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的认识误区
霍梓君
(湖北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理论家,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理论是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该理论传入中国后,被誉为“一丛绽放在异国土壤上的鲜花”。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本文从苏氏教育理论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分析并反思苏式及其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对我们认识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着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 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发展 和谐发展
一、历史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从业者,享有国内外盛誉。在其勤恳的一生中,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代表作品《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在世界各国广泛发行传播。他管理的帕夫雷什中学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他被称为“教育思想大师”,其“生活教育”等思想深入人心。
岁月的金沙一粒一粒地流逝,回顾历史,苏霍姆林斯基于1935年开启教师的人生征程,先后经历了苏联教育发展变革的所有重要阶段。他倾尽一生热爱教育、相信教育并且积极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活动集中在20世纪中叶,即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苏联普通又尖锐的升学与就业矛盾的社会现实时,苏霍姆林斯基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这天晚上,麦小秋走在大街上,她闭着眼,心里在一直念叨着,我就要回去,回到瓦塘了。她的头发披散着,寒冷的风向她的身体裹过来,满城都在飘着不争气的落叶。最后她还是从丽水桥开始了,她从丽水桥开始沿着河边一直走,落叶不断地打在水面上,她木然地一直向前走,向前走,丽水河通到哪里她就走到哪里。在天近拂晓的时候她站在又一座桥头看见了无边的旷野,城市的灯光在身后已经遥远,那座高层的灯光已经小得像头顶的小星星了。她回过头向D城的方向望着,望着,尔后她趟进了空旷渺远的田野,她俯下身,手抚着那些软软的凉凉的麦苗,麦苗上沾着夜露的潮气,她把头低下去,像一条叫野的狗,呜哇呜哇地恸哭起来。
也许正是因为种种无法解释的蹊跷事件,这棵樟树才活到了现在。在东浒村民的眼里,它是有灵性的,可以庇佑子孙平安顺遂。一条蛇、一只狐狸、一棵树,生灵们如果活得足够长久,在我们的文化里,往往会显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获得人们的敬畏。而东浒人把樟树尊为“相公”,却有些出人意表,或许神灵也是亦庄亦谐的,它身上沾染了人间的烟火气,并不总是高高在上。
二、教育理论主要内容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育理念。他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的第81条中这样论述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将高尚的道德思想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能将社会需求和所做的劳动和谐统一的人。”
与卢梭基于自己构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理论基础不同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但是在现实教育认识和研究中,往往单方面强调教育哲学基本原理,或单方面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忽视二者的联系与统一。在教育现实中,虽然不会苛求卢梭教育思想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不会苛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同卢梭一样上升到理论的至高境界,但是正如要不断挖掘卢梭实践教育思想,珍视并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同样重要。
股骨干骨折多数由强大的暴力所致,如车祸撞击、重物压砸、高处跌落等,骨折多发生于股骨中下1/3交界处。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常并发膝关节功能障碍[2],因此尽早进行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是避免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根本措施。目前CPM已经作为其常规康复技术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以达到缓解疼痛、消除关节粘连,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11]。徐权妹等[12]研究表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CPM治疗,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一)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认为“健康和充沛的精力是焕发乐观精神的重要源泉”。在长达35年的教育生涯中,苏式曾走访了几千名学生,认真记录了上万字笔记,研究发现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健康状况紧密相关。对此他开展丰富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
(二)智育
苏霍姆斯基曾说:“经验就像怒放的玫瑰。要把玫瑰花丛从另一个花园移植到我们自己的花园里,我们必须首先检查和改善我们自己土地的土壤质量。如果你想把土壤移动在一起,不要伤害你的根。”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丛在异国开花的玫瑰在移植过程中不仅失了土壤,更伤了根茎。苏霍姆林斯基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自改革开放传入我国后,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领域中,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其教育思想一直都是舞台上的宠儿,受到许多教师的热捧。但是,在对苏霍姆林斯基及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应当对认识误区及时反思、及时改进,认真考察并改善我国教育的土壤,以保护这丛异国玫瑰的根茎。
(三)体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一个形象中,道德是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源泉。”可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应该放在首位,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不可能脱离道德教育而独立存在。“全部教育的总任务在于造就完美的新人,这是由于社会需求的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首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四)美育
劳动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劳动教育在个人的成长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劳动教育,个体才会“热爱劳动、坚毅顽强、聪明勤劳、心灵手巧”。
(五)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纯洁和丰富的精神和身体强壮的声音来源。”强调通过童话、故事、英雄事迹、绘画、旋律等,直扣儿童的心灵深处,通过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目前,大多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尚未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课程。传统的医生培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虽有严谨、完整、系统的有点,但缺乏专业间的有机结合,并且对全科医学培养导向定位不清。重点培养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能力,社区诊所的培训学习,与患者保持持续的健康照护关系等培训方案有利于强化全科医生的全科意识。全科医学科的设立,有利于摆脱转岗转科式的培训模式,制定专为全科医生培养所拟定的课程方案[9]。
三、认识误区的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智力的法律持有者,是他们头脑的培养者。”强调智育要着重培养儿童的智力,智育的教育主体应该是教师。“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内容给学生,而且要思考怎么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而不是学什么,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一)忽视联系哲学基础
“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不管是忽略了其中的哪一方面,都会破坏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可以用“五育”概括。“五育”并举、全面和谐发展,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从深度和广度多方面共同发展。
造成医院费用持续增长却难以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有限的医保费用和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出,越来越多的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医保报销政策刺激医疗消费需求,而参保人员缺乏自主控费的意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有限的基金无法承受无限的医疗需求增长。因此,大部分医院目前采用的医保控费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医改需求,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困境。
(二)割裂五育内在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强调“五育”并举,同时和谐发展的教育讲求“五育”内在关系的和谐统一,即德、智、体、美、劳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进个体特性的健康发展。即使抛开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单从“五育”本身出发,也不能割裂其内在关系。例如,德育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的核心。德育蕴含着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其他四育的思想,德育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对个体进行智慧的启发,美感的教化及体育和劳动教育提供的增强体魄、锻炼能力的保障。因此,现实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应该用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看待“五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发挥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作用。
(三)固化理论实现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自改革开放,正值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批判传入我国。在此社会历史大背景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恰恰丢失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中“以人为本”的宝贵内涵,俨然成为一种工业化、填鸭式的教育。教育目的偏失,人的独立性、目的性、个性被忽视,工具性却被无限放大。青少年在此模式化的途径下“茁壮”成长,“以分数论英雄”。应试教育使学生不堪重负,一些家长和学校却对模式化了的途径深信不疑、迷恋其中。
(四)偏重国情问题研究
吴康宁在其《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价值标准》中,从“异己”、“私己”、“炮制”、“联通”角度对“真”、“假”问题的价值标准进行区分,认为:“一个真正的‘好’研究问题应该是‘真’。任何真正的‘好’教育研究,必须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实践来提高‘真实’的一部分的过程中,也是研究人员‘真实’生活运动的一部分。”我国对于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大多数都是偏重国情的“真问题”,教育研究存在热点从众、阿谀取魅心理。因此,“真”问题必须基于教育理性原则,坚持教育独立性与个性,具有坚定的科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作风。结合国情的教育研究应该从教育理论反思和现实实践落实两方面进行审核和考察。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研讨,首先应当思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内涵,从概念本身的状态、事实描述从发进一步思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不可取等问题,然后再结合更多“真”问题的标准进行问题的判断和深入研究。
综上,重视对苏霍姆林斯基及其教育思想认识误区的反思,并非否定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相反,只有正确认识、不断反思才能发挥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实践真正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相比其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犹如一丛绽放在异国土壤上的鲜花。”可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实践力和影响力。在较为短暂的一生中,苏霍姆林斯基著述种类繁多,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后世对其思想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教育永远在路上,它可能有起点,但永远没有终点。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虽然已取得较大成就,但是依然需要开辟新的视角,运用新的范式,同时进行反思、深化和研讨。新的问题、新的方向及反思性的研究必然会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的新窗口,为我国现实的教育迎来新鲜又明媚的阳光。
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2] [苏]阿·泽韦林,著.苏联杰出的教育家[A].王义高,蔡汀,祖晶,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5.
[3] 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04):1-4.
[4] 叶红英.重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J].现代教育科学,2012(09):8-10.
[5] 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价值标准[J].教育研究,2002(11):8-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案例教学的师范类本科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08)阶段性成果。
标签:苏霍姆林斯基论文; 全面发展论文; 和谐发展论文;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