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城市建设的三个特点_生态建筑论文

论生态城市建设的三个特点_生态建筑论文

评生态城市建设的三个特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建设论文,生态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生态建筑

为金华首创,2000年4月13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联促进地区生态发展、规划与管理研讨会上,与会26个国家的100多位环境问题专家为金华的生态建筑所折服,盛赞这一发明为人类建筑的发展开创了新模式,树立了环保的成功典范。生态建筑设计有三大特点:①屋底建有沼气净化池;②屋顶覆土种植或养殖;③墙体垂直绿化。生态建筑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粪便和污水,外排水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为就地、分散、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生态建筑节水、节土、节能,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统一。有人形象地喻之为“制造氧气的工厂”和“小型污染水处理厂”。

金华生态建筑技术最早是在公厕上得到推广运用,1990年在市区出现了首批四座生态公厕,随后逐步向办公、生产、住宅和商业推广,并由小容量向大容量,由单座向连片发展。到1999年底,市区已建成生态建筑200多栋,全市已发展到1000多栋,其中生态公厕130多座。

目前生态建筑的沼气净化池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国内20多个省、市推广。国内外专家给金华生态建筑下了这样的评语:它克服了一般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完美结合的范例,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专家甚至预言,生态建筑将给人类带来一场建筑“绿色革命”

1.1现有生态建筑的整治

它包括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体量的统一协调、建筑立面细部设计的统一协调,材料、色彩的统一协调。

1.2生态建筑的视廊控制

确定高度控制区和非高度控制区,给出建筑控制高度的计算公式及不同视点等,从而真正控制生态建筑的景观与环境质量。

1.3环境绿化改造

总建筑师蔡镇玉先生认为,城市的生态建筑应是:具有较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远离释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及铁路等有强烈噪音的地段。在绿化设施中,要考虑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结合,多栽一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或可以减少尘埃的树种。住宅单体设计要注意日照和穿堂风、保温和节能等生态问题。室内绿化设施对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应有很好的作用。

1.4生态建筑周围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1.5未来生态建筑的建设原则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生态建筑的建设,应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体现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保持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发展。其原则是:①建筑与城市形成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共同调节城市生态环境。②注重建筑内生态元素的保护与开发,使建筑与自然共存。③倡导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材料。

1.6生态建筑与夜景观

1.6.1夜景观城市形象定位

加强金华代表性生态建筑,如“兰溪街生态公厕”“商城”的灯光设计,从夜景观上进一步体现金华生态城市特征。

1.6.2主要街道的照明设计

如宾虹路等,照明灯的尺度应大小宜人,照明系统宜连贯,不宜过亮。

1.6.3水体照明设计

金华江是贯穿金华城区的一条水系,灯光设计以体现自然为主,注意细部与小尺度空间设计。

1.6.4旅游景点的灯光设计

可以借鉴美国波士顿市中心区“自由的足迹”的设计手法,各景区间灯光应保持连续,为夜间旅游提供优质的夜景设计,加强市区特色。

1.6.5重要广场的夜景观设计

如人民广场,人员聚集地灯光应亮一些,周围小路应暗一些,增加层次感。

1.6.6重点商业街的夜景观设计

如新华街、解放路应暗一些,以柔和舒适为主,广告灯箱、牌匾应统一规划,建设秩序井然的商业街。

2 生态景观

2.1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景观协调

2.1.1城市建设与生态景观结合紧密

对于与自然生态景观结合紧密的城市建设,应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赋予的优势,在兼顾景观效果的同时,重点放在结合朝向、风向、防止江河带来的噪音等方面,考虑城市建设的合理位置与必要的设备构件上。

2.1.2城市建设仿自然景观

对于仿自然生态景观的城市建设,应避免哗众取宠,一味地追求自然生态景观的规模。自然生态景观暗含着这样一个要求,即在城市建设开发中,应避免过多的人工层次的修饰。我们从不排除适当的自然生态景观能起到丰富空间范围和调节小环境气温的作用,但一旦面积过大,则挖池、造山、平地的举措本身是对生态的一种破坏,得不偿失。

2.2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景观结合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景观结合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稍稍注意众多城市建设,就会发现其中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生态环境”的概念,有的则以生态城市自称。人们选择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往往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和决策依据。事实上,城市建设开发的敏感与脆弱已经由生态景观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所证明(见表)。

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景观的蝴蝶效应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在现今城市建设开发应与生态景观结合,尽管它们之间的结合仍显脆弱、稚嫩,但其现实性和显著性却是非常深刻的。

2.3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景观结合的具体形态

随着都市人向往自然舒适的愿望日益强烈,随着建设开发者在近年的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基于绿化已开始注意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了适当运用生态景观能起到营造环境、调节气温、渲染环境、丰富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因而注意到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景观的结合,结合形式主要有四种。

2.3.1生态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艺术体现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和情调,具有真山真水之妙,以达到身居闹市而享受山林风景的自然美和天然野趣。它吸引着腻味了长期穿行于石林中的都市人。因此在城里建造了不少覆盖着绿色植被的公园,以享静逸闲适的生活之乐。

2.3.2生态城市建设与江河湖泊景观

水是万物生长之本,它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可以调节气温,有助于人们的健康。美丽的湖光水色,牵引着都市人的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2.3.3生态城市建设与山川景观

山,首先由于它的体量高大,可以天然分割为地域空间,布置适当的景物,则构成不同特色的风景区。但长期以来,由于保护生态系统的需要,这些山体被仅仅开发为公园或其它,没有与城市建设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随着人们生态观念的更新与发展,山川景观开始被城市建设充分利用。

2.3.4城市建设与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就是运用花草、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构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所以,现代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同城市周围的植物景观配制,以“宜人的环境”作为重点。

2.4生态景观的利用性保护

所谓利用性保护,是指对生态景观资源条件良好并拟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以保护为目的。以保护与再创造相结合为手段的保护方法;也就是说,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现有的生态景观资源,又要结合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利用现有生态景观资源及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创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生态城市景观环境。

2.4.1利用性保护生态景观的控制规划原则

2.4.1.1基地使用的“护山保水”原则顺应地形,保持地区地貌特征,减少大挖大填。

2.4.1.2道路规划的“迎山接水”原则

从自然山水取得佳妙的借景与对景,使城市与自然山水建立呼应关系。

2.4.1.3建筑布局的“显山露水”原则建筑在定位定点及型体设计上尽量不要挡山,能见水的尽量见水。

2.4.1.4景观设计的“借山用水”原则采用景观视线分析方法,借用自然山水与地方传统文化“造景”。

2.4.1.5空间组织的“依山亲水”原则

区内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尽量邻靠植被较好的山林与湖泊,并尽量扩大城区空间与外围山水的接触面。

2.4.2生态景观创造与控制

它包含留山点景,合理确定用地性质,控制沿江建筑景观层次。

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景观的蝴蝶效应

景观类别

 具体事例

园林景观

 翰林阁让你置身于黄花公园、动物园、广空花园三面环抱之中,

 可将“100万m[2]的园林景观尽收眼底”

江河湖泊景观 上海康城推出22000m[2],人造沙滩、10万m[2]海浪海拔,即成

  为市民关注热点

山川景观

 有“白云麓极品”之称的颐和山庄,开发过程中极为注意对山川景

 观的培植,让您悠悠漫步“生态园林社区”,受到广大市民欢迎

植物景观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之后,以博览会内植物景观为背景的城市

建设成绩斐然

3 生态工程与城市绿化地系统规划

3.1城市绿地系统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21世纪的到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城市绿地系统自身的结构性问题。

3.1.1绿地环境

城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被远远抛在城市建构原则之外,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抗活动干扰、降解城市废弃物能力低下。

3.1.2绿地经济

城市绿地建设受经济代价的困扰,绿化过分依赖人工维护又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

3.1.3绿地文化

城市绿地过分的人工雕琢与堆砌倾向,使自然生态信息对现代人的身心洗涤作用受到干扰,有待提高。

3.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四项基本任务:①在城市环境中组织生态网络系统,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点,进行斑块—廊道系统规划;②满足市民生活需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求生态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行游憩机会序列规划;③环境美化规划,选择树种,进行生态设计,塑造街道形象;④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相结合,进行绿色综合规划。

3.3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的生态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肩负着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发展高效的环境经济,以及预防“死城”等“不可持续”现象在中国重演历史重任。概而言之,21世纪绿地规划的目标是改善自然与人、自然与经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多元关系,而不只是人与绿化的二元关系。其目标是:①完善绿地系统的生态还原功能。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与土地资源的营养、承载力为条件,实现城市自然物流、能源的循环。②确立城市绿化的产业地位。城市绿化的第三产业地位在我国已基本确定,其产品的价值,是由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确定的。③提高城市绿化的社会价值。是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因素之一,成为老龄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吸引人才居留、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

3.4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功能

它包括,①修复城市绿地系统的自然生态结构。②保护或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③疏通城市绿脉。④恢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良性作用关系。⑤引入自然群落的结构机制。⑥重建城市绿地系统的经济生态结构。

3.5斑块廊道系统规划

3.5.1斑块系统

在整城区拆除市区繁华路段的废旧铁路,通过拆迁周围破旧民居,增加绿地面积,把绿地引入城市,扩大市民休闲空间;已建黄宾虹公园、青少年宫、婺洲公园,扩建改建大黄山公园;以太阳城为主体建设全国一流绿色商城;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向全国提供物美价廉的绿色产品。

3.5.2廊道系统

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发展金华火腿、金华佛手、葡萄、南方奶牛基地,发展种植各类经济林,形成城市生态防护带,在内环城河两侧形成宽度不等的滨河绿带,开展水上游活动;疏通城内河道,清除障碍,净化水质,种植沿河绿化,突出水道的景观价值和游览价值;改建八一路、解放路、新华街等多条道路,运用建筑退离道路红线、拆除建筑、增加沿街绿色小品、改造沿街单位实砌围墙、增加垂直绿化等路段,建成绿树成荫、绿地点缀的绿色通道,与城内斑块系统结合。

3.6游憩机会序列规划

为满足市民多样化户外活动需求,规划应依据居民户外游憩行为的三个层次:居住区、城市公共空间和郊区,相应布局了三个层次的绿地游憩系统,不同类型绿地都尽可能被赋予文化内涵和游憩内容,可增加一些专题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渔乡风情园、水上公园、珍珠园,体育公园等,建设环城休闲游想带和历史文化散步道。

城市居民户外活动场所主要分四类:①历史性场所:如太平天国王府、历史道路、古桥、古建筑遗迹、遗址;②文化性场所:如黄宾虹图书馆、金华剧院、娱乐场所、商业街、文化性公园;③自然性场所:婺洲公园、自然风景区、林荫道、街头乐园、滨河道等;④体育性场所;如奥托康体育馆、文化宫溜冰场、钓鱼池等。

选择树种,生态设计,美化环境,塑造街道形象。

根据金华市自然植被在植被气候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引外来树种适应性栽培经验,考虑到绿化景观的需要和不同类型绿地的功能要求,以及各路段的环境特征,选择树种,并配置乔、灌、花草的纵向、横向结构,分别提出不同的生态设计模式,保持生态合理性。

按照以上几项对策的实施将形成四个层次的绿色体系,构成金华市环境系统。第一层次:金华市两大组团(金华县、婺城区)之间以及江北老城与江南经济开发区之间:第二层次:中心城景观控制地:大黄山、尖峰山、金华山风景区、双龙洞风景区;第三层次:游园绿地、安全防护绿地、广场系统:第四层次:行道树系统。

标签:;  ;  ;  ;  ;  

论生态城市建设的三个特点_生态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