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训练永无止境--访“五、七岁儿童完善人格训练计划”作者高志武_亲子成长论文

人格训练永无止境--访“五、七岁儿童完善人格训练计划”作者高志武_亲子成长论文

个性培养没有终点——访“5~7岁儿童完美个性培养方案”作者高志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性论文,终点论文,完美论文,儿童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7岁儿童完美个性培养方案”刊出后,引起了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其间,我们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一致认为该方案具有符合儿童特点、孩子喜欢、贴近生活、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目标明确、独特新颖等特点。7月中旬,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召开了座谈会,与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对本方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到本期为止,“5~7岁儿童完美个性培养方案”已经刊出整整一年,方案的刊载将暂告一段落。最近,我们把一年来读者在使用该套方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记者带着有代表性的问题走访了作者高志武。

段:读者在来信中说,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如此,我们这个方案为什么还要叫“完美个性”培养方案?

高:“完美个性”是个通俗说法,叫“健康人格”就更严谨一些。之所以用这个词,是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所说的“完美”,是相对意义上的完美,是指通过培养,儿童的个性能变得比过去更完美。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虽然我们无法苛求一个人十全十美,但恰当的训练确实可以使人接近这一目标。

段:有读者问,为什么叫“5~7岁”儿童完美个性培养方案,是否意味着在这个年龄段开始个性培养效果最佳?

高:健康人格培养,当然是越早越好,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龄段,是因为孩子太小时,人格方面的重要性不容易被一般家长意识到,太晚,培养起来有较大的困难。5~7岁时,人格问题已经初显苗头,但又有极大的可塑性。应该说,就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而言,这个年龄段虽然不是最理想的,却是现实可行的。

段:有读者说,方案中的创造性训练有些像智力训练。创造性训练也能促进个性发展吗?

高:当然,如果孩子掌握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就会自觉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会对人格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段:有家长说,人际交往系列中只有家人与孩子交往的题目,他的孩子与家人交往没有问题,与外人的交往比较差。所以他建议方案中应突出孩子与外人的交往。

高:和家人交往是社交的基础,如果孩子和家人交往很正常,题目中家人扮演的角色换成外人就是了。

段:有读者问,“情绪疏导系列”的多数方法可以了解孩子情绪问题的原因,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高:这些读者可能只看了前几期,看一下第八期的“玩具游戏”和第十二期的“动物记者招待会”就可以找到答案。

段:“良好自我训练系列”突出了培养孩子“成功体验”,有的家长说,一直都是坚持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没想到方案中的标准定得那样低,也没想到孩子会对那些奖励那么感兴趣。

高:“高标准,严要求”和循序渐进没有矛盾。循序渐进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高标准,而高标准要以循序渐进为步骤。脱离实际的高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也会对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家庭悲剧。

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强化物,孩子都会感兴趣,得到了高兴,失去了沮丧。因此它也就对儿童的行为方式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段:个性训练重要,智力训练也很重要,有家长问应该怎样处理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

高:它们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过程,决不存在一丝矛盾。比如说,现在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绘画的儿童很多,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智力开发。但是,怎样教孩子画,就涉及到个性培养问题了。如果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判标准,孩子就会变得胆小、顺从、缺乏创造性。

当孩子在学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怎样帮助他克服困难,维持兴趣,又是个性培养问题;怎样对待绘画比赛结果,怎样向他人学习,还是个性培养问题。

因此,个性培养是渗透在包括智力开发在内的所有儿童活动之中的。

段:有的家长来信说,他们做了几次,觉得麻烦,效果又不是很明显,就没有坚持下来。请您对他们讲几句话。

高:人格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长大后,出现性格问题,会是更麻烦的事。我经历过的这类咨询案例数不胜数。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可以和大孩子的家长聊聊。用今日的小麻烦省去以后的大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段: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属于外向、兴奋型的,有些训练题目不一定合适,如“原始吼叫”和“手指画”。因为她的孩子本来就特别喜欢不停地说,喜欢自己弄点颜色胡涂乱抹,把衣服、墙壁、桌子弄得花花绿绿的。

高:喜欢涂颜色、喜欢喊叫本身不是问题,当家长对此感到无从把握时才是问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长认为乱涂颜色、喊叫和多话是不可接受的,未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机会,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才以不规则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这些“有限制的放纵”题目不是不适合她的孩子,而是非常适合。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涂和说,家长从一开始就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用于表现。用不了多久,孩子多话和乱涂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纠正。当然,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段:下面是几位家长朋友提出的具体问题,请您简单解答一下。

1.我的孩子不会宽容,怎么办?

高:这位家长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对孩子、对他人是否宽容。当孩子有不宽容的表现时,家长要坚决保持沉默,任何过分的安慰和斥责都是一种强化。

段:2.孩子胆小、内向。有一次出去碰到邻居的一个小孩子,两个孩子都想玩,但又都不敢主动向前,于是就像打游击战似的,一个往前凑,另一个就往后退,相持了有10分钟,最终也没有玩成。这种问题该怎么办?

3.孩子特别细心,但速度慢,怎样才能提高速度?

高:这两位家长要制定切合孩子实际的奖励标准。比如,胆小的孩子只要敢和别人相持,就应该表扬;做事慢的孩子,只要比原来快了1秒钟,也要表扬。起点定得低一点,孩子有了信心,再逐步提高要求。

段:4.孩子太要强,事事想得第一,为了拿第一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如果拿不到第一时,就什么都无所谓了。

高:这位家长应该改变一下奖励的标准。在对孩子和他人的评价中,不要再对“第一”给予强化,而是要对“进步最大”给予强化。第一是与别人比,进步最大是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尽力去做了,即使没得第一,也是值得奖励的,反之,即使得了第一,也不予强化。

我们的这个训练方案,从表面上看,是针对孩子的,从本质上讲,是针对家长的。一方面,通过训练孩子长大了,另一方面,家长也在家教方面成熟了。如果家长通过使用这套方案,能够把握方案中所贯穿的原则,掌握方案中使用的各种技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的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

段:谢谢您,高老师。最后,请您给我们的读者讲几句话。

高:教育孩子,从教育母亲开始,

教育孩子,从教育家长开始,

教育孩子,要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开始!

标签:;  ;  ;  ;  

人格训练永无止境--访“五、七岁儿童完善人格训练计划”作者高志武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