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采用前后对照法,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生理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标等各项生理指标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生化指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给予合理地饮食调节及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理生化指标,对逆转糖耐量异常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饮食调节;生活方式干预;糖耐量异常;干预效果
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等不良地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易导致肥胖,引发糖耐量异常。因此,建立合理地饮食习惯和生活方法,对改善及逆转糖耐量有重要意义。为探讨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特作此次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糖耐量异常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从性良好,可完成各项干预指令;能进行定期随访,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符合糖耐量异常诊断标准,即餐后2h血糖范围在7.8~11.1mmol/L。
排除标准:80岁以上者;服用激素类药物者;伴急性感染者;患者脑部疾病者;严重心肺功不全者。
1.3 护理方法
1.3.1饮食调节
所有患者每日饮食热量控制在125kJ/(kg?d),均衡营养,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约为15:25:6,一日三餐,进餐时间分别为7:00am、11:30am、6:00pm,每次进餐时间前后不要超过30min。每日食用1~2种水果,热量计入每日总量。按照食物热量表计算每样食物热量。
1.3.2生活方式干预
每天进行适当运功,如有氧操、散步等,于每日餐后1h进行,运动时间为30min~1h。向患者讲述健康的生活理念,如早睡早起,避免抽烟、喝酒等。
1.4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的各项生理指标及生化指标。
生理指标主要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腰围(WL)、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标(BMI)等。
生化指标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n>40,且T>5,用X2检验,当n>40,但1<T<5,用校正X2检验,当n<40,或者T<1,用确切率检验,其中n为全文例数;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患者干预前后的SBP、DBP、WL、WHR及BMI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易导致肥胖的产生。研究显示,糖耐量异常地发生与过度肥胖有密切关系[1]。有文献报道,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及饮食调节对改善糖耐量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效果[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及生化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明通过合理调节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异常状况。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调节饮食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改善或逆转糖耐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培英,钱振渊,陈喻,等. 饮食与生活方式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的干预性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35-1337.
[2]周霞,廖生武,谢翠华,等. 个性化干预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78-181.
论文作者:章剑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生活方式论文; 患者论文; 指标论文; 糖耐量论文; 异常论文; 饮食论文; 生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