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荀子的政治思想论文

浅析荀子的政治思想论文

浅析荀子的政治思想

张 赫

(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011)

摘 要: 荀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对荀子的政治思想进行了探析,首先分析荀子政治思想的逻辑基础、逻辑起点,然后介绍荀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隆礼重法、尚贤使能、重民重君三个方面,最后就荀子的政治思想进行评析,即荀子思想具有两面性,要辨证地分析和看待。

关键词: 荀子;隆礼重法;尚贤使能;重民重君

一、荀子政治思想的理论前提

(一)荀子政治思想的逻辑基础

荀子对当时所流传的唯心主义者鼓吹的“天有意志”“治乱在天”等天命论进行了驳论,其一方面吸取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P5-8),自然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变化的,并不受神的主宰,所谓的“神”只是人们尚未认知的事物罢了;另一方面,继承了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明于天人之分”,认为社会的治乱在于人为,国家的命运取决于能否实行封建礼仪,与天无关。

荀子进一步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们可以认知自然界,不应该消极顺从自然,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和改造自然,最终使自然为人类服务。荀子指出天与人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产生社会万物的是天,而治理万物的则是有为之人,只要人能“顺天时”并谨慎治世,就可以让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唯心主义天命论是会束缚人们的精神禁锢,荀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破除了迷信思想,瓦解了神权统治思想,促成统一大业的同时,也提醒和激励着统治者要奋发图强,做一个有为之人,并对后来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2],也是荀子构建其政治思想的最基本的逻辑前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和奋斗史使我们清楚的明白,一个民族的物质财富只是民族财富的外在形式,而真正起决定作用、内在的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它发挥着巨大的精神作用。文化强则国强,精神富则国富。引进剧是外来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新生力量,是我们接收外来文化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使引进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事业下符合21世纪的东方与西方文化建设的方向,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增强人民精神世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季节交替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不宜使用空调,特别是给宝宝沐浴时要注意水温和保暖。

(二)荀子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

荀子从人在生理和物质上的欲望入手,系统地论证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现实社会中存在相互斗争和冲突的一面,不仅提出恶的本性,还提出矫正的措施和途径[3]。强调后天的努力、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人的道德观念形成的作用,提出“化性而起伪”的观点,抨击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

在“性恶论”的基础上,荀子提出在政治上要“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提倡推行法治,确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其不从人的自然属性中寻找礼义制度、法规的起源和依据,而是从人的社会性中寻找;不在先验的德性中寻找政治制度的缘起,而是在维系社会群体的需要中寻找。

荀子十分重视统治者的爱民利民举措,认为爱民是君主管理好民众、稳固其地位和政权的重要前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遵循后王之道,坚持用封建等级确立统治秩序,通过对“王霸”“安存”“危殆”“灭亡”这几个不同的政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加强君主集权这一理念,并主张运用武力和争取民心相结合的方法来巩固政权和统治。

二、荀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崇礼重法”的治国方略

荀子在分析封建礼法和人的关系后,认为封建礼法是治国根本,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透彻了解并坚决执行封建礼法,但君主是不可能独自治理国家的,必须由人去贯彻、执行。因此,荀子提出“尚贤使能”的用人路线,“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选拔一批有贤德、有才能的人来辅佐君王,掌管国家政权,才能达到“天下为一,诸侯为臣”,但君主如果“任人为亲”,将会导致“功废而名辱”,甚至亲手毁灭国家。

荀子认为,“礼”是封建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等,主张“崇礼”并确立其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将“礼”条理化、系统化,发展成为“礼治”思想。荀子把“礼”看作人的立身之本,“礼,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其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同时把“礼”看作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荀子看来,礼是国家政治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其对“礼”的重视显而易见。

荀子的“崇礼重法”思想,首先是强调“崇礼”,其次才是“重法”。他将传统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结合,将“礼”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秩序与原则,是社会生活的前提,也是“法”的依据与准则[6]。“法”更多是“礼”的补充,在“礼治”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运用“法治”,更多运用“礼治”会使社会成员明确自身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事情,而更多运用“法治”则会使人们成为一味遵守法律失去自我的行尸走肉,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秩序越来越混乱。

在强调“崇礼”的同时,荀子也非常重视法家的思想[5],他认为“法”是“礼”的完善与补充,过分强调“礼治”虽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有一定作用,但并无过多强制力,起不到让人规范自身行为的作用,在以礼治国成效不大时,就要采取必要的法治措施,才可以有效维护统治。因此,荀子曾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但荀子所提倡的“法治”并不是滥用私刑、草菅人命,而是要求统治者做到赏罚分明,对不遵守礼仪的人给予惩罚,进而在社会中彰显出“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尚贤使能”的用人之道

荀子以“性恶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欲望和社会的需要得以实现全在于“礼”的产生,“人生而有欲”,在“欲而不得”的情况下,统治者为调节欲望,避免社会秩序混乱,维护自身统治,便制定了“礼”[4]。在这一基础上,荀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隆礼重法”、王霸兼用的治国方略,这也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所在。

但荀子并不提倡“重民轻君”,其所提倡的“重民”是在“重君”的基础上,他把君王看作政治生活的核心,是天下之本,万人之王,理所当然拥有最高的地位,应该被所有人尊崇。荀子重君言论颇多,如“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也。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等。但荀子的“重君”思想并不是说君王可以为所欲为、毫无君道,而是说君王也要有所约束,君要有道,才能服众,从而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政治秩序,“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探筹、投钩者,所以为公也;上好曲私,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偏。衡石、称县者,所以为平也;上好覆倾,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险。斗、斛、敦、概者,所以为啧也;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7]

变分不等式作为重要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如控制论、管理科学、交通问题、对策论等领域。对变分不等式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从最初的古典变分不等式发展到现在的一般变分不等式、混合变分不等式、似变分不等式、变分包含等一系列相关问题[1-9]。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主要包括投影法、超梯度法、辅助原理[5]、预解方程[3,4,6,9]。本文利用预解方程技术证明广义混合变分不等式与不动点理论的等价性,以此构造出迭代序列,通过证明迭代序列的收敛性,从而证明广义混合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要赢得民心的思想,“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者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国家要统一,就要完善法礼;国家要强大,就要尚贤使能;国家要安定,就要赢得民心,并引用古传论君民关系,即“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众既是君权存在的前提,又是君权覆灭的力量。由此,荀子提出一系列“重民”政策,将“裕民”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将发展生产与国家富强联系起来,提倡君王重视富民,并提出“减轻农民赋税”“节本强用”“发展工商”等措施来得民心,还提出“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等观点。荀子意识到了民众对于君主的重要性,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政权的稳定,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的需求。

(三)“重民重君”的安邦之本

荀子的“性恶论”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诉求,为封建专政提供了理论依据,目的在于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加强地主阶级专制,从而实现封建统一,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也是荀子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

荀子“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上,其主张选人权应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将天下良才(不管其出身如何)都统统聚集在君主周围,为君主所用,更加强化了“尚贤任能”的政治色彩。

由于财务公司也是企业集团中的组成部分,财务公司的利益与发展目标都与企业集团有重要的一致性,所以企业集团能够为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提供便利。特别是当财务公司在推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时遇到困难,企业集团能够通过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来为上下游产业链融资提供便利,最终达到企业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并推动财务公司自身发展。

荀子的“尚贤使能”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平等用人、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德才兼备的选用原则。荀子的“性恶观”主张,人均有欲望,人性是相同的,没有本质差异,因此,其认为在政治生活方面,人的权利是相同的,均有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机会,“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只要有才能、知礼仪、守法术,人人均可尽其才,这一观点直接冲击了贵族世袭制度。荀子还认为,人本性相同,后天所呈现出的差别,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后天环境和所受的教化不同,因此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在政治生活中,要做到人尽其才、因人而用,从而减少人才的浪费,更好地治理国家。同时,荀子提出“论德而定次,量能而受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主张选取人才的时候要遵循原则,不同的职位对人有不同的要求,要重视人的综合能力。

三、对荀子政治思想的评析

(一)荀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意义

荀子的政治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其政治思想与同期思想家相比更具理性和实践性,有较为严整的逻辑体系。其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官方恒定不变的意识形态,“荀子所代表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非孟子代表的理性主义精神,使儒学实现了在两汉时期的制度性转化”。荀子所构建的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儒家政治哲学方法,对古代政治体制的建立变迁也产生了相应影响,其所提出的制约皇权的思想客观上对君主起到了约束作用,唐太宗特地将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理念作为座右铭,可见,荀子政治思想的影响力非同一般。荀子提出设置并发展相权,希望借用相权来制约可能出现的君权专制,“相”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广为流传于后世的是其“尚贤”的选人理念,对后世行政人才的选拔有非常大的影响,其对行政人才作出类型划分,将人才划分为“官人使吏”“士大夫官师”和“卿相辅佐”三种类别,并确立了人才升降的公平通道。另外,荀子“礼法并行”的施政主张和民本思想直至今日仍未过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二)荀子政治思想的不足

荀子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荀子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政治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主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虽提出“重民”思想,但根本上是为巩固专制制度的“重君”服务,为维护君主统治而提出。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封建思想深入人心,荀子的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也不足为奇。

知识产权法皈依民法体系再议 .............................郑媛媛 02.49

如图2A、图2B、图2C所示,处理7 d时,增温处理下美国薄荷叶片的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与对照相比略有升高,但不显著;处理14 d时,则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0%、21.5%(P=0.017<0.05)和 17.1%(P=0.033<0.05)。如图2D所示,处理7 d时,增温处理下美国薄荷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处理 14 d时,则较对照显著上升了 17.0%(P=0.045<0.05)。

荀子的政治思想虽显示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与同期思想家相比有一定的现实性,但其思想具有不彻底、理想化的一面。荀子没有认识到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过分夸大了思维的作用,忽略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主张以礼治天下,大部分政治思想内容并未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当时社会无法实施的空想。但从宏观层面来看,荀子的政治思想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赵剑敏.荀子政治思想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4):40-42.

[3] 田雅楠.荀子政治思想简述[J].北方文学,2012(4):83.

[4] 王汝涛.荀子的政治思想初探[J].临沂师专学报,1992(4):36-42.

[5] 蔡原野.荀子的政治思想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6] 肖立国,杨娜.马基雅维利与荀子政治思想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4):3-5.

[7] 马晨阳.荀子的政治思想概述[J].学园,2015(32):4-6.

中图分类号: B2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7-0018-03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7.007

收稿日期: 2019-07-04

作者简介: 张赫(1996—),男,河北廊坊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  ;  ;  ;  ;  

浅析荀子的政治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