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研究论文_赵明华1,杨建华2,冯志全3

1、2、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3沈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创建特色小镇成为破解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突破点。本文就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引言

小城镇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建设发展好小城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特色小镇建设正是关键着力点。

1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标尺,在城市化历史长河中,各种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特)大城市聚集,也带来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的压力,以城镇导向为代表的“逆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多里尼小镇都是全貌精致独特,产业极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是特色小镇的标杆。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奇迹,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不到18%,城镇常住人口1.7亿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57%,城镇常住人口接近8亿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多数是80%-85%,日本用了大约40年走到这个阶段,韩国用了将近30年完成跨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在一定意义上讲,就近、就地城镇化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双向城镇化”的流动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促进以农业为主线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把附加值更多地藏富在乡村,由此带动乡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实现新时代的乡村现代化。因此乡村振兴需要一个明确而又强有力的龙头拉动,把乡村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特色资源等集聚在一个空间上,增强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对接城市两小时消费圈。

2梳理典型模式

2.1模式一:政府主导的内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政府通过对独有的内生型资源进行挖掘和配置,主导特色小镇的经营平台。关于小镇的定位、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引入和培育,对外宣传,甚至是招商引资过程都由政府来经营。形成这种政府主导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府较为强势,在小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导力;二是,很多小镇在发展初期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收益薄、回报慢。

2.2模式二:政府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一种典型的模式是:政府是重要参与者,主导其建设、经营和产业培育全过程。以政府搭建平台,再引入特色产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政府直接参与投资,其行为对小镇建设、产业发展、投资者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发展模式称之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直接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特色小镇。具体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二是政府通过产业等各种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帮助企业成长;三是政府搭建小镇产业发展和创新平台,为企业创造转型和创新的环境。

2.3模式三:政企合作的内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由于“乡财县管”,镇级政府的财政实力有限,并且在管理经营上相关专业化企业更具优势。但小镇规划、建设、发展、运营一系列流程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另一种典型模式是相关专业化企业与政府合作,成立专门的机构(平台公司)经营特色小镇。在这个专门的机构中,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政府对于小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系列便利,在对外宣传、产业发展中都依靠这个平台公司来经营。

2.4模式四:企业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资金需求很大,普遍存在短缺或没有落实的问题。农民进入城镇,要住房,要配建水、电、气、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还要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来推动不太现实。政府引导,充分调动、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由专业化企业搭建平台,待平台成形后再引入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形成,称之为企业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华夏幸福公司的产城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特色小镇与企业联合设立特色小镇的项目公司SPV,企业向项目公司注入注册资本金与项目开发资金。通过特许协议,项目公司作为投资及开发主体,主导特色小镇的设计、投资、建设、经营、维护一体化市场运作,着力打造小镇品牌;小镇政府履行政府职能,负责决策重大事项、制定规范标准、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的监管等,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图1 开发运营模式分析图

3以PPP模式推进特色小镇对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对

3.1管理运营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需建立“多专业、多团队”的跨界合作机制

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创建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其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包括地方政府以及各个社会资本方,如投资主体、融资主体、服务主体、承建主体和运营主体。针对特色小镇的投资运营管理主体的多元性特征,规划编制需要在团队组织模式上进行创新,跳出习惯的既定业务范围和技术优势限制,打破规划设计机构中常规以专业项目组为单元的团队架构,采用跨界的多专业、多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引进具有PPP咨询经验的经营人才和法律、财会、税收、金融等专业技术人才,提升PPP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3.2从单方受益转变为各方均得益

在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下,以土地出让金为主要来源,政府是最主要的收益方。而新形势下,特色小镇的经营收益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外来投资通过参与小镇规划、建设、融资、经营服务等获得应有的收益;同时,本地居民的利益也要得到保障,形成小镇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兼顾外来投资与本地利益协调,力求相融互促,才能实现特色小镇的良性发展。

3.3运营模式从“单一土地”转向“区域整体”,需建立“产品营销运营为导向”的规划内容体系

特色小镇PPP模式将土地开发作为基础,产业运营作为核心,资本运营作为保障,对特色小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运营管理,注重区域价值和产业服务中获取特色小城镇整体资源溢价和投资增值收益,大大拓展了投资收益来源,规避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小镇规划设计应转变空间工程设计的思维模式,将特色小镇看成一个有机生命体,以“特色产业运营和小镇品牌营销”的理念,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传统和产业梯度,从小镇的主题定位、产业策划、空间设计、品牌营销和行动计划等角度,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顶层设计。

结语

各地关于特色小镇的经营有诸多探索和实践,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尚不完善:部分特色小镇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未能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参与进来,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而研究特色小镇的经营模式,再推而广之,是又好又快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谢海生,王艳飞.新时代特色小镇的成功要素探究[J].中国房地产,2018(9):31-37.

齐拴禄,杨昆.河北省特色小镇创建与运营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8(1):4-16.

苏海红,王松江,高永林.特色小镇PPP项目运作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06):13-17.

论文作者:赵明华1,杨建华2,冯志全3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研究论文_赵明华1,杨建华2,冯志全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