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中医组(n=48)和西医组(n=49)。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的治疗好转率为56.25%,有效率为39.58%,总有效率达95.83%,显著高于西医组的好转率48.98%、有效率32.65%和总有效率81.63%(P<0.05);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4.17%),明显低于西医组7例(14.29%)(P<0.05)。结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带状疱疹;不良反应发生率
带状疱疹又被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指的是呈现带状分布的水疱,同时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多发生与患者的面部和胸部,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1]。本次实验为了分析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下是总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中医组(n=48)和西医组(n=49)。其中,中医组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26-63(40.7±1.1)岁;西医组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25-62(41.3±1.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患者进行泛昔洛韦片FamciclovirTablets(国药准字H20103515)治疗,患者每日服用三次,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每次服用50毫克,一周为一疗程。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可适当调整用量。
中医组采用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对患者进行辩证治疗。1)毒热炽盛型中医治疗配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配方成分为当归8g、木通10g、泽泻15g、车前子15g、生地黄12g、柴胡10g、黄芩12g、栀子10g、龙胆草10g、甘草10g等[2];2)湿热搏结型,使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进行治疗。中药配方主要为肉桂12g、木通10g、栀子10g、防风10g、滑石10g、白术10g、赤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0g、陈皮10g、厚朴15g、苍术10g、甘草10g等[3]。加适量水进行煎服,每日两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
好转:患者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有效:患者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有所提高;
失效:患者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加重,生活质量依然较差;
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无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好转率以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中医组的治疗好转率为27例(56.25%),有效率为19例(39.58%),总有效率达46例(95.83%),显著高于西医组的好转率24例(48.98%)、有效率16例(32.65%)和总有效率40例(81.63%)(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4.17%),明显低于西医组7例(14.29%)(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指的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根炎和皮肤疱疹,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经脉阻塞而形成的,因此要治疗带状疱疹应该要从内在进行调理。中医对于带状疱疹疾病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配方。如,对于毒热炽盛型的带状疱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水疱面积较为集中,颜色焮红,同时具有便秘、咽干口苦等症状,舌苔发黄[4]。针对这样的患者,中医主要采用的药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成分有生地黄、车前子、龙胆草等等。其中,生地黄具有生津、凉血、清热的功效,车前子可以祛痰、明目、清热利尿,龙胆草主旨惊厥狂躁、肝经热盛;而对于湿热搏结型的带状疱疹,患者主要的症状为腹胀、水疱破溃等,因此可以以除湿胃苓汤进行治疗,主要的药方为滑石、泽泻以及厚朴等[5]。滑石具有清热解暑、利水通淋的作用,泽泻则能够帮助患者除邪湿、补不足、强阴、消渴等作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疾病基础对症下药的原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验为了分析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5.83%,显著高于西医组的81.63%(P<0.05);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4.17%),明显低于西医组7例(14.29%)(P<0.05)。
综上,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翠翠,周丰宝.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52例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4(05):421-422.
[2]钱旭,赫媛媛,张国英.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6(11):108-110.
[3]张玉红.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150-151.
[4]周国权. 中医扶正补虚法治疗气血两虚型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4):33-34.
[5]甘子义,张靖,张士发. 中医微针刀松解术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0):187-188.
论文作者:张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带状疱疹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