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党组织监督党员和领导干部如此困难?_党组织论文

为什么党组织监督党员和领导干部如此困难?_党组织论文

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为啥这样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党员领导干部论文,机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从当前看,是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也是党内监督的难点所在。不少从事机关党务工作的同志都深感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难,就是上级党组织赋予的一点监督权利也难以到位,显得苍白无力。机关党组织的监督为啥这样难?我以为主要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制上,机关党组织书记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兼任,角色难转换,监督难到位。现在机关党组织的书记基本上都是由机关党组(党委)成员兼任的。这种建构的好处是可以加强党组(党委)对机关党组织工作的指导、支持,便于快速执行党组(党委)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发挥协助、保证等职能作用。但这种建构也给机关党组织发挥监督作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机关党组织书记,又是党组成员(行政领导),既是监督的主体,又是监督的客体,“一个演员、两个角色”。这种角色的转换要受到领导班子内部种种因素的制衡,监督的力度和刚性会受挫,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你要监督,书记不同意,书记不发话,党组织的监督谈何容易。

2.在客体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差,不容监督。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自以为素质高,坐得正,行得端,不需监督;有的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是自己的权力,认为监督是对自己权力的削弱;对来自上级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来自班子内部的监督,认为是与己不合作;对来自下级或党员群众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支持;对机关党组织的监督认为是挑毛病、找岔子、不协助,和自己过不去。由此,就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有的听不得批评,拒闻逆耳之言,一有反映,不是解释、就是搪塞,要么就是追问是谁说的,要查个水落石出,久而久之,批评之声、逆耳之言就渐渐弱化最终销声匿迹了。一般说来,职高权大的监督对象不愿被监督,监督主体又怎能硬得起来?

3.在地位上,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职高权大,难以监督。监督指向实质上是与权力指向相一致的,任何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都应当是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监督的有机统一和平衡配置,不能畸重畸轻或强弱悬殊,造成监督环节上的空档和误区。一个机关单位的党组(党委)与机关党组织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实质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了求得党组(党委)对机关党组织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监督主体总是有意无意、正当或不正当地力图博得监督客体的好感,因此监督的刚性就被弱化了。党组(党委)书记“一把手”是单位的最高领导人,在党组(党委)班子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领导活动中处于督导地位,可谓职高权大,他是指挥别人的人,是监督别人的人,他监督其他成员和下属是顺向,其他人监督他是逆向。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一把手赋权过重,如推荐、调整干部唯“一把手”意见是听,选拔、任免干部唯“一把手”意见是尊,拍板决策唯“一把手”意见决定,班子成员、下属,也包括机关党组织不敢、不好对“一把手”监督,其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怕穿小鞋,怕打击报复等心理反映。如果“一把手”政治素质高、党性强,无论他是作为监督的主体还是客体,是监督他人,还是被他人监督,效果一般都会好;反之,效果就很难估计。比如,上级党委赋予机关党组织的监督权力;机关党组织的专职书记或副书记要列席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机关党组织的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列席本部门、本单位党组(党委)和行政领导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了解情况,协助行政领导开展工作,反馈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见;协助组织人事部门做好机关干部的考核、民主评议和选拔任用工作,对选拔任用干部情况进行监督,等等。上述三条,曾被不少机关党务干部称为机关党组织做好监督工作的三把“尚方宝剑”,但从实际运作看,不是大打折扣,就是形同虚设。党组(党委)的民主生活会,“需要”你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参加,就通知你,不“需要”你参加,就不通知你,难道机关党组织的负责人还可以主动争着去参加吗?至于讲到列席本部门、本单位党组(党委)和行政领导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那就更体现出领导干部的主观随意性与权力指向了。

4.在透明度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公务欠公开,党员群众无法监督。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权力动作透明度不高,决策活动、领导活动、工作效果等欠公开,广大党员群众对他们的“事”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手段隐蔽,方法特殊,使大家对他们的行为难以知情,有的根本不了解,也就谈不上监督,有时还被其人阴阳两副面孔所迷惑,加大了监督的难度。一些腐败分子东窗事发前常被人们称为改革家、好公仆、优秀共产党员,哪有什么监督可言,事发之后才大吃一惊。又如一年一度考核中的民主评议,本来是机关党组织及非党群众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实施监督的好形式和渠道,可是因为:一是考核与民主评议不正常,时有时无,光“考”下属与群众,不考领导,或是上级考核,党员、群众不参与,监督难以实现;二是不少同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公务、生活等了解不多,党内外群众的评议难免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盲从性,反映不了真实情况,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5.在运行机制上,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工作缺乏系统性、稳定性,监督难有实效。监督作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活动,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度和权威性的规定作为保障并规范监督行为,势必显得软弱无力,难以收到实效。从当前看,一是全党还没有一个高度权威的、统管全党上下的监督条例;二是全党还没有建立互相配套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监督体系,如机关党组织如何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内容方法、途径等,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条例或规定。一些有实质内容的监督途径方法等,目前只停留在某些上级领导的讲话或文件中,且零碎而不系统、临时而不稳定,作为单位领导和机关党组织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成不了共识,也就很难执行;三是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属于行为规范的“不准”比较多,而违反“不准”如何处置的规定却很少,这也是造成机关党组织监督难,难有实效的一个原因所在。

5.在监督主体上,监督意识淡薄、认识模糊,不愿监督,不敢监督,重者放弃监督。一些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思想上存在顾虑,怕监督抓紧了影响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成员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而不敢大胆地开展党内监督;一些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成员对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存在过多的畏难情绪和心理,因为无论是支部委员还是总支、党委委员基本上都是单位里的中层干部兼任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机关党务工作既无名又无利,兼职搞党务工作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而且有一些还怕批评的话说多了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因而不愿监督;党员群众中也有的存有惧怕心理,认为“无职无权的人去监督有职有权说了算的人,是没病找病”,担心会遭到打击报复,因而不敢监督。以上心态大大影响了机关党组织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使得监督成了一大难题。

这些难题企望短期内得到完满解决是不现实的,但我以为抓住几个关键性的举措加以治理,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一是理顺领导体制,设置专职书记,从组织构建上保证监督的刚性。这里关键性的问题是选好一个专职书记,其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党性强、讲政治,清正廉洁、作风正派,敢于直言,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威望高,有较丰富的机关党务工作经验,具有与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相应的职级。设置专职书记的最大好处是角色单一,便于监督,敢于监督,可以避免实际运作中诸多因素的干扰,一心一意搞好机关党务工作,尽心尽力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当然,设置专职书记决不是不要党组(党委)的指导与支持,也不是离开党组(党委)另搞一套,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机关党组织的职能作用。

二是强化主客体的监督意识,把监督与被监督变为自觉的行动。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首先是对他们思想上的预防和监督,启发党员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摆正个人与组织的位置;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防止和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机关党组织也必须强化自身的监督意识,无论是党务工作者,还是党员群众,都必须克服种种私心杂念和思想顾虑,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发挥监督作用。

三是尽快建立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具体条规,狠抓现有监督制度的落实工作。党内监督制度化,这是包括健全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在内的党内监督的一个根本环节。从当前看,我以为最迫切的是尽快制定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具体条规,明确监督的内容、应遵守的原则、实施监督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制度等问题,便于机关党组织具体操作。在条规中还应规定机关党组织相应的监督权利,否则监督仍是纸上谈兵。

另外,还要下大力气抓好现有监督制度的落实工作。比如,关于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若干制度规定,关于提高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的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登记制,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考核制度、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等等制度规定,都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不仅要有“应该怎么做”,而且要有“违反了怎么办”,以便纪监部门和机关党组织进行监督与落实。

四是建立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责任制,并相应制定监督工作考评制度,促进监督责任落到实处。机关党组织包括机关党委、机关总支和机关党支部都要建立不同层次要求的监督责任制和专兼职党务干部的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关的监督责任。并要建立健全监督工作目标考评制度,促进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标签:;  ;  ;  

为什么党组织监督党员和领导干部如此困难?_党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