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矿产生产规模的扩大,运输设备连续运行时间拉长、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一旦运输设备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矿产的正常生产,严重的还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总结矿产提升运输安全事故,加强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文章对矿山提升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开采;提升运输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1矿山提升运输设备简介及事故分类
1.1提升运输设备结构
提升运输设备的分类主要存在两个,分别为多绳摩擦式、单绳缠绕式两种,设备的组成部分则主要为装卸载装置、井架、天轮、提升机械、提升用钢丝绳、提升用容器等。因其在结构上较为复杂,且整体设备占地较大,进行启停操作较为频繁,设备安全状态会发生变化,同时设备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基于生产特性及设备自身原因,便使得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隐患较大。
1.2常见事故
长期进行矿山生产的过程中,发生频繁的提升运输设备事故主要有:提升运输人员、材料掉落;过卷;卡罐;运行卡顿;停罐位置偏差;中段、井底及井口车场存在防坠措施不够完善,或无防坠措施;中段井口信号于提升设备的启动没有闭锁,进而造成中段进口的阻车器、安全门等发生问题。此类事故导致矿山生产设备、人员、设施等发生损坏。
2提升运输设备事故原因及改善措施
在进行矿山的提升运输过程中,设备所担任的职能也要求其承担大量的运输任务。因此在矿山使用提升设备的过程中呈现以下现象:提升速度较快、电动机的功率较为大、升降极为频繁、设备操作主要为手动、安全措施不完善、电力供应不稳定、安全管理问题等。此类现象造成事故发生频繁,对于矿山的生产造成影响,且发生一定的人员伤亡事故。根据相关事故研究,原因主要在:设备安全隐患、不安全行为、管理疏忽。
2.1设备安全隐患
设备安全隐患主要有:提升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符合相关要求,根据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在矿山中的提升钢丝绳的应用中,使用中的钢丝绳,专用于人员提升时,安全系数不小于7,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升降人员时安全系数不小于7,升降物料时不小于6;专作升降物料和悬挂吊盘用的,不小于5。提升容器和钢丝绳的连接不符合相关安全要求也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2.2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成因在于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不能与相关责任匹配,对于相关强调制度、提升运输设备操作规范等不能有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乘罐制度遵守问题,侯罐过程中距井口5m范围内;罐笼门擅自开启;井口及各中段司罐人,责任心不强;对于井口摇台及安全门不能及时刹住与关闭,从而使得井口处未能清理的杂物坠入井筒;提升设备操作人员与井口和各中段信号人员在进行提升信号的收发时,不能进行有效的确认;比如在信号不清晰的情况下,便开机操作设备。
2.3管理疏忽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机械保护装置多及电气保障措施多的情况下,认为问题发生概率小到能够忽略,由此产生管理疏忽问题。(1)安全管理规范不严: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是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基础条件,相关管理人员却不能对此类问题进行强化管理,进而促成此类问题频繁发生而最终造成安全事故。(2)设备管理不善:在提升运输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定期保养及定期检查等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3)提升运输设备整体检查、检测不到位:在对提升运输设备整体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只对机房主机和电控类设备进行例行性检查,而检查难度大、较繁琐的井筒内部装备与相关附属设施却不能得到有效检查。另外,由于设备常期高负荷的运行,致使设备安全状态不稳定,又由于设备管理人员对检测检验工作的不重视,使得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导致设备在带病的情况下继续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矿山提升运输设备安全管理技术
3.1矿井提升安全运行评估
近年来随着安全系统工程在矿产的推广应用,矿产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有关学者和矿产生产企业对矿产安全评估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如研究提出了“矿产事故三步安全评估法”,用指数法进行矿产安全生产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事故树(FTA)分析技术
事故树分析简称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方法,是失效事件在一定条件下的逻辑推理方法。在系统分析中,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事故树),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或发生概率,以计算系统失效概率,采取相应的预防纠正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它起源于故障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用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既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
3.3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出现,当时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以执行逻辑判断、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其基本设计思想是把计算机功能完善、灵活、通用等优点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控制器的硬件是标准的、通用的。根据实际应用对象,将控制内容编成软件写入控制器的用户程序存储器内。它不仅具有逻辑判断功能,还同时具有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
3.4容错技术的发展现状
“容错”原是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中的一个概念,容错是容忍状况综合评估的方法、用评分法对全矿产危险性进行预评估以及对采矿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局部地区的危险性进行预评估的评估的方法、采用灰色系统方法进行安全综合评估或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安全综合评估等。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矿产安全管理工作故障的简称。所谓容错控制系统,就是具有冗余能力的控制系统,即在某些部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仍能按原定性能指标或性能指标略有降低(但可接受),而安全地完成控制任务,容错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有硬件冗余和解析冗余两大类。
4矿井提升运输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策略
4.1策略及制度落实
本篇文章提出的矿山提升运输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策略,是闭环管理模式。闭环管理是在整体提升运输设备中,将管理过程及管理方式等组成连续且封闭管理系统,能够使得管理活动能够在有效性上得到保障,也是安全生产活动原则之一。在进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有效解决问题以及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能够较为有效的进行控制的方法便在于对制度进行落实;其次对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加强,尤其在司罐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中,需要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对设备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进行强化工作也刻不容缓,要求该团队能够对提升运输设备在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检查、定期检测等各方面均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进而能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4.2安全记录及检查管理
在进行矿山的提升运输设备的记录管理中,需要对设备的运转、运输设备钢丝绳更换及检查、设备检修、设备日常点检、设备的整体安全检查、检测、提升机械检查及整改等记录进行管理工作。其次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检查表开展检查工作,对检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吸取经验,并形成整改意见,再将整改的意见下放到工区各个相关单位。最后便是反馈检查,反馈检查将整改意见按照规定程序反馈到各个工区、设备的操作人员、钳工、电工等维保人员,材料供应等部门。最后,便是进行整改工作的实施,一般整改需要根据相关实际要求进行整改工作,对完成后的整改效果进行反馈。其后由相关班组、部门负责人进行效果确认,最后由各个坑口将整改结果进行反馈,矿山根据整改结果,对整改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进行月度、年度安全考核。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矿山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相关企业要不断强化对设备存在问题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与措施,以保证提升运输设备的稳定运行,从而有效减少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矿山开采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凤有,谭国俊.矿井直流提升机计算机控制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周东华,叶银忠.现代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安宁,王国峰.某矿主井过卷重大事故原因分析[J].矿山机械,2005,33(12):128-129.
论文作者:刘吉顺,王敬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设备论文; 运输设备论文; 矿山论文; 事故论文; 井口论文; 发生论文; 矿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