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与面向新世纪的组织工作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与面向新世纪的组织工作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党建理论与面向新世纪的组织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组织工作论文,党建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党建理论,对于做好面向新纪世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组织工作必须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没有这一理论,就不会有当前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的好形势,也就不会有组织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的光明前景。只有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组织工作才能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能更加贴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而把我们党建设好。

——以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和确立的过程,它总结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党的组织建设的丰富而生动的实践经验。在雄厚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这些党的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在组织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

——以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组织工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又体现了时代特征。比如,邓小平党建理论在党的奋斗纲领、党的性质、党的领导、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党的作风等问题上,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原则;同时,在党的建设目标、党的政治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崭新实践作出了科学分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这对于我们在组织工作中借鉴历史经验和紧密联系现实都能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组织工作,有利于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尊重实践,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用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实践,就能鼓舞我们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从而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组织工作的新路子。

二、组织工作必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党的建设也要进行改革,这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主要精神之一,也是他对党建理论的最大发展。邓小平多次提出了建立岗位责任制,实现干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干部监督的具体要求。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经验教训,指出了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并身体力行,带头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对推进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思想,为我们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组织工作必须改革,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的思想,我们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二是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干部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包括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对每一项改革,在时间、目标、主要措施等方面,都要有明确规划,然后分步骤、分阶段加以实施。要特别注意干部制度改革的配套性和完整性,使各项制度能互相补充和促进,防止顾此失彼。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逐步实现干部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

三是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当前,在干部制度改革上要力争取得三个突破:一是在完善干部考核制度上取得突破。要根据不同职务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标准,对干部工作实绩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形式主义和简单化。二是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突破。根据干部实绩考核结果,对确实不胜任现职的干部,特别是对相形见绌的干部要果断进行调整,决不能让事业去迁就人。三是在加强选人用人的监督检查方面取得突破。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按规定程序办事,要健全和完善用人上的监督检查制度,从制度上解决吏治腐败问题,杜绝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些都是改革的难点,需要大力弘扬积极探索的精神,迎难而上,重点突破,善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积极探索规律性的东西,走出一条以改革解决各种难题、做好组织工作的新路子。

四是要深入调研,善于总结经验。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总结改革经验时反复强调,“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应当说,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通过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广典型,就可以带动和促进面上的工作。我们要认真总结一下十多年来全区各地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以此推动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五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行动到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各地、各部门开展干部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材料,加强分类指导,搞好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宣传干部制度改革的方法措施和典型经验,为干部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推动干部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组织工作必须着力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邓小平的党建理论反复强调了办好中国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的思想。我认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首先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工程,是我们组织工作乃至全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长期任务。无论是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素质,还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都是“关键工程”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中央下发了《1998—2003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及主要措施。当前,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班子结构。要从领导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党政领导班子职能如何设置,领导成员如何交叉任职以及在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配备上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领导格局。

二是明确领导职责。要正确划分和明确党政领导班子的主要职责,重点解决好党委如何领导经济工作,既统揽全局,又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使党政班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是注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干部培训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驾驭全局、超前预测、宏观决策和临机应变能力。

四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重点是研究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五是加强干部宏观管理。要加强各项组织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比如,加强干部双重管理,坚决克服和纠正少数地区、部门在干部工作中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现象。再比如,如何管理好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其它各类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从宏观上加以指导,以适应企业全面进入市场的客观要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突出强调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我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目的就是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凝聚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进而巩固党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的灵活性。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以资本为纽带,大量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企业集团的出现,我们将要从原来主要在公有制形式比较简单的经济组织做党的工作,向公有制形式复杂多样的经济组织中扩展和转化,从过去的工作规范和习惯中摆脱出来,建立形式上较为灵活、内容上更有针对性、作用上优势更为明显的党建工作新规范。

(二)组织建设的艰巨性。随着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带来一些思想上的压力和负担。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和待岗待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解决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质量的问题。通过在待岗、待业和流动党员中明确组织归属,积极开展活动,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影响和带动待岗待业人员搞好自学、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主动谋求职业,在生活上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支持改革,维护稳定。

(三)组织建设的复杂性。随着分配结构和方式的完善,特别是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也要尊重客观存在的符合政策法规的经济利益关系,既要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承认必要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追求,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教育党员和干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关系。把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精神的教育贯穿在其中,引导党员干部实践党的宗旨。

四、组织工作必须讲究工作方法

注意工作方法,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重要思想。面对下个世纪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组织部门不仅要把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明确工作思路,还必须讲究工作方法。

一是深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跨世纪的组织工作。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权。深入广泛地开展组织工作的调查研究,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心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就是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各种方法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就是既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从而使组织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广泛、健康、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就是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比如,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要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要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加快干部交流,积极探索干部监督的有效途径。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抓好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是积极推广典型。就是要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典型引路,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四是抓好督促检查。组织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督促检查是促进组织工作各项决策顺利实施的有效方法。组织工作的时效性,要求我们对每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抓紧完成。作为上级机关,工作部署之后,就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督促检查,决不能放任自流。为了做好面向新世纪的组织工作,必须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我们设想,结合机构改革,要进一步重新调整组织部门内部各业务处室的工作职能。在此基础上,成立组织部门督促检查专门机构(督查处或督查室),直属部长管理,主抓组织系统的督查工作。对那些经过督查仍然没有去落实的,要通报批评;对影响工作或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努力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把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是注重制度建设。注重建章立制,也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对各地行之有效的工作形成、工作规划或有关制度实行制度化,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工作,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近年来,我区各级组织部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使组织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迈进。做好面向新世纪的组织工作,我们更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来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标签:;  ;  ;  ;  ;  ;  

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与面向新世纪的组织工作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