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17病区;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精神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对便秘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00 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便秘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共 3 例患者出现便秘,占比 6%;对照组共13 例患者出现便秘,占比 26%;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仅有 1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98.0%;对照组中有 11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78.0%;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精神病;便秘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088-02
受药物影响,便秘是精神科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药物计量使用较少,临床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长期服用则会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如腹痛、腹胀、易疲劳或食欲减退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引发麻痹性肠梗阻,或引发其他症状:如轻度毒血症、痤疮或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极易导致死亡。对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康复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便秘不仅会给精神病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影响其对服药的依从性,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经本次临床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影响,并做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5-2016 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 100 例,其中男 41 例,女 59 例,年龄 20-61 岁,平均年龄(35.7±8.4)岁。所有患者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现将 10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
1.2 临床方法
1.2.1 健康宣教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让病人充分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意义,根据患者的个人身体差异,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另外,临床护理人员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关怀与体贴,明确告知病人在出现便意的时候,一定不要忍耐以及克制,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一旦出现便意的时候,护理人员要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排便环境,并且帮助病人排便。
1.2.2 临床药物护理干预
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阻断肾上腺素以及胆碱能受体作用,使肠肌过度松弛,导致患者出现便秘。临床护理人员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向病人详细介绍抗精神病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目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使病人对其相关药物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使其在服用药物期间做好自我预防,同时可以主动配合治疗。另外,对于顽固性便秘的病人尽可能采取抗胆碱能药物和镇静药物等,进而使因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
1.2.3 合理运动
由于精神病患者大部分在日常生活当中较为懒散,运动量非常少,喜欢长时间卧床,进而非常容易引发便秘,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位病人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一个运动计划。另外,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只能是护理人员或者指导陪护人员做腹部按摩,将一手掌放在肚脐的正上方,用五个指腹从右一直到左沿肠走向按摩,可以对肠蠕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患者排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排便锻炼
临床护士要叮嘱其每天早上用餐以后进行排便,即便是没有任何排便感觉也要定时进行排便,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特别是对病情对严重的病人,临床护理人员更加应该督查病人进行排便。
1.2.5 饮食指导
在病人用餐的时候,临床护士一定要督查其多加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芹菜、海带、韭菜以及萝卜等,同时禁止进食冰凉、辛辣食物,以免出现异常情况。另外,病人在用餐结束以后可以食用新鲜的水果,例如,桃子、茄梨等。
1.2.6 心理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要主动和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以及排便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体贴,使病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逐渐增强,使病人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对其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2.7 病房环境
临床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喜好来布置病房,房间要保持整洁和安静,使病人感觉到舒适,同时要保证病房空气通畅,湿度和温度要保持适宜。另外,特殊情况的时候,临床护理可以为病人提供书籍或者报纸等相关刊物,进而使
病人在发病期间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2.8 密切观察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对于便秘无法自主诉说或者不愿意提及,并且部分老年病人排便反射不够敏感,因此,需要密切观察询问或者检查身体才可以发现。另外,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和定期检查病人的腹部,一旦发现病人出现焦躁、腹胀以及腹部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详细询问,同时查明其诱因,以便采取对症处理。除此之外,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谨遵医嘱采取通便药物或者开塞露,特殊情况的时候要亲自用手为病人掏大便。
2 结果
干预组共 3 例患者出现便秘,占比 6%;对照组共 13 例患者出现便秘,占比26%;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仅有 1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98.0%;对照组中有 11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78.0%;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以便秘最常见,目前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由于患者在院时间长,活动空间小,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并且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懒散,不能很好地表达需求,加之日常生活习惯不好,可有拒食、挑食等现象,膳食纤维摄入较少,导致患者胃肠功能低下,容易出现便秘。患者发生便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影响疾病的治疗,对身体康复造成不良影响。部分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科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大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便秘同样有效,
极大地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目前许多医院都在逐步开展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共 3 例患者出现便秘,占比 6%;对照组共 13 例患者出现便秘,占比26%;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仅有 1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98.0%;对照组中有 11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78.0%;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发生便秘的概率,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 可 . 住 院 精 神 病 患 者 便 秘 的 成 因 及 护 理 干 预 [J]. 中 国 民 康 医学,2012,24(6):735-736.
[2] 郭 强 . 住 院 精 神 病 患 者 便 秘 的 原 因 及 护 理 措 施 [J]. 基 层 医 学 论坛,2014,18(27):3693-3694.
论文作者:吴敏 郭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对照组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