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法法典(论文文献综述)
管晓静[1](2022)在《我国行政法典编纂进路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政法典编纂历经坎坷,如今又提上议事日程。学界诸多人士纷纷发表见解,力争为行政法典编纂献言献策。笔者亦认为我国编纂行政法典条件已完全具备,但编纂应当符合部门法特点,循序渐进;遵循法律基础理论,构筑立法坚实基底;遵守立法技术规范,立足顶层设计,力争在借鉴刑法典和民法典立法经验基础之上,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典。
林嘉[2](2021)在《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典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劳动法法典化,即要求全面总结我国劳动领域立法、司法和执法各方面成熟经验,对现行劳动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编纂劳动法典有利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法的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编纂劳动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治实践和劳动法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和法治特色,劳动法典编纂的体系结构应采"总分"结构,通过"先补齐单行法、后编纂劳动法典"的"两步走"径路实现。
吕忠梅[3](2021)在《中国环境法典的编纂条件及基本定位》文中研究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启动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对环境法典编纂条件是否成熟以及技术方案的论证提出明确要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目标新任务提出编纂环境法典的迫切需求,环境法治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困境形成编纂环境法典的内生动力,环境法学研究所达成的学术共识奠定编纂环境法典的理论基础。环境法典编纂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恰逢其时。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理论研究,应深刻把握环境法典的逻辑体系与核心价值,厘清民法典与环境法典的关系;准确把握环境法的领域法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典的核心价值与基础概念;深刻把握环境法的体系开放性特点,采取"适度法典化"模式、"总则—分编"结构,妥善处理环境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王立民[4](2021)在《以民法典颁行为契机推动中国法典化进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典化理论》文中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丰富的法典化理论,适时把可以并能够编纂成法典的法律尽可能编纂成法典并加以实施是其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以民法典的颁行为契机,以我国法律的法典化为目标,对法律的法典化问题作了充分、科学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论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逻辑严密,富有中国特色,其中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民事法制的制定与实施、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为以后法律法典化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典化理论必将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全面依法治国中产生重大影响。
湛中乐[5](2021)在《论教育法典的地位与形态》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将教育法视为行政法的子部门,理论界则将这种观点称为隶属说。在区分主要规范和次要规范后,从主要规范的视角来看,隶属说能够成立。因此,未来的教育法典应当纳入行政法典分则。为减少争议和工作量,编纂教育法典应当以教育类法律和部分教育类行政法规为基础。在结构上,教育法典可以由通则、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国防教育以及学校工作等分编组成。通则相当于教育法典的总则,其他各分编相当于分则。教育法典通则分编的内容以教育法和教师法为基础,但立法目的条款、管理体制条款和法律责任条款等条款须加以简化或删改。
万毅[6](2021)在《法典化时代的刑事诉讼法变革》文中提出1979年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确立了我国刑诉法的基本架构,体例上基本完备,已经是初步意义上的部门法典。但囿于当时的立法条件,其在制度和规范密度上存在着某种先天不足,实务中不得不出台大量司法解释予以补充。虽然历经三次修订,但由于法典编纂程序的缺位和立法技术的停滞不前,仍未能有效整合司法解释的相关内容、解决刑诉法内部的规范冲突,法典的权威统一性与体系逻辑性受到冲击。因此,要推动刑诉法的法典化,应当强调法典编纂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法典编纂整合司法解释,转化为长期有效的立法,同时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典与司法解释的效力位差;另一方面,提升立法技术,注意中国特色与诉讼规律的兼容以及解决现实问题与立法前瞻性的平衡。
叶静漪,李少文[7](2021)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法的转型与重点立法任务》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社会法发展转型的新契机。社会法的推行不仅有助于实现法治秩序,也作用于民生和经济社会领域。社会法治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可以形成共享型社会法,契合了中国社会法的价值、内容和功能。从实践角度看,以共享发展为基础推动社会立法,既要确保社会法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联动性、立法过程的开放性以及立法的科学性,还要在社会重点领域立法中贯彻共享原则,在劳动关系协调、社会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以及涉外劳动法等方面形成具体制度规范。编纂法典是推动社会立法的可预期措施,也将是新发展阶段的重点立法活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中国社会法发展的关键时机,社会立法必须迈出新步伐。
宋才发[8](2021)在《《民法典》的人民性及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私法基础法律的《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性既是《民法典》最朴实的底色,又是《民法典》最鲜明的亮点,更是《民法典》的本质和灵魂之所在。《民法典》是以人格自由为最高原则形成的私法制度。从法的归属上看,《民法典》隶属于私法范畴;从法的功能上看,《民法典》具有促进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基础性功能;从法的体系上看,法典化的本质是法的体系化。《民法典》具有体现人格尊严、维护私法秩序的鲜明特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康运行提供规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法典》区别于西方民法典的根本标志。《民法典》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一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保护法,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是一部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时代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应构建民事主体社会交往规则体系,构建实施《民法典》的民事行政执法体系,构建民事司法公平正义的法治体系,以及完善以《民法典》为基础的民法学体系。
周保刚,翟玉肖[9](2021)在《论民法典的立法成就与宣传实施着力点》文中研究指明民法典是新中国立法的重大成果,对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起到重大作用。中央要求深刻认识民法典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民法典和全面有力地推动实施民法典。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早日实现的重要职责,结合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重要要求,突出深刻认识编纂民法典的历史背景、充分认识颁布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切实抓好实施民法典的重点工作等方面的一系列着力点,保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杨震,孙毅[10](2021)在《我国民法典的时代价值》文中研究指明民法典的时代价值包含三个维度,即民法典的创新发展维度、法的价值与功能维度、时代特色维度。我国民法典作为面向21世纪的民法典,在价值理念上完成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质变,具备了现代民法典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民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立足国情的民族性、求真严谨的科学性。我国民法典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为成文法渊源形式的提升,人格权独立成编和债法解构。我国民法典内在的民法价值关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就外在价值而言,我国民法典满足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回应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需求,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保障。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七编制体例的先河,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典范性的民法典。
二、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法法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法法典(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行政法典编纂进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行政法典编纂条件已完全具备 |
(一)立法经验的积淀促进行政法典编纂 |
第一,传承立法思想,汲取立法教训。 |
第二,开放视野,适当借鉴国外立法模式。 |
第三,刑法典、民法典的制定,为行政法典编纂示范先行。 |
(二)国家主导力量推动行政法典编纂进程 |
第一,行政立法法典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必然要求。 |
第二,行政立法法典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
第三,行政立法法典化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 |
(三)法典化是我国行政法部门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 |
二、我国行政法典编纂模式探讨 |
(一)“三步走”方案模式 |
(二)通用行政法典模式 |
(三)编纂行政程序法典模式 |
(四)“浓缩版”行政法典模式 |
(五)“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模式 |
(六)“一般行政法典+单行法”模式 |
(七)“行政法总则+行政法典各分编”模式 |
三、关于行政法典编纂问题的几点思考 |
第一,符合部门法特点,循序渐进编纂法典。 |
第二,遵循法律基础理论,构筑坚实立法基底。 |
第三,遵守立法技术规范,立足顶层设计。 |
四、结语 |
(2)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典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劳动法法典化的定位与目标 |
(一)劳动法法典化的定位 |
(二)劳动法法典化的目标 |
二、编纂劳动法典的意义 |
(一)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体系发展 |
(二)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 |
(三)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 |
三、编纂劳动法典的现实基础 |
(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已基本建立,为劳动法典编纂提供了充足的法律资源 |
(二)劳动法治实践持续推进,为劳动法典编纂提供了现实需求 |
(三)劳动法学研究不断丰富,为劳动法典编纂提供理论支撑 |
四、编纂劳动法典的体系与路径 |
(一)体系建构 |
(二)路径选择 |
(4)以民法典颁行为契机推动中国法典化进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典化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典化理论涉及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 |
(一)立法方面 |
1. 民法典的制定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
2. 民法典的制定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 |
3. 民法典的制定还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 |
(二)执法与司法方面 |
1. 关于执法 |
2. 关于司法 |
(三)普法工作、法制教育与法学研究方面 |
1. 关于普法工作 |
2. 关于法制教育 |
3. 关于法学研究 |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典化理论的三大核心内容 |
(一)中国共产党长期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
1. 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
2. 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
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
(二)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
1.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
2.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占有重要地位 |
(三)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
1. 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
2. 以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为契机适时推动其他法典的制定与实施 |
3. 民法典制定与实施以后要进一步研究丰富的立法形式 |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典化理论的三点思考 |
(一)完善民法典和推进与民法典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
1. 完善民法典 |
2. 推进与民法典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
(二)制定更多法典 |
1. 中国法典化过程中的两条路径 |
2. 需有更多法律人参与以后法典的制定 |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 |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
2. 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 |
结语 |
(5)论教育法典的地位与形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教育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三、两个基本前提与教育法典的形式 |
四、教育法典的主要内容 |
结论 |
(6)法典化时代的刑事诉讼法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历程 |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进程的成就与不足 |
(一)规范密度不足 |
(二)体系性受损 |
1. 规范冲突 |
2. 程序竞合 |
3. 程序错位 |
(三)立法技术欠缺 |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法典化的路径 |
(一)一个中心:法典编纂 |
(二)两个基本点:司法解释和立法技术 |
(7)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法的转型与重点立法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发展阶段的社会法视角 |
1.社会法的多重功效 |
2.社会法的发展转型任务 |
第一,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 |
第二,完善社会法律规范体系。 |
第三,扩展公民社会权利。 |
第四,推动社会立法转型。 |
二、社会法贯彻的新发展理念 |
1`.共享发展理念与社会法的结合 |
2.作为转型方向的共享型社会法 |
三、以共享发展为基础推进社会立法 |
1.社会立法过程增强共享属性 |
2.社会重点领域立法贯彻共享要求 |
第一,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治化水平。 |
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治体系。 |
第三,进一步重视特殊群体权益法律保障。 |
第四,统筹推进国内劳动法治和涉外劳动法治。 |
四、社会立法领域法典编纂的初步设想 |
1.共享型社会法的法典化思路 |
2.社会立法领域法典编纂的路径 |
(8)《民法典》的人民性及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法典》的价值理念及其特色 |
(一)《民法典》是以人格自由为最高原则形成的私法制度 |
(二)《民法典》具有体现人格尊严、维护私法秩序的鲜明特色 |
(三)《民法典》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康运行提供规则 |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民法典》区别于西方民法典的根本标志 |
二、《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 |
(一)《民法典》是一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保护法 |
(二)《民法典》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 |
(三)《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 |
三、《民法典》时代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 |
(一)构建民事主体社会交往规则体系 |
(二)构建实施《民法典》的民事行政执法体系 |
(三)构建民事司法公平正义的法治体系 |
(四)完善以《民法典》为基础的民法学体系 |
(9)论民法典的立法成就与宣传实施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认识编纂民法典的历史背景 |
(一)新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奠定了较好基础 |
(二)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明确为重大任务 |
(三)完善法治法律体系目标任务确定为重大举措 |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方向指引 |
二、充分认识颁布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
(一)适应了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 |
(二)汲取了法典编订纂修的源泉 |
(三)强化了保护民事权利的依据 |
(四)提供了深化法治实践的动力 |
三、切实抓好实施民法典的重点工作 |
(一)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
(二)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环境 |
(三)加强民事执法和民事司法 |
(四)完善解纷机制和法治协同 |
(10)我国民法典的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法典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 |
二、我国民法典的鲜明特色 |
(一)以人为本的人民性 |
(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
(三)立足国情的民族性 |
(四)求真严谨的科学性 |
三、我国民法典的创新与发展 |
(一)法典化与法源样态的多元性 |
1. 法典化对成文法渊源形式的提升 |
2. 法典化对法源样态多元性的影响 |
3. 我国法源样态结构的创新性 |
(二)我国民法典体系结构的创造性 |
1. 人格权独立成编的时代合理性 |
2. 债法解构的内在合理性 |
3. 债法解构后的制度安排 |
(三)民法典的创新发展与制度传承性 |
四、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 |
(一)《民法典》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基本法 |
(二)《民法典》是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法 |
(三)《民法典》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法 |
(四)《民法典》是提升司法公信力、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法 |
结论 |
四、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法法典(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行政法典编纂进路探究[J]. 管晓静.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01)
- [2]论我国劳动法的法典化[J]. 林嘉. 浙江社会科学, 2021(12)
- [3]中国环境法典的编纂条件及基本定位[J]. 吕忠梅. 当代法学, 2021(06)
- [4]以民法典颁行为契机推动中国法典化进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典化理论[J]. 王立民. 东方法学, 2021(06)
- [5]论教育法典的地位与形态[J]. 湛中乐. 东方法学, 2021(06)
- [6]法典化时代的刑事诉讼法变革[J]. 万毅. 东方法学, 2021(06)
- [7]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法的转型与重点立法任务[J]. 叶静漪,李少文. 社会科学战线, 2021(11)
- [8]《民法典》的人民性及民事多元治理体系构建[J]. 宋才发. 广西社会科学, 2021(10)
- [9]论民法典的立法成就与宣传实施着力点[J]. 周保刚,翟玉肖.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10]我国民法典的时代价值[J]. 杨震,孙毅. 求是学刊,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