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及其控制——以越秀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越秀论文,广州市论文,噪声论文,区为论文,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随着广州市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广州市中心区的越秀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居高不下,而且还有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越秀区环境噪声现状和发展,对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的控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广州市越秀区 环境噪声
广州市是中国华南的特大城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开放改革15年来,广州市开创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最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第三产业和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1993年广州市城区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61.1dB(A),夜间54.6dB(A),全市交通干线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74.8dB(A),各项噪声均超过了国家标准,噪声污染成为广州市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越秀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区,是广州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区,是省政府和市政府所在地,是广州市外贸外事交往中心,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越秀区又是广州市商业密度最高的商业中心和交通主干道最密集的交通枢纽,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问题相当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越秀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下降,以安静舒适的环境吸引境外投资,发展旅游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越秀区及广州市急待解决的课题。
1 越秀区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及发展趋势
1.1 区域环境噪声(1989~1993)
越秀区在区域内以500m×500m网格共设区域环境噪声测点34个。1993年区域环境噪声统计声级:L10=66dB(A),L50=62dB(A),L90=59dB(A);等效声级:Leq=64.3dB(A)。从噪声的类别分析,34个测点中,交通类噪声占9个测点,等效声级均值为72.5dB(A),超过了交通干线区域昼间70dB(A)的标准;生活类噪声占25个测点,等效声级均值为61.4dB(A),超过了二类混合区昼间60dB(A)的标准。商业功能区测点2个,等效声级昼间68.7dB(A),夜间57.0dB(A),分别超过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二类混合区与商业集中区的标准。对越秀区区域环境噪声影响最大的是交通类噪声,其次是建筑工地施工类噪声以及饮食、商业、娱乐等第三产业类噪声,较低的是办公、文化、公园及住宅区等噪声。
从越秀区1989~1993年区域环境噪声的年际变化曲线(图1)可见,1989~1992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62.2~63.2dB(A)范围内波动,1993年提高到64.3dB(A),比1989年上升了1.4dB(A),呈上升趋势。
图1 越秀区区域环境噪声年际变化
Fig.1 The annual variations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noise of Yuexiu District
图2 越秀区交通干线车流量和噪声年际变化
Fig.2 The annual variations of automible flow and noise of main communications artery of Yuexiu District
1.2 交通干线噪声(1989~1993年)
越秀区在区域内共设108个交通路段噪声监测点,监测越秀区交通干线噪声。1993年越秀区交通干线噪声统计声级:L10=78dB(A),L50=73dB(A),L90=69dB(A);等效声级:Leq=76.5dB(A)。
从越秀区1989~1993年交通干线平均车流量和噪声年际变化曲线(图2)可见,交通干道车流量基本上逐年增加,从1989年的1604辆/h上升到1993年的2610辆/h,上升了1006辆/h;1989~1992年交通干线等效声级在72.6~73.5dB(A)范围内波动,1993年提高到76.5dB(A),比1989年上升了3.9dB(A),超过了交通干线昼间标准6.5dB(A),呈上升趋势。
2 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
2.1 交通噪声的影响
2.1.1 交通干道车流量增加 广州市机动车拥有量每年以2.3万辆的速度增长。作为广州市交通枢纽的越秀区,交通干线的车流量随之增加,交通噪声呈上升趋势(表1)。
从表1可见,越秀区1993年车流量比1989年显著增长,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也随之上升。1993年广州市实行东风路交通综合整治,使车流畅顺,车流量急剧增加,比1989年增长了3.38~3.71倍,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上升了0.09~0.14倍。若没有可行的交通噪声控制措施,随着交通车流量的增加,交通噪声还会上升。
表1 越秀区车流量和交通噪声关系
Tab.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mible flow and traffic noise of Yuexiu District
2.1.2 机动车管理不严 从1983年5月1日起,广州市实施《关于严格控制机动车辆噪声》通告,对市内和外地进入市区的机动车,强制性限令安装上低噪声喇叭,把机动车噪声纳入年检,同时市中心30条路段禁止机动车鸣喇叭。这样使上述路段交通噪声下降3~6dB,分别达到或接近国家规定的主要交通干道不超过70dB的标准。但时至今日,由于机动车管理不严,安装低音喇叭和机动车噪声纳入年检的工作放松,噪声大的车辆没有得到改造或淘汰,禁鸣路段喇叭复鸣,使交通噪声增大。
2.1.3 建筑物密度大,道路狭窄 越秀区是广州市老城区,道路狭窄,平均路宽仅15.7m,而道路两旁建筑物密度接近100%,楼层较高,交通噪声在楼宇间反射混响强度增加。
2.1.4 道路立体化使交通噪声立体化 近年来,随着高架路的建设,越秀区内道路逐步呈立体化,一方面促进了车流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使城区交通噪声立体化。噪声叠加,影响随之增加。
2.2 第三产业噪声的影响
2.2.1 商业网点密集 越秀区的北京路、中山五路、人民南路、西濠二马路是广州市最重要的商业集中区域之一;西湖路灯光夜市,高第街个体服装集市,一德路咸鱼、海味、干鲜果综合市场,海珠南路、米市路、惠福路农产品摊档以及遍布全区大街小巷的无组织农贸市场,形成了密集的商业网点,使交通和人流噪声增加。
2.2.2 酒楼、餐厅饮食业和卡拉OK歌舞厅兴起 越秀区酒楼、餐厅等饮食业和卡拉OK歌舞厅发展很快,柴油汽化炉、各种风机、空调机、凉水塔、发电机、音响设备等噪声构成了对环境的新影响。
2.2.3 马路两旁个体音响店和个体小型饮食店管理不善 惠福路、中山六路、解放中路等路段的个体音响店,经营面积小,没有试音室,以放大音量招集顾客,声强80~102dB,噪声扰民。惠福路、盘福路以及众多路段的个体饮食店,内部环境差,经营面积小,机械噪声和人为噪声较大,尤其夜间占道经营,噪声影响更大。
2.2.4 工厂企业噪声 越秀区是老城区,工厂企业和居民区混杂,近10年来,虽然部分工厂企业已搬、停、并、转,但留下来的部分,其噪声仍对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大多数街道小厂,地方小,治理资金不足,工艺、设备落后,噪声治理有困难。
2.3 建筑工地施工噪声影响
越秀区是广州市中心区,其城区改造走在其他老城区的前头。据1993年年底统计,越秀区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有180个。在施工工地中,发电机、空压机、钻桩机、锯木机、起重机等露天操作,机械噪声达78~105dB,对附近环境影响很大。
3 环境噪声总体水平控制的对策
3.1 减少城区汽车流量
建设广州市外环道路,配合交通管理,减少入城车辆,尤其是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做到过境不进城。将农贸市场和其他市场占用的道路还于交通,适当在越秀区内增加和扩宽道路,减少区内车流密度。
3.2 发展先进的交通工具
城区发展地铁、无轨电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减少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3 加强机动车管理法规建设
加强对机动车鸣笛管理、道路管理、车辆管理和市政道路建设是降低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市内和外地进入市区的机动车必须装上低音喇叭,市中心区路段定为喇叭禁鸣路段,摩托车不得在街巷内行驶。机动车噪声纳入年检,对噪声大的机动车进行改造,提倡选用低噪声的机动车型,淘汰超龄车,研制和推广汽车、摩托车尾气消声器和低噪路面、轮胎,从根本上减少交通噪声。
3.4 立交桥建隔声、吸声屏障
越秀区区域内有较多的立交桥。宜在立交桥两侧建简易隔声屏障并种上绿色垂直植物,绿化城区,增加吸声作用,减少立体交通噪声的影响。
3.5 扩宽路面,减少路两旁建筑物密度,路旁种植树木
新加坡政府规定,在建设马路时,要在道路两旁各留宽15m作绿化带;建设工程项目要留60%以上的宽地为绿化地。越秀区在老城区改造中,要学习新加坡的经验,扩宽路面,减少道路两旁建筑的密度,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衰减交通噪声强度。
3.6 加强新、扩、改道路建设前的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参考先进国家和地区在重要的道路建设时的环境评估,在建设项目总投资里预算好其中防治交通噪声工程的投资。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影响学校、医院、住宅区的隔声屏障或为之安装双层隔声窗等隔噪声措施,尽可能减少道路建设带来的噪声污染。一般来说,隔声屏障效果为5~15dB,隔声窗可达30~40dB。
3.7 农贸市场安排入室经营
有关部门应按居民的分布状况规划建设室内农贸市场,改变目前利用道路、街巷自由经营的局面,还道路、街巷于本来功能,减少噪声源。
3.8 饮食店、音响店要有足够的经营面积
目前有关部门规定,经营饭菜、小炒的饮食店的经营面积要不少于30m[2],这种要求标准太低。由于饮食店面积不足,占道经营就成其唯一出路,造成噪声污染环境。音响店应通过法规改变现时的以音量招徕顾客的方式,要求有足够的经营面积,要有试音室,使音响不外泄。
3.9 加强工厂、酒楼、卡拉OK歌舞厅的噪声综合整治
在对越秀区内噪声污染大的工厂企业关、停、并、转的基础上,做好区内现有工厂、酒楼、卡拉OK歌舞厅的噪声整治。
3.10 旧城区改造要注意功能区的规划
老城区由于功能区划分不明显,使区内居民饱尝噪声的苦头。今后旧城区改造要加强整体规划,将各功能区规划合理,新建、扩建、改造项目要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
3.11 落实建筑工地管理法规
目前,建筑工地施工设备露空操作,设备较落后,噪声对附近环境影响很大。建议有关部门完善建筑工地噪声管理法规,各施工工地应使用比较先进的施工设备,设备操作应在隔声室或隔声屏障内,并注意远离学校、机关、住宅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
3.12 减少老城区的人口密度
做好广州市的远景规划并抓好落实,发展新城区和卫星城市,逐渐减少老城区的人口密度。
来稿日期:1994年6月。