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公司有多少生存空间?_宁波统计年鉴论文

传统百货业还有多大生存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货业论文,多大论文,传统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零售业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以传统百货业态为主发展到多业态激烈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这其中除了与国内外零售业的迅猛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外,还与不同业态各自的特点分不开。对于百货业来说,零售业整体发展的潮流不可遏制,但是,加快内部的调整和变革,是百货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我国百货业的兴衰变化及原因分析

从1992年开始全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了零售业,并引发一场大商场热,百货业进入“黄金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宁波也不例外,1992-1996百货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高于社会零售额增长幅度6个以上百分点,行业平均利润增幅高于30%,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由1992年的6家扩大到1996年的近40家(《宁波统计年鉴》,1993年-1997年)。百货业当之无愧地居于宁波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从1997年开始,由于内外资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超市、便利店的迅猛发展,传统百货业的主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百货业跌入低谷,一些企业出现亏损,在零售市场中的份额也大幅下降。 1997年宁波亏损的大型百货店约占60%,当年统计的全市86家大商场利润同比下降0.8%(《宁波统计年鉴》,1998年)。

那么,为什么昔日鼎盛一时的百货业会如此不堪一击呢?首先从内因方面来分析,和新型业态相比,我国传统百货业具有下列一些劣势:

(一)成本高,价格高。百货店一般位于黄金地段,建筑成本较高;装潢档次高,费用大;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比较分散,通常是每个柜台一个服务员。相比之下,超市的成本就低得多:大批量的进购特别是连锁的运用使得其进价远远低于传统百货的进价;简单的陈设和低费用的设备,和繁华的百货店相比,其成本就可想而知;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比较集中。这些足以使超市向消费者提供更低廉的商品。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和生活日常用品,而对于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人们当然更青睐于价格更实惠的超市。

(二)没有特色化商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先前快速发展起来的百货店几乎是千店一面,商品大而全,其市场定位是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一些中、高收入消费者——其往日的顾客,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除了追求高层次消费外,还开始追求能体现品味和档次的个性化消费。想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的传统百货店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部分要求。于是这一部分消费者又开始转向一些特色化经营的专卖店,使百货店又失去了一部分市场。

(三)管理体制落后,效率低。百货业的传统管理体制和连锁、超市等一些业态应用网络管理不能相提并论。先进的管理体制能及时捕捉信息,把握市场动态,转变经营战略,取得竞争优势。

以上是我国传统百货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内部原因,从外部原因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使顾客群的分流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外大量的新型业态,如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的出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市场的竞争。由于传统百货业一方面价格相对要高,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传统百货业失去大量顾客,丧失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其市场份额逐步被新型业态占领。

二、我国百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百货店作为零售业的一个业态,是有其自身优势的。其一,优雅的购物环境,高品位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充满着时尚的气息,体现的是高层次的消费,是零售业中的“贵族”。它能满足一些中、高收入消费群的高消费需求。高收入者虽然是少数,但如果能最大限度挖掘这部分人的消费潜力,对百货业来说已足够。其二,百货店作为“都市橱窗”,其体现城市品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功能,也是其他业态无法替代的,尽管大型超市、连锁店、专卖店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它们只能繁荣都市,并不能繁华都市。百货店的老总们和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这一点,为了不在这场竞争浪潮中淹没,商场领导和业内人士紧锣密鼓,总结经验,大胆尝试,纷纷研究救百货之良方。出现了一批敢第一次吃螃蟹的中国百货业的领军人物,在国际百货业发展的经验上,开始对原有百货业进行战略调整,尝试连锁,重新定位,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百货业近几年开始有所回暖。宁波百货业也于 2002年开始回升,据统计,2002年百货业销售总额达31.5亿元,占零售业总销售额的31.7%,全年平均增长13.6%,创营业总利润3355万元,结束了前几年营业利润为负的局面;当年宁波前10强零售企业中,有3个属于百货业。(《宁波统计年鉴》,2003年)。这种种迹象表明,百货业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那么百货业是不是真的找到了第二春呢?

百货店到底处于竞争的什么阶段?它的发展势头如何?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我们可以借用吉斯特先生提出的零售企业的辩证发展过程的理论来分析。这一理论是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基础的。根据黑格尔的理论,“任何观念,就其本性而言,均会招致对其本身的否定;起初提出的观念,称之为‘正’,而对它的否定,称之为反,其结果称之为‘合’——此结果转过来又作为‘正’,这又是新的辩证过程的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考察一下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过程。90年代中期,我国的零售业主要是以传统百货店为主的,传统百货店一般商品齐全,价格较高,质量可靠,很受一些中、高档消费者的信赖。这时的传统百货店就是这里所说的“正”。而所谓的“反”,则是后来出现的一些连锁超市等新兴业态和外资零售企业。由于这些新出现的企业,带来了崭新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比如以连锁经营的方式降低成本,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以特色化经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用网络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于是,来自于“反”方面的剧烈竞争,消灭了许多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陈旧的传统百货店。而这里所谓的“合”,就是竞争的结果,而现在,这个“合”还尚未出现,正处于“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型业态将会变得不再是新型,而传统百货业将逐步学习和采用新型业态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策略,并加以改革创新,因此,传统业态也会变得不再传统。百货业特有的功能和改革创新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经济的繁荣,消费者追求高品位、追求高层次消费和休闲式购物的消费需求为百货业开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通过参考发达国家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预料今后我国百货业的“合”将以什么形式出现。经过多次流通革命,西方零售业基本上形成了由百货公司和超市这两种业态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零售经营体系,传统百货和超市平分秋色。且百货业呈现出两种特征,一方面,少数百货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而这些大型零售企业并不等于单个的大型百货商场,实际上几乎全部是连锁公司。即使是单个的大型商场,也不是传统的综合百货商场,而是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店等多种业态形式。另一方面,为了有利于竞争,小型百货企业走向专业化,进行差别化、个性化的经营。从中也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百货业当年应对百货业衰退所采取的成功之举。虽然并不能由此推出我国百货业的未来能和超市处于同等的地位,但是,百货业作为同一业态,在不同国家中,其功能是相同的,其地位也不会相差太多。

纵观发达国家百货业的发展历程和我国一些百货业改革成功的例子,加上百货业特有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百货业实际上也具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现阶段其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市场份额,不是百货业本身的原因,而是由于经营者、经营方式和经营环境等外在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进行分析:

大圆代表我国整个零售业所经营的商品范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日用品和食品等日常消费品,第二类是化妆品、服装和鞋帽等消费品,第三类是家电和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在整个零售业中,日用品和食品占最大份额,其次就是服装、鞋帽,而家电和家具耐用消费品市场份额相对处于最小。由于百货业采用多业态经营方式,它将获得一部分日用品、食品市场和家用电器、家具市场份额。而化妆品、服装、鞋帽等市场有高、中、低档次之分,中高档次类主要由百货业来经营,由中高收入的消费者来消费。最具有购买力的也集中在中高收入消费者这一块,且随着全面小康生活的推进,这一部分消费群将逐步壮大。而且据调查,在中高收入家庭的日常开支中,有三分之一用于购买化妆品、服装、鞋帽等。由于中高收入的消费者,他们不仅追求高品位、高档次的且能反映他们身份的商品,而且追求舒适的购物环境、全方位的服务和惬意的精神这一些只有百货商场才能给予满足。因此,在化妆品、服装、鞋帽市场中,百货业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上图中,两个圆弧的交集也即阴影部分即为百货业的生存空间,可以看出,在整个零售业中,百货业具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图中阴影部分为百货业的生存空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百货业是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零售业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而当今的中国正在向全面小康生活迈进,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零售业的前景相当乐观。零售业的未来之“合”应该是传统百货和新业态相互并存,共同发展,互相渗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既有习惯型和变化型,又有复杂型与和谐型。习惯型和变化型购买行为讲求廉价和一次购齐,这为大卖场和大型超市构筑了市场基础;而复杂型与和谐型购买行为注重商品的特色、品位、购买过程中的精神满足和心理享受,这就是百货商场存在的根基。但是,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变传统百货为现代百货,那么,纵然有多大的优势,也不能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我国百货业获得应有空间的对策

1.导入连锁经营方式。连锁经营具有其他经营方式所缺乏的优势,即规模效应、低费用低价格、配货仓储一条龙、高销售能力和高度组织化等。连锁能够成功的大多能得到很好的效益。然而,迄今为止,中国的大型百货店在寻求采用分店发展模式的时候,成功率不高。百货商店是否能导入连锁经营的方式,这是零售业一直在关注的问题。百货商店要能开出连锁店,必须要有三个支持系统,即总部的统一经营系统(主要是商品配送系统)、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训练系统。中国的百货商店要开连锁店,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否则就难以成功。因此百货商店是否进行连锁扩展,必须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切不可偏信经验,只有在先具备支持系统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2.用集中营销战略代替无差异战略,并扩展服务范围。要改变百货店卖“百货”、服务“百姓”的市场战略,对原有的顾客群必须进行重新筛选,缩小目标市场,向差异化、个性化经营转变。要充分利用好百货业的优势,在经营结构、购物环境、服务等方面做适应性调整,可以在大百货商厦内设酒吧、快餐店、健身房,甚至画廊、计算机培训、文学赏析讲座等。用其优雅的购物环境,富有特色的商品,全方位的服务,综合性的娱乐设施,来营造融购物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和谐氛围。要让消费者形成很明显的消费倾向:要服务、要体面、要享受就到大商场去;要便宜、要节约时间就自己出力去超市和大卖场。拉开百货店和超市、大卖场的消费层次。

3.实施多业态经营。利用百货企业已经拥有的实力,发展其他业务,搞多元化经营。在百货店中引入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仓储式超市等业态,向以百货店为主的大型综合超市发展,以适应现代消费购物的需要。零售商业进入完全陌生的业务领域,容易失误,成功的多元化做法,一般主要是扬己之长,向不同的零售业态进军。

4.创建自有品牌。百货商店直接面对消费者,与消费者保持密切的接触,因而在自有品牌的开发和设计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百货商店根据市场动态对商品的质量、规格、类型、原料、包装、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然后委托生产企业按照具体生产要求制造,在销售时使用自有品牌,加强对制造商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百货商店实施自有品牌能够节省营销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动向。

5.实施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实行统一进货、进销分离,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应用电子商务与传统经营相结合。传统百货企业在发展了连锁店以后,有形的网络就可同电子网络联姻,扩大分销辐射范围。具体的做法是:(1)与技术优越的网站联盟,把本企业的商品服务信息在网上公布;(2)网民可在网上看到企业介绍的商品实物照片、功能和价格,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彼此双向交流,肯定购买意向;(3)网民在就近连锁店看物,实地挑选;(4)批量或大件商品由企业配送中心送货,或委托邮政特快专递系统提供物流能力;(5)货款由送货员收取,或接受银行提供的在线支付服务。

总之,我国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决定了我国零售业的强劲发展,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新兴业态和传统百货业都有自己的空间,并将共同发展。只要以变应变,采取符合时代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重塑竞争力,传统百货业就能在商战中杀出一条“活路”,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依然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标签:;  ;  

传统百货公司有多少生存空间?_宁波统计年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