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知识组织与知识导航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论文,馆员论文,学科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学科馆员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关系
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建设为对象而建立的学科专业高级对口服务的模式。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点,重点学科建设则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学科聚集了一批学术造诣深、知识渊博的学术带头人和年轻活跃、精力充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他们对学术情报、文献信息的需求,较一般读者来说,具有层次高、涉及广、内容新等特点。这就要求图书馆改变常规的传统服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学科的读者研究,了解重点学科的主干课程、科研课题和学术梯队组成情况以及其阅读与利用文献信息的规律。
学科建设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除教师队伍学术梯队建设外,教学、科研、学术成果是其重中之重,而这些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支持,学科馆员由此应运而生。
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又称联络馆员(Liaison Librarian)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担任。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科馆员负责一个院系的工作。这种以大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学科馆员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最早发端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级大学图书馆。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service),随后,在加拿大的部分研究级大学图书馆也推行了学科馆员这种服务模式,受到了用户的欢迎。近几年来,我国在一些重点大学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较早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其名称也不是统一的,有的称咨询馆员,有的称导读馆员,有的称信息馆员,有的称网络馆员等。我国推行这种服务模式,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界对开创新的服务领域的敏感和为读者服务观念的转变。
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图书馆的用户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检索电子文献,尤其是中、老年用户。随着图书馆电子文献、数字文献的大量出现,增大了用户检索和利用的难度。同时,由于虚拟图书馆有广泛链接的功能,海量的文献信息便成为一个无序的大系统,它对用户的个性化查询没有太大的帮助,从而使得海量信息与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网上信息资源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不强,用户对其信任度和可信度不高。尤其是在近年来,图书馆采用光盘、网络等新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日益增多,这些变化在为读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读者产生畏难情绪。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科馆员为教学科研的资深研究者提供直接、便利、深层次的学术服务,在不断膨胀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用户的需求之间架起了中介的桥梁,成为知识导航系统的领航员。
“学科馆员”制度既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行为。“学科馆员”如何针对高校重点学科用户群,围绕重点学科开发专题信息资源并采取一定的创新服务模式,为高校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提高重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能力,最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高校图书馆建设共同发展的合作体系,是新形势下教育和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结合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服务实践,介绍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组织过程与知识导航实现。
2 学科馆员知识组织过程及知识组织内涵
2.1 “知识组织”一词首先是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提出和使用的,是对文献分类、编目等文献组织活动的统称或概括
这种知识组织概念,只能说是狭义的知识组织概念,因为文献组织活动只是一种客观知识的组织活动,而知识组织还应包括主观知识的组织。广义的知识组织应包括主观知识组织和客观知识组织两方面。据此,我们对知识组织作如下定义: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搜集、整理、加工、整序、揭示、控制、提供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它包括主观知识(隐性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显性知识)的组织两方面。对隐性知识的组织表现为知识的自组织过程,对显性知识的组织表现为外在的、社会的控制与组织过程。而知识组织的目标是对知识存贮进行整序和提供,它直接提供给用户直观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化知识。知识组织不再局限于利用片面的信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向用户提供全面、完善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知识而无需再加工。知识组织的重要任务是模拟人脑的思维模式对知识进行存贮和检索,人脑对于知识的存贮和检索表现为复杂的大脑神经生理与心理过程,所以知识组织除了以语言学、逻辑学、系统科学为基础外,还应以认知科学、脑科学等以人类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理论为基础。知识组织的最终结果形成知识系统,序化后的知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适时地将知识传播到适当的地方,适当的人。知识系统不仅存贮显性知识,而且还能挖掘并存贮人的智慧和经验等隐性知识,并且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组织,按照一定的推理策略,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知识系统中的知识元素具有唯一性,不可能出现两个相同的知识元素,从而系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果准确。
2.2 学科馆员知识组织过程
(1)学科知识获取。学科专业馆员从用户目标和环境出发,进行学科知识的收集与捕获,其信息源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学科专题信息资源、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学科专家学者信息资源、学科WWW网络信息资源等等。对这些信息源进行收集整序,构建学科专业多媒体知识库。
(2)学科知识智能获取。学科馆员利用各种搜索工具,针对对口学科外部知识、对口学科内部知识尤其是隐含知识,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库、重点学科专题信息资源、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重点学科专家学者信息资源、学科WWW网络信息资源等进行跟踪、搜索、检索和获取,进行跟踪、收集和捕获。
(3)学科知识筛选。学科馆员知识筛选表现在学科馆员根据用户的需求,从各种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压缩水分,留下精髓”的筛选工作,从而得到精品。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将分散于世界各地互联网的文档加以索引、整序,以便用户查寻。学科馆员有效利用搜索引擎的作用是:帮助用户从分类、主题等角度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起网络导航作用,指引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网站;对网站进行评价,指引用户选择优秀网站,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4)知识智能分类整合管理。利用各种分类工具对重点学科知识分类整合,这是构建重点学科专业多媒体知识库的关键部分,各种门类、各种学科的知识进行分类的过程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经过分类整合将杂乱无章、难以利用的知识整合为具有利用价值的知识。分类过程中要清理掉无用的知识、重复的知识,经过分类梳理后的知识再经过整合,会使知识的使用者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知道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将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不同来源的知识整合为符合创新要求的特定的知识,整合为在创新驱动下所生成的新的知识。在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可采用立体整合方式,即将学科相关知识划分为横向知识和纵向知识,然后分别进行整合的方法。横向知识,是指某一类(或某一学科)知识与其它相关知识的关联程度。例如,关于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其横向知识就涉及到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人工智能等知识。而纵向知识则是指某一门类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知识。是知识内部的变化问题。立体整合的特点在于通过整合可以通观重点学科某一类知识的历史溯源和发展前景,也可以了解与其它知识的关系及相关程度,对于建立知识的立体架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重点学科知识管理过程中,采用知识的立体整合方法,有助于开发重点学科内部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促进重点学科内部知识共享,在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实践中,处于一个较为主动的地位。知识的立体整合要求学科馆员对某一学科的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具有较强的归纳整理能力。经过对重点学科知识的立体整合,可以构建重点学科知识情报体系,提高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保障。在知识整合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合为一体,为区分研究对象而在抽象中隔离开的知识,在打破学科界限的具体实践需要中,又重新走向统一。科学与技术相互作用,科学成为新技术思想的直接源泉,成为工程设计的工具与方法的源泉,技术也同样是对科学做出新挑战的源泉,这样就达到了知识整合的真正目的。
(5)学科知识智能组织、挖掘和优化管理模块。经过对重点学科知识分类整合,学科专业馆员在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从重点学科纷杂的信息流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按相关重点学科知识体系组织到数据库中,并通过计算机存取、检索算法进行智能匹配,使相关重点学科用户能方便地检索有关数据与知识。
(6)学科知识交流和知识匹配传送管理。通过知识库、计算机网络群件管理系统、工作流智能控制系统等方法,促使重点学科有关学术信息知识更方便地被用户所知晓和利用,促进重点学科专家学者与重点学科知识源之间、重点学科知识需求与知识提供之间的准确匹配和传送。
(7)学科知识利用管理。学科馆员利用专家系统、专门分析工具、决策支持系统等支持重点学科用户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将知识的应用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方面:A.学科馆员专业信息资源导引。根据用户需要,以一定的专业为对象,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把网上的与某一专业或某一主题有关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分析、综合,组成专业信息资源组合,放在网页上,供专业用户使用。B.学科馆员个性化信息引导。学科馆员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学科专业用户个人的具体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系统的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过滤,得到用户所需要的、个性化的信息资源精品。然后利用电子邮件、频道推送或建立用户个人网页等方式传送给用户。这种服务要不断跟踪,定期向用户进行新文献通报、定题选报、定题资料摘编等,还要跟踪用户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检索要求,优化检索过程,选择检索结果,逐渐形成用户个人的信息资源系统,使服务贯穿于用户信息搜集、分析和应用,直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特点是主动服务,它不仅限于为用户找信息,更倾向于为信息找用户,因此更具有个性化特征,也更容易为用户接受。
3 学科馆员知识导航实现
3.1 学科馆员实现知识导航服务是学科专业知识组织利用的一个典型范例
所谓知识导航是指通过Internet将分散在各站点的相关数据库,以逻辑的方式联系起来,并建立专业导航系统。利用知识挖掘(Knowledge Mining)和推送(Push)等技术,对国内外各种学科专业数据库进行搜集、整理、甄别和评价,并对其主要内容、研发单位、类型、收录年限以及检索方法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和主题标引,建立可按主题词检索和分类目录式的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为用户提供网上学科专业数据库知识导航系统。
3.2 学科馆员知识导航的实现
(1)为用户方便定位。学科知识导航库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导航库的评价系统对学科馆员所收集的学科数据库建立有学科内容及分类指导,用户在进入导航库后,能直接地了解到所要查询的相关信息,选中相关的某些或某一站点,进入数据库查询系统。有了专业数据库网站指南,用户实现了方便地定位检索。
(2)为用户提供直接超链以节省时间。知识导航库的全部数据库均经过人工和计算机系统的甄别、筛选,一般都设有分类查询和简捷实用的数据库内容介绍、检索指导,用户在选中某一数据库后可直接链接,避过网页而直达数据库进行检索,能够有效提高检索速度,节省时间。
(3)提高信息查准、查全率。知识导航库的建立,能较好地解决Internet上学科专业数据库资源丰富与人们利用不足和信息查询不全的矛盾。同时,智能搜索加上人工技术干预抓取信息,在组织信息时由学科馆员进行人工分类、标引,提高知识导航系统信息的可得性和易用性,使得检索效果好;另一方面学科用户参与程度高,在分类目录的指导下,逐步明确用户的检索需求,检索目的性更明确,促进了用户检索需求与信息库的成功匹配。
3.3 学科馆员知识导航实现的组织方法和模式
目前在知识导航组织方面国外许多高校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方法和模式,最为成功的模式为垂直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但专业化、集成化程度比较高。国内清华大学学科虚拟资源导航服务系统采用的就是垂直网络服务模式,根据清华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搜集了因特网上与该校学科有关的组织机构、电子出版物、著名学者、计算机软件。目前已建成计算机、传热等四个学科的虚拟导航。但从满足普通院校重点学科虚拟资源建设情况来看,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局限性。目前国内许多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展重点学科知识导航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发展趋势是采用智能挖掘技术和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进行网络资源分类抓取和学科资源智能导航以及学科资源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
以下我们结合南通师范学院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实践,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库管理平台和智能引擎技术设计,基于知识智能组织与管理的重点学科知识智能导航服务模式(见图1)。该模式的核心是建立重点学科资源智能导航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思路是:重点学科专业馆员依托成熟的宽带校园网络、数字图书馆资源和丰富的虚拟馆藏资源,为重点学科建立专业资源学术信息导航网站,使重点学科的专家学者能够通过专业导航网站,迅速、快捷、方便地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学科前沿和最新学术动态。重点学科专业学术资源导航网站内容包括:国内外本专业专题研究数据库,虚拟教学参考资源多媒体数据库,链接各国科研机构及专业图书馆的网站网页;学科专业图书、期刊的网站网页;学科教育机构(包括招生、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网站网页;学科课件资源网、学科学术活动(会议、展览、讲座)网站网页;学科科研成果和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的网站网页;网上学术论坛有关学科的网站网页;有关的搜索引擎、网络导航库、网络资源指南以及与该学科有关的数据库生产者、软件公司及其产品的网站网页等。
图1 学科知识导航系统数据流程图
本系统中,学科专业馆员首先建立重点学科非结构化导航知识库,利用智能引擎和挖掘工具从WWW上动态存取和管理本校重点学科专业的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同时与智能导航器在线交换数据。当重点学科用户点击某个主题进行浏览时,该信息流向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直接进入智能导航系统的在线导航模块,用于产生导航信息;另一个方向是进入重点学科非结构化导航知识库,用于更新数据库中的历史记录。在线导航器接到重点学科用户的浏览信息后,进行推理计算,产生实时导航信息,传送给浏览者。当导航知识库发生变化时,数据预处理模块首先对这些变化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智能导航器的重点学科网站更新模块,由该模块对导航信息进行更新处理再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块返回导航知识库。本系统能够通过分析重点学科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记录,并结合用户的现有浏览状态,来及时准确地为浏览者提供导航。此外本系统还可以对重点学科网站进行结构优化,通过最大可能配置计算获得的结果,表示了重点学科用户对网站的各个重点学科主题的兴趣。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重新调整重点学科导航网站的结构设计,可以设计出符合重点学科用户爱好的主题结构。
收稿日期:2004-04-10
标签:学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