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论文_龙春艳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论文_龙春艳

龙春艳(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第一高级中学 贵州 黔西 南州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19-01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课堂导入就好比是打开课堂的一座大门,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这扇门的作用,就能吸引学生主动推开大门进入门内来探究里面的知识世界,甚至带活整个课堂世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也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招”,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场地、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那么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导入语呢?我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积累的经验和听课所得到的启发,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诗歌朗诵引课题

诗词导入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既可以复习学过的诗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可引用未学的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习《再别康桥》时我是这样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伤感。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悟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情感自然,这样的情境,亦会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体会那诗情画意,去体会那多样的离别之情。因为这些诗词的导入,为课前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趣味故事引新课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变色龙》一文: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两个人一同行路,其中大个子突然惊呼:"有蛇!"小个子则附和说:"我也听见柴草呼呼地响。"他们定下神来注视那地方,并用一块石子扔过去,仍不见动静,大个子自言自语说:"是死蛇吧!'小个子则正经他说:"难怪我闻到臭味了!"后来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根草蝇。小个子又自作聪明地说:"这地方哪有什么蛇嘛。"你们说,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讽刺了小个子见风使舵。")对!作为市井小民,见风使舵只不过成为人们的笑料而已。但作为国家机关的警官,在处理问题时也这样见风使舵,就说明这个国家已经是很黑暗了。19世纪末的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样一位警官,作者把他称为"变色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巧设问题为铺路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四、名言警句民俗谚语创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名言警句或民俗谚语,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传送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首先出示小黑板,上书几条谚语:

1.天上沟沟云,地下雨淋淋。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 天上鲤鱼斑,晒粮不用翻。

4.东虹轰隆西虹雨。

学生看后,津津有味,教师趁机启发道:这几句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学们读后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哪两种关系呢?(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两种关系:第一,天气和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第二,天气变化与云的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因而我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五、聆听音乐渲染气氛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陶冶人的性情,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听听歌曲,甚至两人一起共同欣赏学唱。所以我就抓住学生喜欢音乐的心理,并以此作为契机来作为课堂导入的材料。让他们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对课文的兴趣。在教《荷叶母亲》这课时,我播放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妈妈再爱我一次》,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诉说,深深打动了学生们,把学生的思绪都带入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融入了母爱的世界,这时,我满含深情地说:“母爱是无私的、博大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去再一次感受那份真挚的爱吧!”

六、图片影视直观切入

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安塞腰鼓》这课前,我犯难了:很多学生连腰鼓都没见过,怎么能读懂文章,体会文中的感情呢?后来我在网上发现不光有腰鼓的图片,而且还有陕北汉子表演安塞腰鼓的视频,在看课文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相关图片和视频后,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趣,都迫不及待地想走入课文一探究竟。

魏书生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语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把握和运用。在导入过程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找到适合每篇课文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审美观的养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感情,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导入这朵瑰丽的鲜花在语文教学园地上怒放,让它成为每一堂语文课最精彩的亮相者。

论文作者:龙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论文_龙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