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三角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沉积相,是碳氢化合物积聚的有利地方。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型对油气勘探开发非常重要。三角洲平原和正常河流冲积平原边界,三角洲前沿和前沿边界,三角洲和正常海洋(湖泊)边界不清楚,没有系统的总结他们的识别,区分标记,导致不同的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同样的古代阶层不同的结论。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特征,其沉积模型有许多种类,但是所有三角洲相和微相的蜿蜒三角洲沉积模型的研究人员众多。在古典沉积模式中,三角洲前沿开发了水下分布渠道和水下自然堤坝,但作者表明,这2个微相不存在。三角洲平原的砂体 - 分支海滩和平行的海滩,在古典三角洲沉积模型中没有提到。鉴于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深入研究了现代沉积物,系统总结了古代沉积物中不同亚相和微相的鉴别和分化标记。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模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沿,三角洲外部前沿,水下分布渠道
三角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沉积相,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三角洲砂体是主要油藏,石油华人石油和天然气积聚的重要场所。三角洲有许多类型和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沙体在发展和分布上是不同的。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型对油气勘探开发非常重要。
1.三角洲定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希腊古希腊历史学家何鲁多提出,他认为尼罗河河口的冲积平原与希腊字母表相似,所以称为希罗多德(Delta)。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是指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一个稳定的水体或靠近水体的河流的沉积物,部分暴露于水面水“,作者认为,三角洲的定义既不准确也不严格,毫无疑问,三角洲绝大多数是形成的,但除了河流,冲积扇也可以进入海洋(或湖泊)形成(即三角洲风扇三角洲),潮汐流可以在泻湖形成三角洲,常常在水下,与定义不一致。
2.三角洲平原的定义
根据教科书的定义,三角洲平原是海平面以上的三角洲(湖),包括河流大型分岔位置与海洋(湖)平面之间的广阔河口。事实上,三角洲平原和前沿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但是有一个过渡区。这个过渡区是水位波动区。基于潮汐带的概念,过渡带被定义为平均高水位与平均低水位之间三角洲的一部分“,平均高低水位代表高低水位的位置大部分时期,海三角洲过渡带相当潮间带,一般来说,平均高水位与平均低水位差距小于5m,超过2〜5m。2.1三角洲上下平原的划分
根据三角洲平原过渡带的存在,三角洲平原进一步分为上三角洲平原(上平原)和下三角洲平原(以下简称下平原)。上层平原是指三角洲高于平均高水位的部分,下平原是指平均高水位与平均低水位之间的三角洲部分。上层平原通常大于下层平原。平原和海洋(湖泊)的斜率在斜坡上的宽度较小。如果坡度为1/100,平均水位波动为5m,平坦宽度为500m。因此,当斜率大于1/100时,平原宽度会很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三角洲平原的上限
三角洲平原向陆地过渡是一个正常的河流环境,向海洋过渡(湖)是三角洲前沿。三角洲平原和河流环境之间的边界可以称为上边界,三角洲前沿的边界可以称为下边界。三角洲平原和毗邻的冲积河流属于土地环境,两者的沉积特征和特征与如何确定边界非常相似。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特别是对于古老的三角洲。
2.3,三角洲平原的下边界
三角洲平原的下边界比较容易确定。对于现代海洋三角洲,是平均低潮线;对于现代湖三角洲,这是干旱季节的平均海岸线位置。对于古代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与前沿的差异如下:1)砂体的沉积序列不同。三角洲平原的框架砂体由具有正循环的分布通道形成,底部具有冲刷表面。前缘的砂体由口棒和板砂形成,反向循环,底部没有冲刷。 2)砂体的形状不同。由于长江流域,嘴巴和沙滩沙滩连续,所以通常是一片(花形,喙状三角洲)或舌头(鸟脚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分布通道砂和三角洲前缘。 3)岩石成岩和组合与化石类型不同。三角洲平原是水沉积的,框架砂体通常夹在泥岩和煤的陆上沉积物之间,化石植物丰富。水面上的三角洲前沿,通常夹在水中的泥岩中,常常含有水生动物化石,普通波纹和波浪交错的床上用品。 4)沉积物的粒度不同。三角洲平原砂体的尺寸比粗糙的三角洲前缘,因为河流入海(湖),防水,减速,沉积物处理变薄,如江西P阳湖赣江三角洲,内蒙古岱海三角洲湖。
2.4汊口滩与并口滩
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的研究发现,三角洲平原上还发育 2 种前人未认识到的砂体类型——汊口滩。分支海滩是在河道分支处开发的,平行海滩是在河道合并发展的。他们都不是侧面的海滩或心脏的海滩。入海滩是由于分支的回水作用,流速下降,导致形成的沙质沉积物的积累;平行海滩是由于河流水流随流量而下降,导致沙质沉积物的积聚形成。
3.三角洲前缘的界定
根据教科书的定义,三角洲前缘为“位于三角洲平原外侧,处于海(湖)平面以下,为河流与海(湖)水剧烈交锋带”。仔细推敲,这种定义既不确切,也不明确。首先,海(湖)平面是波动的;其次,“剧烈交锋带”含糊不清,没有明确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的界线在哪里。
4.三角洲沉积模式代表性的讨论
经典的三角洲沉积模式是根据海洋曲流河三角洲建立的,将三角洲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3个亚相;将三角洲平原划分为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等微相;将三角洲前缘划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微相;前三角洲则未细分微相(冯增昭,1994;朱筱敏,2008;姜在兴,2008)。这种模式在教科书中一直沿用至今。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物主要是洪水期间漫过整个洪积扇的片流搬运来的,而不是分支河道。片流入海(湖)的沉积显然不能称河口坝。由于扇上的分支河道频繁改道,而且搬运来的沉积物很少,因此难以在河口处形成地形上明显凸起的河口坝。这样,扇三角洲前缘实际上是整个洪积扇的水下延伸部分,总体呈滩状。因此,扇三角洲前缘只发育席状滩,没有河口坝,也没有支流间湾。内前缘席状滩为砾质或砂质。砾质席状滩发育在内前缘向陆侧,砂质席状滩发育在内前缘向海(湖)侧。外前缘为末梢席状滩,其沉积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此外,朵状和鸟嘴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与鸟足状的也有差异。朵状和鸟嘴状三角洲的前缘通常没有支流间湾,席状滩则特别发育,前缘砂体形态呈席状。而鸟足状三角洲前缘发育支流间湾,常将相邻的河口坝/席状滩分开,使前缘砂体不能连成一片,河口坝及其两侧的席状滩沉积形成的砂体一般呈舌状,而非席状。总之,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有差异,不能用一种沉积模式代表所有类型的三角洲。
参考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高分辨率层序构型与砂体预测[J].郑荣才,周祺,王华,李凤杰.高校地质学报. 2009(01)
[2]长北气田辫状河三角洲单砂体时空建模[J].周祺,郑荣才,王华,李凤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05)
[3]三维可视化建模的研究现状[J].徐社美,董娜.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09)
[4]河流相储层开发初期地质建模[J].苏进昌,张岚,马新福.岩性油气藏. 2008(03)
[5]测井曲线在陆相层序地层界面识别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山西组2段为例[J].周祺,郑荣才,李凤杰,赵正文,王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04)
论文作者:李会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平原论文; 前缘论文; 河口论文; 沉积物论文; 水位论文; 边界论文; 河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