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专业实施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重要课题的提出
1998年7月,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对原有专业作了大幅度调整, 专业数由原来的504种减少至249种。其中,信息学专业(原情报学专业)同其它几种相关专业共同归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一新的专业,并成为《目录》中第十一“管理学”门类中二级类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之下的四个专业之一。此外,“管理学”门类下还新设了二级类目“图书档案学类”,辖“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两个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1.1 专业门类:管理学
专业代码原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20206 经济信息管理
060202 信息学
071602 科技信息
082203 管理信息系统
090606 林业信息系统
……
……
1105 图书档案学类060201 图书馆学
110501 图书馆学 060203 档案学
110502 档案学060204 科技档案
这是专业设置中一个大幅度的合并变革,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高等学校存在的本科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的状况,这种变革是必要的,新《目录》一经颁布,理应成为专业设置管理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成为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以及设置、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授予学位,安排招生,指导毕业就业,进行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而必将对有关专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五种来源不同,性质有异的专业(原专业代码显示了这一点)合并而成,这是对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及学科整合要求的一种客观反映。但由于“信息管理”是个有着极广泛的含义并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存有诸多争议的概念,如不分析与论证清楚,极有可能造成人们对信息管理学科性质以及以之命名的新专业理解上的差异与混乱,从而影响新专业的规范及教育实施。因此,充分探讨并明确规范新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2 信息管理的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1 信息管理的含义
人们对信息及其价值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开始是“发现”信息,认识信息的重要作用,给信息以突出的地位。由此80年代兴起了“信息热”。但随着人们发现无序的和离散的信息并不能构成财富和资源,而信息管理恰是使信息真正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于是90年代兴起信息管理热,对信息管理的探讨与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邱均平教授在1998年首期《图书馆情报知识》发表的文章对国内外各种观点作了很好的综合与分析[1],根据邱先生的总结, 对信息管理概念国内外学者均有多种不同解释。
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1)信息管理是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 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这主要是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定义的,强调的是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和服务等信息工作。
(2)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指信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信息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过程,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基本要素,以期达到总体目标的社会活动。
(3)从信息管理对象的范围出发, 信息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理解。狭义的理解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是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引向预定的目标;广义的理解则认为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的过程。
国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信息管理的概念,而且与国内这一概念相比,对其研究对象、涵义、内容和范围等方面的理解要广泛得多, 丰富得多。美国东北大学商业管理学院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M ·Trauth博士,通过15年的文献分析,认为信息管理分为三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这三个领域通常都被称为信息管理。[2] 符福峘主编的《信息管理学》中提出“信息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在国外既有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报道、传递和咨询等服务业与产业,也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开发,以及通讯技术和新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等四个部分。”[3]
阎学杉先生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概括了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认为它至少表现出下列5种不同含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应该说这一概括是出色和富有启发意义的。[4]
邱均平教授还进一步分析了信息管理概念多义性及对其认识产生差异的三方面原因。[5]
(1 )构成“信息管理”的两个元概念“信息”及“管理”本身就是多元、多义、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概念,且日益被多种领域普遍使用,两者不同意义之间的组配必然构成具有多种不同内涵和外延的“信息管理”概念。
(2)信息管理概念的来源不同。 现有“信息管理”概念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即图书馆情报领域、计算机与通讯领域、经济与管理领域。邱先生援引阎学杉同志的话说,“在中国,既有由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而来的信息管理系,也存在着经济学界的信息管理系和计算机界的信息管理系,而彼此的研究几乎是风牛马不相及。”由此,来自这几个领域的“信息管理”概念,无论是其表述还是其内涵和外延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3 )人们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导致对“信息管理”概念的不同理解。目前,大多数人将“信息管理”理解为“信息的管理”,就是对“信息”这个对象实施“管理”;但也有少数人将其理解为“信息与管理”,主要研究两者的关系(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对信息的需求,以及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对信息进行管理等)。由于信息是管理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又渗透在一切活动之中,因而信息管理必然是一种最基础的管理,在其它任何专门的管理领域也都存在着有关信息的管理问题。这对于作为独立的专门管理领域来探讨的“信息管理”概念的规范会带来影响,使得其外延变得十分复杂和广泛。
关于“信息管理”概念的复杂性与广泛性,邬锦雯同志认为“信息管理”目前“具有理论上的模糊性和应用实践中的多元性。”可谓一语中的。如此精彩的概念来自她对信息管理的深刻理解,她认为首先信息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并将其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其次,信息管理是一种三维手段的管理,她援引了卢太宏先生的观点,即信息管理的支撑点综合起来可分为技术、经济、法律(人文)三个方面。其中技术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技术的变革是信息管理的层次发生变革的条件,技术是信息管理中起领先作用的手段。经济因素是信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其变化对整个信息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法律(人文)手段也是实现信息管理的有力手段之一。以上三大主要手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结合和渗透,又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如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政策等相关学科;再次,理论从实践而来,信息管理具有应用的多元性使其理论构架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同样,依据卢太宏教授的归纳有传统流派、网络流派、微观流派、系统流派、政策流派、资源流派等。[6]
此外,江莉同志在一篇综述中还归纳了在信息管理发展阶段、信息管理的内容、类型及原则等方面诸多不同观点。[7]
2.2 信息管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如上所述,“信息管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与许多概念或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的联系。如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管理、信息管理学、图书情报档案等。尽管全面分析“信息管理”与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是困难的,但这方面的探讨却有利于对信息管理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规范,避免在学术或实际工作中造成混乱。对新专业的健康发展更有现实意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非常活跃,借鉴邱均平、邬锦雯、阎学杉、卢太宏等同志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归纳如下:
(1)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和范围内是彼此重叠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说来,信息资源管理只是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将“信息资源”及“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定义得十分广泛,那么,这两者的差别就更难区分了。如信息管理学是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界最为流行的学科名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采用“信息资源管理”,其中不乏著名的专家学者。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的关系基本上是两种观念,一是认为两者是包含关系,即信息管理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信息资源管理只是信息管理的一部分,或者是信息管理的一个发展阶段。其理由有三:①作为管理对象的“信息资源”只是“信息”的一部分。无论是从字面上、逻辑上还是内涵来看,“信息资源”概念都不能等同于“信息”概念,一般认为,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的集合,而信息并不都是有用或有益的,信息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②在一些信息管理的著作中,“信息资源管理”被列为一章专门讨论。说明它只是信息管理的一部分。③不少人将“信息资源管理”看作是信息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一般由信息、信息接收器、 信息处理机和信息管理者等要素组成,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主管理信息的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在企业、组织或更大范围内实施手工、机械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存贮、处理和传播信息,以便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为领导或管理部门决策或生产经营者管理服务。显然,这与“信息管理”的概念和内容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它们涉及的信息范围,服务功能以及社会意义等都不相同。管理信息系统搜集和管理的是特定的信息,其范围较窄,功能和目标比较明确、具体,主要是为特定的领域和机构的决策和管理服务;而信息管理则要对各类信息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全方位管理,而对全社会开展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只是信息管理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
一般说来,信息系统是针对特定用户群的信息需求而设计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系统,它能够进行信息的采集、组织、存贮、检索、分析综合与传递。随着现代系统思想、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沿着从传统信息系统(纯手工系统)到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专家系统(ES)、智能信息系统(IIS)等的路径迅速发展。 “信息系统管理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广义的信息系统管理几乎包容了与信息系统有关的一切管理活动,包括信息系统的环境管理、资源管理、开发管理、运行管理、发展管理、技术管理等内容。但它着重于信息系统内的管理,其系统目标、服务对象、信息来源、活动范围等都具有明显的特定性和局限性;而信息管理的范围更为广泛,具有很强的普遍性的社会化意义。因此,信息系统管理仅是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信息管理的主体”[8]。如前述邬锦雯将信息管理划分为微观、 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她还说明中观信息管理的对象是“各种信息系统、信息机构、内部信息系统。”[9] 霍国庆博士在一篇文章中也指出:“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信息管理本身又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微观管理(或称环节管理)、中观管理(或称为系统管理)、宏观管理(或称产业管理)。”[10]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4)信息管理与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结构。信息产业管理研究如何运用信息经济发展规律与结构变化规律来组织与协调信息产业活动,促使信息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从规律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属于宏观信息管理层次,从手段上说属于经济手段,它也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因此,它是信息管理领域一个必不可少的相关领域及有关构成部分。
(5)信息管理与信息高速公路
自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11 计划)”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信息产业的新浪潮,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相继推出和修改信息计划。1995年3月, 美国也提出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等。此外,新加坡、韩国、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在制定和实施自己的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简单说,指的是高速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网络,它利用光纤和卫星,在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图书馆、大学、企业、商场、医院、家庭等之间通过传真、电视、电脑等多媒体终端高速传递信息。从实质上说它是一种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在信息管理的三个层次中属于宏观管理范畴,但又与微观和中观管理密不可分,对信息的管理要涉及的网络的运用,信息系统也处于网络环境中,也会涉及到信息网络的问题,微观和中观层的网络问题是个性问题,而信息高速公路问题属于共性问题。
(6)信息管理与图书、情报、档案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有的学科体系结构、原理和方法。但实质上都可看作是信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文献管理为代表和主要特征的信息管理,如图书馆学主要侧重于信息的微观管理,如藏书、分类、编目、图书保护、读者心理学等,也包括一定的中观管理(如图书馆管理、建设、经济学等),以及一定的宏观管理(如图书馆事业、比较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图书馆未来学等),情报学与档案学与此类似。总之,从管理科学的观点看,图书档案主要集中于微观信息管理领域,且从信息载体看,也是集中于某些信息类型,主要是文字信息和文献信息,可以说它们是微观管理的支柱理论。
(7)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学
信息管理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体系;信息管理学则主要是从理论上、学科上或知识体系上总结和研究信息管理问题而形成的科学。从新专业的设置及以上讨论看,它应是信息科学的应用性子科学群,范围广及文献、技术、经济等领域。
2.3 几点相关的结论
(1)“信息管理”是个极为复杂、广泛、多元、 尚在争论中的模糊性概念,人们对它的认识存有巨大差异,这也必将导致人们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不同认识并形成迥异的办学思想,给统一规范的专业教育带来巨大的困难,成为与专业合并初衷相悖的局面。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办好这个专业成为严峻的现实课题。
(2)“信息管理”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看, 它大致可包罗其他概念,其统帅地位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新专业由5 种旧专业合并而成也体现了这一点。同时,这也产生了两个副产品结论:其一,新专业名称在“信息管理”之后又加上了“信息系统”,使二者组合为并列词组,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其二,同理,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专业划出各自成为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并列的专业也就不大合理。
3 信息管理专业面临的抉择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管理是个有着极为广泛复杂含义的概念,它涉及到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它跨越技术、经济、法律(人文)三个层面,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构成。新专业“目录”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5 种旧专业合并而成是这种情况的客观反映。但是,作为一门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它涉及如此多方面的庞杂内容,必然给其具体的教育实施如专业目标的制定、课程设置等带来巨大的困难。这种状况仅仅是在专业合并前的图书情报领域就已严重存在。“当前,从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我国信息管理专业面临一个严峻问题是学生对信息管理的专业性质、理论体系感到玄妙莫测,同时教师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不知道教学体系如何组织,重点培养学生的何种素质或能力等。这是信息管理专业最大的问题,也是必须明确和重视的问题”。 [11]5种专业合并后情况更是如此。对于新专业的具体实施,笔者设想大致有可能出现两种路线。
其一:历史的延续
各院系根据原有特点,延续历史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方向与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便是依据原有情况,按既定方向各自定义出自己的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再考虑师资力量等教学条件开设若干其他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学习。为弥补本院系条件的限制难于开设某些课程的局限,甚至允许学生跨系选修课程,以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实行这种方案的前提是国家给各院系专业在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予以充分的自由度。但如果是形成这种局面,则新专业合并仅仅是名称上的统一,在本质上没有改变,至多开设课程的涉及面稍微扩大了些。这是一种最劣力但没有达到改革目标的方式。
其二:坚决合并。在这个路线下又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国家根据新的专业设置,合并“信息管理”所辖的广泛内容,建立起一整套崭新的课程体系,并在全国统一执行。从前述信息管理涉及的广泛内容可以推断,如果新体系仅仅是对信息管理有关内容可以推断,如果新体系仅仅是对信息管理有关内容的简单合并,而又不想跑马观花、浅尝辄止,这个课程体系必然庞大无比,它实施的将是一种通才式的教育。然而,且不考虑各院系是否有能力和条件开设这么多课程,要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掌握如此庞大的知识内容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做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践上的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是结合社会最紧迫的人才需求,对信息管理领域所涉及的内容作认真的分析,并从中划分出一部分内容形成一套教学体系,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但这样做必然会有许多内容被舍弃,而这些内容仍然是有其价值并为社会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考虑,保留并单独列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有的学科体系结构、原理和方法的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倒不失为一个颇具预见性的谨慎明智之举。
最后一种情况将是我们最好的选择,那就是整合、提炼与升华。即对信息管理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炼其最为本质与共性的东西,并升华为信息管理的灵魂——一个核心理念,然后围绕这个灵魂结合考察社会实际需求,构建出一套精当适量的教育实施方案,以此来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视野开阔、富有创造性、动手能力强、适应面宽的信息管理人才。上述整合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将过去因专业划分过细而把作为一个整体的信息管理活动过程彼此紧密相关而被人为的割裂开来的各部分重新融合起来。美国科学家夏佩尔认为,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们会把某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的事物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学科群,构成一个统一的课题或领域,作为学科在这个发展阶段的研究对象。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科学的学体化运动。信息管理学科正处于这个运动的初始阶段。这一运动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信息管理各学科的共性,挖掘掌握其普遍的规律,求得理论发展的质变与统一,使信息管理学各方面更好地协同发展。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尽管人们可从对信息管理及其相关概念的不断深入探讨中触摸到一丝头绪,但要达到这一步并在人才教育实践中实现还有相当困难。其重要性与艰巨性无疑使它成为极富魅力的挑战性课题。而1999年新专业颁布后的正式实施,将为我们提供实际的研究素材。
标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管理学院论文; 信息系统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