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规定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兼与张一兵同志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唯物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狭义论文,广义论文,实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0)06—0005—07
一
张一兵同志的新著《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如作者自己所言, 是“做了一件大事”,这就是通过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文本的精心解读,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真实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回到马克思。由于作者选择了新的理解视角,加上他的精心解读,他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发人深省。
另一方面,从解释学的观点看,任何理解都只能是相对的,“回到马克思”是我们的解读目标,但任何具体解读的结果,都不可能完全地、绝对地回到马克思。从这一方面来看,作者的见解也确实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就作者提出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规定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谈点不同的看法,实质上也就是表明我与一兵同志对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实质的有所不同的理解。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是“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模式。在这种理解模式中,“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的世界观,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而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但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主义。事实上,从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到列宁,都是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而在讲到“历史唯物主义”时,都只是指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社会领域的推广、应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只是到了斯大林,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影响了以后的理解。客观地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它同样把“辩证唯物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的世界观,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只是在字面上,在名称上,给人以一种错觉,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构成。造成这一错觉或误解,斯大林的表述要负一部分责任,后人自己的理解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模式。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大多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梅林、拉法格、拉布里奥拉等就是这样。“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主要是在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那里定型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的,因此,如果不算此前的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方式(恩格斯并没有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述语,他倒是第一个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术语,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基本上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和狄慈根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他第一次用“辩证唯物主义”术语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在当时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可以说是早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方式,特别是早于后来成为权威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只是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巨大权威性,第二国际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才退缩到阴影中,不为人们所知。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才使“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阴影中部分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的态度是矛盾的、暖昧的,就其坚持唯物主义的因素方面说,他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但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本身,长期以来也处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巨大阴影下,至少对我们来说是如此。在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真正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阴影中走出,是在“文革”结束后的“反思哲学”时期,这时才明确地提出与“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方式: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
就指称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的理解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是很不相同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认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变革,首先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应用于社会历史,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则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变革在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去研究世界的一般本质,没有一般自然观。在梅林等人那里,还没有直接地公开地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自然观,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许多人,我国“反思哲学”时期的许多人,则明确地公开地否认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但是就“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自身规定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则是一致的,即都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中的“历史”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领域。不同的只是在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领域之一,不是解释领域的全部,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则认为,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解释领域。
一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方式也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方式。他有时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时直接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注:《回到马克思》,第24页。)。很明显,在他那里,“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他的《回到马克思》一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学、发展学。
与以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不同的是,一兵在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提出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什么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呢?“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一般基础”,“是一部抽象出来的社会历史本质的逻辑”(注:《回到马克思》,第492页。)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可以理解为关于人类社会一般本质、一般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这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把这种历史唯物主义叫作“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呢?因为,在一兵看来,在马克思那里还有一种“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经济力量颠倒地决定人与社会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情境的指认”(注:《回到马克思》,第 492页。),它不是一般历史观,而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状态的揭示。
由于提出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就不仅发生了这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更发生了这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对此,一兵没有明确回答。但这个问题还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来说,一兵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所遇到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问题。十分明显,无论是他所说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都没有包括物质本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对社会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不包括对世界一般本质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理解。
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的态度来说,一兵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更接近于梅林等人的理解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保持很大的距离,但是就对待物质(或自然)本体论的态度来说,一兵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反思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更接近些。虽然在《回到马克思》一书中,他并没有这这个问题说很多的话,但是他的基本态度还是可以把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物质本体论。一兵同意法兰克福学派中施密特的观点,他说:“当他进一步说,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义在于取消了一切抽象本体论时,施密特是深刻的。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不仅否定了费尔巴哈抽象的物质和人的本体论,最后还否定了赫斯和他自己原来那种抽象的实践和劳动的本体论!马克思在这里否定了一切逻辑本体论。所以我说过,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恰恰是反体系的。”(注:《回到马克思》,第360页。)这一段话的语义并不是很明确的, “抽象本体论”是什么意思?是说一切本体论都是抽象的因而应加以否定,还是说应当有非抽象的、具体的历史的本体论?从一兵把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或历史存在看作社会的“本体”来看,他似乎赞成实践本体论,但他也没有明确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逻辑本体论”又是什么意思?是说哲学逻辑体系中的本体论,还是说作为哲学逻辑体系出发点的本体论?从一兵的思想来看,他是反对把物质本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出发点的。但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从前的唯物主义本体论,能否成为马克思继续前进的“肩膀”,能否吸收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出发点,但却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果?对费尔巴哈的物质本体论,一兵是明确否定的。对施密特否定物质本体论,一兵是明确赞同的。由此可以看出,一兵对物质本体论是持否定态度的,也就是说,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是没有物质本体论的。
否定马克思哲学的物质本体论是困难的。之所以困难,不仅是因为否定物质本体论的理论自身有重重的逻辑困难(我在一些论文中指出了这些困难),更因为马克思本人有物质本体论思想。精心解读马克思著作的一兵同志不会不知道,马克思是经常使用“物质”概念的,而他的“物质”概念不只是指人的物质活动。就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我们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而不能创造物质本身;一个劳动产品,除去人加之于其上的有用劳动,总还会留下不以任何人的活动为转移的自然物质的东西。更主要的是,对物质本体论的否定,表明理解者还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变革的实质。一兵提出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我曾受到这一术语的重大启示),可惜的是,他对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使他无力去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统摄包括物质本体论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
和一兵同志一样,我也不同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深刻的(顺便指出,我不完全同意一兵在《回到马克思》一书序言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这样一种评价:“150年来前苏联、 东欧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曾经千百次地精心解读过马克思、列宁等人的经典文献,可是为什么似乎还是离他们这样遥远?”“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并不离恩格斯、列宁的理解多远,离马克思的理解也不能说是那样遥远,这种理解自有他们的优点,有符合马克思思想的地方,虽然也有不足),马克思在哲学上的变革,绝不能用“唯物主义加辩证法”加以说明,无论你怎样说这个“加”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内在的统一,都是一样。马克思的哲学无疑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内在统一的。但是,只要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坚持“世界是物质的”,或“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理解水平上,即使加上辩证法,说物质是运动的,思维和存在处于辩证的关系中,等等,这种唯物主义仍然可能是直观的唯物主义(鉴于目前在一些同志中相当流行的看法,即把物质本体论思想当作是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我要特别补充说明,物质本体论也可以不是直观的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人们以为直观唯物主义就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只要用唯证法克服了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也就克服了直观的唯物主义,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再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事物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内在联系或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源泉”、“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样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费尔巴哈那里也已有了,但他的唯物主义仍然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直观的唯物主义也可能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同样还带有直观唯物主义的烙印,虽然它自以为是反对直观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要不是在批判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中,而是在批判直观唯物主义中创立他的新唯物主义的。所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方式的不足,实不是在于它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而是一种理解视野上的局限性,它在注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关系时,忽略了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上实现的变革。在这些方面,我和一兵有许多共同语言。
和直观唯物主义相对立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什么呢?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或历史的唯物主义。在这一点上,我又和一兵相一致,我们都用“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我很早就认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苦于没有一个新的术语把我理解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起来。苦在什么地方?苦在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在既有的概念系统中,“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含义是明确的 它只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历史”只是唯物主义的解释领域。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中,当你说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时,人们或者会理解为你所说的实践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黄楠森教授就是这样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或者会理解为你否定物质本体论(上面所讨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就是这样),而这两种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我所理解的实践唯物主义。因此,当我读到一兵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哲学研究》1998年第9期)一文时, 我正是有点欣喜若狂之感,他在那里对“历史”概念作了区分,指出“历史”不仅是社会历史之意,还可理解为历史存在,作为历史存在的历史具有社会历史本体的意义。在这篇论文中,也出现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我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可以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来把“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起来,来阐明我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方式。由于一兵在那篇论文中没有展开说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含义,我误以为他所说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我理解的实践唯物主义。读了一兵的《回到马克思》一书,我才理解了他所说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含义。我深感遗憾:他所提供的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提出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术语,竟没有使他在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上再前进一步。
现在来谈一谈我怎样利用一兵同志提出的“历史”概念和“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术语来统一我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一兵深刻地指出:马克思所使用的“历史”概念,即可以指社会历史,也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作为人们的历史存在,“历史”具有“本体”的意义,它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观察社会历史的依据、出发点。受此启发,我把指称社会历史的“历史”称之为广义的历史,把指称历史存在的“历史”之为狭义的历史。这两种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都存在。在我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中,广义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领域之一,但不是全部领域。“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包括一兵在内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这样,一兵所说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在我这里,就只是“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即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就成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而是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在我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它不是出发点之一,而是唯一的出发点,或依据。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广义的,是因为它区别于传统的和现在流行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它不只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而是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就是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兵还没有达到的理解,如上所说,他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在我看来仍然是狭义的。一兵所说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或许再加上他所说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现象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而在我看来,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仍然是狭义的,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而只有我所说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指称。由于人们的历史存在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在这一点上,我也与一兵的理解相一致),所以,从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可以叫作实践唯物主义,也可以叫作历史唯物主义(广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同一的。
进一步的问题在于,为什么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广义的)包括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或者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由于一般自然观本身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而说马克思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比较好理解,所以关键是说明为什么物质本体论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也包括物质本体论。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是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物质本体论的,这是这种理解的长处,但它的缺点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包括物质本体论,或它的物质本体论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而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优点是,实践,或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缺点是,都这样那样地否定物质本体论。这两种理解有一种内在一致性,即都认为物质本体论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理解呢?怎样理解物质本体论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呢?
从“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来说,它的总的出发点是物质运动,或运动着的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总体性质来说,是对整个世界一般本质的理解,所以物质本体论在这种理解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由于这不只是对社会历史(虽然物质世界也包括社会历史在内)的理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种观点不理解,物质本体论既不可能是以“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为感性对象的认识,也不可能是对自然物质世界的感性直观,而只能是对人的历史存在的哲学理解——以人的存在为感性对象的理解和对人的存在的最一般本质(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的共同本质)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虽然正确地看到了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不是一般自然物质存在而是人们的历史存在或实践,但是,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领域仅仅局限于人的或历史的特殊本质、特殊发展规律,把人的存在和物质存在分割开来,把物质世界看作完全是处在于人的存在、实践之中,物质性也是人的存在的一般本质、根据。不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人的历史存在,或实践,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意识的唯一的现实对象,一切认识都是人的存在或实践的认识,离开人的存在或实践,就不会有人的意识,只有动物式的意识。但人的存在或实践不正是物质存在的特殊方式吗?人的存在或实践不正是包括着物质的一般本性于自身之中吗?我们既然能够认识实践,为什么不能认识实践中包含的世界一般本质呢?对实践中所包含的世界一般本质的认识不正是物质本体论的内容吗?而由于这种物质本体论不是旧唯物主义以为的是对世界的直观,而是以人的历史存在为对象的认识,所以这种本体论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还只是说的物质本体论的可能性。从物质本体论的意义来说,物质本体论是对人的历史存在的认识,是对人的历史存在的一般根据的认识,是对人与自然界统一性关系的认识。既然生活于自然界中,我们生活于这个物质世界中,我们要成功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就不能不对自己存在的一般本性有所认识。从物质本体论的意义来说,物质本体论是对人的历史存在的认识,所以物质本体论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总之,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物质本体论是以人的历史存在为对象所得的认识,是对人的历史存在的一般依据、本性的认识,所以物质本体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反过来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存在或实践看作是唯一的出发点,并不会导致否定物质本体论的可能性和意义,它恰恰把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从这个意义来说,马克思的物质本体论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物质本体论,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物质本体论。
这样,我自以为,我的理解不仅与“辩证唯物主义”相比离马克思更近了一些,而且,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相比,也更进一步靠近了马克思。我的理解,既吸取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中坚持物质本体论和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从前的唯物主义的一致性的优点,同时克服了这种理解与从前的唯物主义的共同的直观性的缺点。我的理解也吸取了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出发点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狭隘理解即排除物质本体论的缺点。
最后我还要说明一点,即:若没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狭隘理解,是不必要有“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分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既是从历史存在出发来理解世界的哲学,也是关于人的历史存在的哲学。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本体论论文;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