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论文_付蕾

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论文_付蕾

付蕾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 黑龙江大庆 163114

摘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集中讨论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 兴趣 理念 主体 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课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社会科学性的科目,所以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即使教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是学生仍不愿意学,一堂课下来学生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最终导致思想政治课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体会,现在就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构建教学新理念,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中提到,人的兴趣表现在力求更深入地认识世界,就称作认识兴趣,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的状态就叫做求知欲。具有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人常常废寝忘食,乐不思蜀地学习,并获得很大的满足感。所以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而满足求知欲,则会使学生产生与更高的认识活动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

例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时,第一堂课我先讲一些小故事,如“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给我们什么启示?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黄笙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说明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先不告诉学生们,只是引导他们这些都与哲学原理有关,具体答案是什么,需要通过本学期学习《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才能回答出来。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表现欲望、自主参与意识都很强,希望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得到肯定,自我评价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采用指导阅读法、分组讨论法、自问自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竞赛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甚至可以采用游戏问答法;教学手段则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音乐歌曲、小品表演、投影、挂图、情景剧表演、板报设计等多种辅助手段,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乐于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每节课开始三分钟,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演讲和热点播报,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而且使得学生能够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逐步具备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同时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时借鉴学生的事例,并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不仅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课堂中我还会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有时会让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尤其是讲解习题时,由学生讲解出思路、考点,最后再归纳总结出答案,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并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因材施教,即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而且评价标准通常是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进行的。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反对“一刀切”,尊重并赏识学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在政治课堂中,对于课后思考题的布置,我是分层次预设的,对于基础知识不好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必须做会A层题目,对于B层次和C层次的习题,他们可以任意选择,量力而行;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但是不会灵活应用的学生,就必须完成A层次和B层次的题目,C层次的题目可以尽力而为,但不勉强;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相当准确,又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的学生,他们就需要探讨C层次的题目了。这种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使得成绩较差的学生越来越有信心学好政治科目;成绩一般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成绩较优异的学生越来越想挑战自我了。这样就会激发后进生和中等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机会,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动口,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发展学生智能的阶梯, 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始终坚持由重“灌”转变为重“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会收到越来越好的教学效果,政治课才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课堂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力。

论文作者:付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为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论文_付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