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国恒供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530000
摘要: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电力系统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其次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提高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措施
前言
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电力企业最基本的核心问题,也是电力运行部门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不能保证稳定性的系统谈不上任何其他品质。随着供电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深入,信息网络规模已覆盖了电力企业规划、运行、管理、决策等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大量业务系统的投入使用、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在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中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隐患、缺陷或故障。因此,如何有效的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相关管理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
1.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企业的作用
1.1为电力企业经营决策依据
现代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每时每刻都要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它要从外界输入各种能量和信息,包括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技术、信息等,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向外界输出人力、产品、信息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买方市场的需要,要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据此进行预测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2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行有效控制的工具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两个“流动”,即物质流和信息流。物质流简称物流,是指由原材料等资源的输入到变为产成品而输出,是在物质生产系统内进行形态、性质的变化过程。信息流则对物流起着指挥和控制作用,它要根据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术、经济规律来计划和调节物流的数量、流向、速度、目标,并驾驭物质作有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并且通过反馈机制使实际结果同规定的目标、计划和各种标准进行比较,如有偏差,及时纠正[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是管理的基本目的。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但在人力、物力既定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创造发明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系统已成为效益高低、事业成败的关键。长期实践表明: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出速度、出效益、出财富,它是比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资源。
2.我国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2.1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
电力管理信息化工作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也即是管理者不仅要懂信息技术,还要懂企业管理、科学方法和变革能力。其中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软件、硬件和网络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运筹、预测等管理方法。但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技术专业、轻管理专业”的问题,由此导致相关人员缺乏分析企业环境,发现企业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提出基于信息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制约了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2.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实施,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方面或多或少都要发生变革,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变革,即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变革永无止境、软件永无完善,这是企业发展的规律,也是信息化的本质和规律。由此要求电力企业在设计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信息化应用系统具有适应或推动管理创新的能力。但目前国内大多软件厂商的软件配置功能不强,软件缺少柔性,无法适应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要求[2]。
2.3管理制度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性较差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步伐很快,成效也较为明显。有的电力企业在推广实施信息化项目时采用典型设计、统一部署的方式,这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但如何与我国不同地域的应用单位在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方面的协调,是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按照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来开发信息系统,其信息系统将难以实用;如果更多考虑了不同业务应用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必然冲淡了典型设计、统一部署的作用。这就需要协调两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益。
3.加强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措施
3.1加强信息安全管控
为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全程管控,电力企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事中常态化监督:信息管理部门设定专门人员通过桌面终端标准化管理系统、防病毒系统、防火墙日志、IDS系统等监控系统,采集网络流量情况、病毒爆发情况等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加强员工素质培训:每年定期与相关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协议,落实保密义务,并加强保密知识宣贯力度,以及做好新进员工、保密重要岗位的专项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而且对于保证日常的信息采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也有着积极作用。
3)加强现场处置能力:可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敏感信息泄露现场处置演练,从监控、现场取证、事后处置等各个环节考验现场处置人员处置能力,及早发现管理中薄弱点,提升信息保密人员现场处置能力。
3.2加强信息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强大推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例如云计算、物联网、商业智能等新技术已被广泛关注,并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企业创新,由此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需要创新,突破现有信息统计和报表层次,向综合决策支持转变。实施以决策分析为支撑,精益化管理为手段的业务管理模式,全面实现各项业务的智能化决策分析能力,覆盖人力资源辅助决策、财务管理辅助决策、项目管理辅助决策、营销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以此来确保电力企业的稳定、安全发展[3]。
3.3加强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力企业的融合
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大多处于以人力资源信息、生产信息、项目信息、营销信息为代表的局部应用,国家电网等部分企业建立了ERP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项目、财务等核心业务的集成化应用,但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还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如何控制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等成本,如何充分发挥专业化的基建成本管理优势,降低基建工程造价等固定成本等,这些问题通过单一的信息系统是无法完成的,这需要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因此必须使用一些技术手段,综合运用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商业智能和数据集成传输等成熟技术,逐步形成一个复合的数据信息集成平台,解决发电企业中“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信息安检工作,可以让防火墙连接MIS网络与SIS网络,并且尽量避免SIS网络与一般客户端的连接,以控制SIS数据的访问权限,这样才能在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而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功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依据。
结语
总的来说,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长期、复杂、持续性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确保先进性、竞争性的基础。电力企业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确保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又要形成统一监管平台,使日常监管常态化,同时还要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相关人员现场处置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信息保密工作全程管控,进而为电力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乔瓦苦.浅析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J].农技服务.2014(06)
[2]黄文忠.提高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性措施分析[J].数码世界.2015(11)
[3]马腾飞.强化电网调度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2(16)
个人简介:黄海(1985—),男(壮族),广西南丹县人,二级建造师,大学本科,从事电力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黄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电力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信息论文; 企业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