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资兴市碑记学校 曹跃飞
我在农村学校工作三十多年,担任科任老师兼任班主任二十多年,总结一些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转化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后进生,相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的确是有些差,但在他们当中,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我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应面对现实多 发掘其闪光点,运用多种方法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大道,让后进生 转变为良好生,再到优等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后进生转化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 关键,教育是一门艺术,转变后进生则是一门更重要的艺术。如何 才能做好转变后进生的工作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见解。
一、详实了解后进生,查找成差原因。
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思想、态度 问题;有学校班级的管理状况、学风,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 响。我认为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很不习惯,例如一个环境转入另一个新
环境,不能适应,特别是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要使他们从游戏 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学习中,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特别是初二 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时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没有“独立精神”。
2、学习态度不良。这表现在对待学习态度马虎;对学习信心
不足或者丧失信心;或是在学习上缺乏坚强意志和毅力;学习兴趣 不能持久易受感情迁移,缺乏注意集中的优良品质,例如集中性、稳定性等。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偶然失败,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从此一蹶不振。他们对失败敏感,总以“不在乎”来掩饰内心体验, 从而形成虚假的学习态度。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影响、社会影响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农村由于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父母双亲都出去外面打工,孩子留守 在家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生活,有的干脆寄养亲戚家,缺乏 温暖和关怀,监管不到位。有的虽然父母一方在家,但农活较多, 也没有时间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还有些家长不和等现象,这会给 孩子的童年带来阴影,这也许会成为他痛苦的回忆。有些家长对孩 子教育不当,更是使得孩子品行不良,比如说让孩子和别人斗,和 别人攀比,这些都对孩子的观念的形成没有好处,孩子有可能在这 些细微的影响下不再专心学习。有些家长整天忙于生意,根本无法 顾及孩子。现在社会上的现象、风气也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 再说现在社会上的十六、七岁不遵纪守法的在社会上游荡孩子越来 越多,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成年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也越来越 多,孩子看在眼里,却记在心上,心里却相当的矛盾,在学校里老 师这样讲,而社会上却是另一个样子,就这样随着还在年龄的增大, 他们不再顺从于某些教育,他们开始用好奇的心理去接触社会,这 时有的孩子得到了发展,有的孩子则会误入歧途。
2.意志障碍。 后进生在意志方面的缺陷:一是缺乏自觉性。他们在一切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面前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依赖老师、家长的督促或 帮助,极少能主动完成;他们怕苦怕累,时冷时热,在活动中遇到 困难和障碍时,很快地表现出急躁、动摇、退缩。二是缺乏自制性,他们不能控制、约束、协助自己的情感和行动。三是缺乏坚持性。 他们没有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坚持到底的毅力和韧性,往往缺乏信 心,他们对学习和工作总是急于求成、虎头蛇尾,特别是对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较长的活动,总是浅尝辄止,难以坚持到底。
3.习惯障碍。 习惯成自然。后进生未养成良好习惯,其进取心往往被积习的包围和干扰所泯灭,他们从小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他们养 得娇,依赖性强,所以在学习上也懒于动手、懒于思考、懒于提问,或者粗心大意、草率马虎;或者不做作业、抄袭作业;或者不会阅读,从不预习、也不复习,终日无所用心,表现为学习习惯不好。 有的坐无坐相,站无站相,上课不专心,总是左顾右盼,自己无心 学习,还妨碍他人学习,表现为行为习惯不良;有的自由散漫,懒 散疲塌,生活无节律,起居不按时,表现为生活习惯不佳。
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充分了解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 只有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 ,真诚地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后进生的自尊心还强些, 因为他们存在自卑心理,以为自己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他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 的老师甚至往往过多注意到他们的缺点、短处,而不注意肯定其长处和优点,经常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常受到批评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增恨等逆反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会受到极的伤害。
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不良行为的矫治,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方 式,如果经常恶语相加,岂不是伤口撒盐,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他 们更加灰心、失望。要换个态度对待后进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没有爱的教育永远不会是 成功的教育。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爱心尤为重要。小 学教育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顽皮、捣蛋、故意捉弄教师,这时教师 如果对其产生厌恶情绪,歧视、挖苦等会使这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满腔热情的关心和爱护,尤其对后进 生更应倾注无私的爱心。后进生需要教师的爱,犹如久旱的禾苗, 渴望甘霖一样迫切。只有教师给他们真爱,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和 爱戴,才能捉进他们的进步。教师要与后进生的建立和睦的关系, 对后进生不但要关心还要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因为再坏的学生总有 他可取的一面,教师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所做的 一切全盘否定,这样会使后进生失掉学习的信心。
三、重视创设教学情景,努力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各学科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话题等入 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后进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做到“眼中无后进生”肯定学生的点 滴成绩,爱护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及时发掘他们身 上的闪光点,一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地位。
后进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他们的能力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 长于组织工作,有的擅长文体活动,有的社会交能力强。教师应根 据其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 极向上,这就需要教师有爱心、有耐心、尽管学生考试很差,都只 能平静地说:“考试只不过是为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既使这门功 课考得不好,又有什么关系,总结教训再努力,还不迟”。告诉他 们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寻求自己的方式,经 常给他们辅导,使后进生迎头赶上。比如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 后进生偶尔答对了,就应该及时鼓励,一旦发现他好的方面就进行 表扬,同时社让全班同学去帮助他们,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利用课余 时间带后进生,教师随时抽检。这样,后进生就觉得老师和同学们 没有歧视他们,疏远他们,慢慢地就会对学生产生兴趣,各方面的 成绩自然而然就有提高。
教学上,变“一刀切”为“分层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变“攀高求 难”为“夯实基础”;教学方法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合理安排 教学进度和测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后进生养成以下几种良 好的习惯:(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认真作好课前准备 。(二)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在教学 中,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 悦。(三)培养不懂就问,及时改错的习惯。教师允许后进生答错 题, 只要有一点对都应及时给以肯定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对后进生的作业做到及时当面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讲解。
四、重视后进生家访工作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只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是远 远不够的,应经常家访。家访工作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 的重要纽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学 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特别对后进生,应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才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是了 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对后进生的家访就显得更为重要。经过家访, 同学生经常勾通,教育步调一致,从而强化教育的力量。例如学生李佑,经常迟到,无心学习。经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家是从外地搬 来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对小孩的管理又不得法。我多次同 家长商讨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安排生活等问题,使张倩同学从此按 时到校,安下心来认真学习。
用家访去感动家长,用家访去触动家长;用家访去感化学生,用教育去唤醒学生。
五、转变后进生要严格要求、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欲速则不达,后进生转化工作需要做长期工作,切记急于求成。 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教师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鼓励。在教学 中,要耐心讲解,不急躁,不厌其烦,不操之过急。因此,转变后 进生一定要有耐心。转化后进生是一项复杂的心理工程,但只要我 们不断学习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后进生施以 满腔的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后进生的心理活动及特点,采取恰当
的工作方法,定会在转差的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硕果。
总之,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 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后进生转化成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论文作者:曹跃飞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后进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家访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