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例谈论文_辛宜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例谈论文_辛宜生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马河坝小学 445600

道德与法治学科除了对小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蒙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小学的人文关怀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警车生命的教育。为了切实加强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是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本身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知识的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道德与法治中渗进生命教育,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课堂。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加强生命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是人的智慧、力量和一切美的情感的唯一载体。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其次,要弄清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和有想象的存在物。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以人为本”应当是以鲜活的、现实的、完整的人为本。教育要引导人追求生命的完善,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起点就是“人”,而“生命教育”就是教育的基点。同时,只有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堂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却伴随着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怀疑,这样教育的结果不是发展人,而是毁灭人。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加强生命教育要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生命都没了,还谈何教育?所以,对于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我们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责任把“生命至高无尚”这样的思想告诉学生,有责任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和健康”的意识,有责任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宗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说到底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究,是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从而树立起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因此,当前我们除了要提倡道德与法治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让道德与法治回归生命教育的本质,这样道德与法治才真正发挥其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推进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传统课堂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上,强调刺激和反应。“生命”课堂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它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成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尤其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生命”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其次,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道德与法治堂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而且还能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人才的目的。

第三,要改变传统教学设计,增进课堂生命活力。对于教学设计,可以分为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生命”课堂要求教学设计进行动态设计,课堂有了学生的生命活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便不能在备课时全都预测得到,教师应按课堂的具体行进状态来设计教学,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践中有活力的课堂都是按动态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的,而不是按照教师备课时规定的路线亦步亦趋的。教师的创造才能和创造热情,在处理这些课堂活动的情境中得到发挥与体现,学生也因为教师顾及了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生命活动的多样性,也会更满怀热情参与课堂学习。当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时,课堂也就脱去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的生机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最后,要构建生命课堂,增加学生的体验。生命课堂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是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因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是在各种道德与法治活动中提高的。另一方面,活动、体验、表现也是学生应有的权利。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为了过成人的生活,他们有权利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所以,在道德与法治堂中引入生命教育观念,构建生命课堂,教导学生有正确的生死观,就必须让学生多活动、多体验、多表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果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德育教育的皇冠,那么,“生命教育”则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论文作者:辛宜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例谈论文_辛宜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