较清楚的情况。但场馆设施的外部性牵涉面广、来源难以清晰界定,因此,科斯定理在矫正场馆设施的外部性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4.2 美国场馆设施建设与运营中外部性的矫正
由于美国的职业赛事非常发达,民众体育活动普及,对于各种体育场馆的需求非常高,促使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各种体育场馆的建设。对于场馆设施建设的外部性一般采用庇古税进行矫正,即对于场馆设施的建设予以补贴,对于参与场馆设施建设的公司减免税收,甚至直接由政府发行市政债券为场馆设施建设融资。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税收。美国针对场馆设施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专门开征了区位增值税税种。美国政府认为场馆设施的修建引发了附属经济发展项目的增加和财产价值的增加,为矫正这种外部性,由政府划定场馆设施周边区域作为增值税的征收对象,并将之冻结。征税的区位可以是场馆设施周边区域的一个县、教区或几个县、教区。如美国库尔斯体育场和塔吉特中心运动场在其周边区域都开展区位增值税[12]。
4.3 我国场馆设施建设外部性的矫正途径
4.3.1 香港地区场馆设施建设外部性的矫正途径
香港地区在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途径方面采取了企业合并的策略,即由政府将土地划拨给地产公司,地产公司支付一定的土地转让费给政府,由地产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场馆,建成后场馆所有权归政府,由地产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场馆设施。作为回报,地产公司在场馆周边地区建酒店、公寓和写字楼等商业设施,所有权归地产公司,从而将场馆设施建设产生的部分正外部性内部化为地产公司的收益。
4.3.2 国内大陆地区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途径
国内大陆地区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途径主要有3种:政府提供、庇古税和企业合并。政府提供和庇古税上文已有阐述,不再详述。企业合并这一途径,在国内已有多个成功的案例。如在长沙新世纪体育中心附近,由“五城会”筹委会下属公司开发的酒店式体育公寓,由武进曲棍球发展总公司开发建设的武进曲棍球基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奥运场馆等,均是由场馆设施投资方通过在场馆设施周边区域开发配套设施和商业设施,实现场馆设施建设正外部性的内部化。
从对国内外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途径的分析可以看出,庇古税和企业合并是比较理想的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途径,而且庇古税对于场馆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至关重要。庇古税对于提高私人边际收益,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场馆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场馆设施的正外部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由于政府是场馆设施建设与使用的最大受益者,从庇古税和科斯定理出发,由政府补贴场馆设施建设与运营是合理而且是必要的。因此,从外部性角度来看,由政府为场馆设施建设与使用的部分成本“买单”是合理的。
5 建议
5.1 正确认识场馆设施的外部性,促进城市发展
场馆设施的建设与使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但其外部性的发挥并非完全是自发的,而是与人们的认识和城市的发展目标有关。从前几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成功经验来看,他们都把承办奥运会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借助奥运场馆设施的建设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因此,今后各地应突破场馆设施建设的狭隘定位,使其目标多元化,并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目标相结合,充分认识、发挥场馆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促进城市的发展。
5.2 突破追求场馆设施自身实现盈利的认识误区,政府应适当予以补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地方政府将场馆设施推向市场,期望场馆设施通过自身的经营实现盈利,但现实往往与政府的期望相悖,除了极个别场馆等能够盈利外,绝大多数场馆设施亏损。由于场馆设施多为公共产品,具有较高的正外部性,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而且最终的受益者是整个城市和社会,从场馆设施外部性的矫正角度看,政府给予场馆设施适当的补贴是必须的。而且,从场馆设施运营的实践看,若无场馆设施补贴,场馆设施将无法运营。因此,政府对于场馆设施应予以适当补贴。
5.3 公私合作,促进场馆设施供给
由于场馆设施正外部性的存在,私人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导致市场失灵,民间资本不愿投资于场馆设施建设。因此,政府应与民间资本合作,给予场馆设施建设一定的补贴或通过企业合并策略,赋予投资者场馆设施周边土地的开发权,矫正场馆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提高私人的边际收益,从而吸引民间资本和投资者参与场馆设施建设,促进场馆设施的供给。而且,公私合作还有助于解决场馆设施后期的运营困难,分散政府的投资风险。
收稿日期:2006—09—29;修回日期:2006—11—20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BTY010)。
标签:外部性论文; 庇古税论文; 边际收益论文; 经济外部性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边际收入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边际效应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